袁了凡那些事儿 第19章 苦难铸就不坏金身

作者:作家OuP50f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5 16:16:0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在广东韶关的曹溪之畔,有一座人称“东粤第一宝刹”的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六祖真身像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据考古学家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采用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夹纻法塑造而成。

南华寺的建筑古朴典雅,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寺庙内的香火鼎盛,信徒们络绎不绝,前来朝拜惠能菩萨,祈求他的庇佑和指引。

当憨山德清踏上韶关的土地,他的心中满是对曹溪南华寺的向往。那里,安放着禅宗六祖惠能的肉身,是佛法的圣地,也是无数信徒心中的朝圣地。

他穿过寺庙的大门,步入那庄严的殿堂,眼中满是敬畏与虔诚。他深深地礼拜,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着佛号,感受着那股从六祖惠能肉身中散发出的神圣力量,仿佛能够洗涤他内心的尘埃,让他的灵魂得到升华。

那一刻,他的内心与六祖惠能的灵魂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他静静地闭目祈祷,渴望自己的修行能如春风化雨,精进不息,踏上佛法之巅,窥见智慧之门。他的心愿不仅限于个人的解脱,更怀揣着对世间众生的深切关怀。他期盼以自己的修行之力,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众生带去一缕暖阳,一线希望,让他们也能沐浴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之中。

或许,此时的憨山德清做梦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他的肉身能与六祖惠能的肉身一同被人们虔诚供奉在这庄严的寺庙之中,成为世人顶礼膜拜的尊贵金身,共同守护着众生的信仰与希望。

历经三年多的风尘仆仆,憨山德清终于抵达了雷州。第一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震。雷州城已沦为旱荒的魔掌,饥民四处流浪,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每个角落。

憨山德清的心如同被重锤击中,他深切体会到了众生的苦难。他毅然决定,要为这些无辜的生命做些什么。于是,他发动群众,共同掩埋那些逝去的生命,用虔诚的祈福为他们超度。

在雷州的日子里,憨山德清不仅帮助居民们渡过了难关,更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温暖了他们的心灵。他的善举如同春风拂面,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他在雷州赢得了更多的敬仰与尊重。

万历二十八年秋,应南韶道台观察使祝惺存的邀请,以及曹溪南华寺僧人的邀请,憨山德清去到南华寺,准备重兴祖庭。

昔日的南华寺,已不复当年荣光,沦为一片颓败。然而,在这废墟之上,憨山德清挺身而出,决心重振寺庙的雄风。他挥舞着铁锹,亲手开垦着寺庙的土地,寻觅着那些怀揣佛心的僧侣,传授着戒律的深奥,搭建起僧学的殿堂。他制定下严格的清规,让南华寺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年光阴,恍如隔世。南华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新的希望与活力,犹如凤凰涅槃,重生于废墟之上。憨山德清的智慧和毅力,让这座古老的寺庙重新矗立在世间,熠熠生辉,再次成为佛教的圣地。

然而,就在人们憧憬着美好未来之际,万历三十一年的京师,却因一场《妖书》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场风波如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京城,甚至连达观这样的高僧也未能幸免,身陷囹圄。无辜的憨山德清,亦被这股风暴卷入,无情地被遣返至遥远的雷州。

历经三年的磨难,万历三十四年八月,朝廷广施恩泽,大赦天下。憨山德清终于重获自由,再度踏上了广东曹溪的土地。他的脚步虽略显沉重,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他知道,他的使命尚未完成,南华寺的辉煌还需他继续书写。

在这段波折之中,他曾渡海远游海南岛,探访了苏东坡的故居。那里的山水、风物都让他心驰神往,于是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琼海探奇记》。在这部作品中,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融入其中,使得这部游记成为了后人研究他生平的重要资料。

或许,正是历经磨难,才能锻造出真正的菩萨之心。若非如此,地藏菩萨又怎会立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宏大誓愿,甘愿承受世间的苦难与罪孽。

为了修复南华寺那座雄伟庄严的大殿,憨山德清不畏艰辛,亲自前往端州寻觅巨木。然而,命运似乎总在捉弄这位虔诚的僧人。正当他忙于筹措木材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而来。一位心怀不满的僧人无端指责他滥用寺庙的清净之财,这场无端的官司如同一场狂风骤雨,将憨山德清卷入了其中。

这场官司一路闹到了按察院,憨山德清无奈之下,只能暂居芙蓉江上,孤舟独泊,远离尘嚣,默默等待公正的审判。在这漫长的两年里,他身心疲惫,疾病缠身,生命岌岌可危。然而,正是这段艰难时光,让他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仰与追求。

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憨山德清洗脱了冤屈。然而,他已心灰意冷,决定离开曹溪住持的职务,前往广州的长春庵。在这里,他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与纷争,潜心修行,为众生讲经说法,传播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他的言辞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他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众生走向光明与解脱。

之后,憨山德清在游历了衡阳、庐山、杭州等名山大川之后,于1622年重返广东曹溪,这里仿佛成了他生命旅途中的归宿。岁月如梭,转眼已是1623年,憨山德清在曹溪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悠然闭上了双眼,享年七十八岁。

憨山德清圆寂后,他的肉身与六祖慧能的肉身被人们并列供奉于曹溪南华寺内,成为德清菩萨,受万众顶礼膜拜。

憨山德清大师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历尽艰辛。后半生的他,历经磨难,九死一生,然而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苦难,如砥砺风雨的磐石,磨砺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他传奇般的人生。

由于有主运、三才配置的配合,憨山德清的后半生不得不说与其后运数理46的说法十分相符:这是一个充满变幻莫测的命运,象征着载宝沉舟的传奇之旅。在这段旅程中,他可能会遭遇乏力、薄弱、悲衰、困难与辛苦的种种挑战。然而,正是这些磨砺与考验,让他这样敢于直面困境、坚韧不拔的人,最终有机会获得梦寐以求的成功。

僧人的追求是什么呢?僧人的信仰是以佛陀的教诲为中心,通过修行和实践佛法,尊重僧众的权威和智慧,遵循佛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以及学习和传播佛法,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解脱和最终成佛的目的。从僧人的信仰里可经知道,成佛是僧人的最高追求。

憨山德清最终成为万众顶礼膜拜的德清菩萨,算不算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成功?

崇祯皇帝曾如此评价憨山德清:“耆老和尚,何等行状?撑持法门,已作栋梁。受天子之钳锤,为佛祖之标榜。”这番话中,充满了对憨山德清的赞誉与深意。在皇帝眼中,他不仅是佛教的坚实支柱,更是经过天子锤炼、佛祖庇佑的典范。尽管神宗皇帝朱翊钧曾对他施加压力,甚至将他发配充军,但这一切在崇祯看来,都是对憨山德清的磨练与雕琢,使他最终成为佛祖的楷模。

梁启超对憨山德清的评价更是高得惊人,称他为禅宗的中兴者。在梁启超眼中,憨山德清的地位与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相提并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卓越地位。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对憨山德清的评价同样不凡:“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启功先生以书法家的独特视角,将憨山德清比作五百年来罕见的高僧,凸显了他在佛教界的卓越贡献和地位。

憨山德清,这位明末的四大高僧之一,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