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曹操思考了半天,最终郑重点头道:

“确如将军所言,吾正要回营调集士卒,进军荥阳。

此二处依山傍河,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如此就算追赶不上董贼,也可堵住西凉军东进之途。”

潘凤听得连连点头,曹操的计划,果然与历史上是一致的。

他也正是在荥阳,惨败于徐荣之手,还拼光了手底下的全部士卒。

曹操像是突然来了兴致,继续向潘凤讲解道:

“史记云:‘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就是指此处乃通往关内的冲要之地。

高祖皇帝也正是在荥阳成皋二地驻守,大胜了宿敌项羽,最终实现一统。”

潘凤听得似懂非懂,也算是明白了这两个地方的重要。

他于是道:“将军若独行率兵出征,兵力或嫌不足。

某愿与将军同往,追袭董贼,共同匡扶汉室!”

曹操听完,顿时大喜过望。

吕布之勇,他在虎牢关时看得是一清二楚,天下第一当之无愧。

而潘凤是盟军中,唯一一个有着击败吕布战绩的武将,若能得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但是潘凤的话还有下半句,只听他补充道:

“只是调动大军还需问过我家主公,还望将军等候一些时日。”

曹操哪能不肯?甚至还想与潘凤一起去说服韩馥,可惜被潘凤拒绝,

只听他拍胸脯保证道:“将军尽管放心,潘某在吾主那,不能说一言九鼎,至少也是……”

他一时间有点词穷,话说到一半居然卡壳了。

“至少也是功高盖主的。”潘凤随口说了感觉差不多的词。

曹操一听傻眼了,功高盖主,这还了得?

“将军应该是指……功勋卓著吧?”曹操苦着脸,替潘凤圆上。

这还是他挖空心思,才想出来的一个对得上的词。

“差不多,某正是此意。”潘凤毫不在意,拍掌笑道,

“将军稍候,我顺路问询一番交好的其他诸侯,晚些时分,再去将军帐中叨扰。”

说罢,他便大刺刺往殿中去了。

曹操整张脸都蹙在了一起,他为什么莫名感觉这个潘将军……十分的不靠谱?

他摇摇头,还是回营中去了。

-----------------

天色稍晚,潘凤领着沮授、王匡、卫兹一同去找曹操,商议进兵一事。

韩馥那边,当然是很顺利的就被潘凤说服,让他自领五千兵马,前去追击董卓。

韩馥本来也想同去,却被潘凤、沮授二人劝住。

毕竟这一行敌众我寡,目的也不明确,就没必要让韩馥冒这个风险了。

带上沮授则是韩馥强烈推荐的,说有个谋士出谋划策总比没有强。

王匡则是被潘凤说动,一同出兵的诸侯,领五千兵马。

卫兹则是张邈手下,张邈有心帮助曹操,便让卫兹领三千兵马,加入这支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典韦听说潘凤要出征,遂也主动请缨前往。

他们到曹操帐下时,发现曹操早已差人设好美食美酒,只等潘凤带人赴宴。

唯一的遗憾就是,军中缺少美色,董贼又将城中百姓劫走,若不然每人身边安排一个,气氛更加融洽。

这里就不得不批评一下董卓,领兵打仗,居然还带着一列侍女,难怪不得天助。

曹操见潘凤带这么多人过来,也是喜出望外。

他本来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哪怕潘凤没有要到兵马,只身一人前来,也会受到最隆重的款待。

老曹在求贤若渴这块,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

帐中除曹操以外,济北相鲍信也在其中。

十八路诸侯当中,袁绍声势很大,许多诸侯都选择依附,唯鲍信一心支持曹操。

众诸侯一一落座,欢饮达旦。

酒意正浓时,曹操红着脸,摇晃着身子当众唱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鲍信连声叫好,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一番相谈甚欢过后,他们定于明日辰时进兵。

曹操、潘凤、王匡各自领兵五千,卫兹领兵三千,鲍信领步兵两万,骑兵七百。

总计三万八千士兵,号称十万大军,开拨荥阳。

-----------------

同日夜里,孙坚抱剑坐在露台,仰望天象。

只夜空见星月交辉,紫微宫四周白气漫漫,他不由心有所感,叹息道:

“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京城一空,万民涂炭,可悲可叹!”

说着,他竟忍不住潸然泪下。

此时,却有一军士来报:“禀将军,太庙南方,有五色毫光起于一枯井当中!”

孙坚大惊,心中隐隐震动,连忙唤来一众军士,点燃火把赶到那处枯井旁。

对于这座枯井,孙坚心中竟有几分印象。

先前众诸侯在太庙祭祖时,其余一应随从不得入内,冀州韩馥麾下潘凤,就在此井边上驻足了许久。

想起这事,孙坚的眉头不由紧锁,忙令兵士下井查看。

很快,那兵士就打捞出一妇人尸首。

说来奇怪,此尸体久困井中,却丝毫不染尘垢,尸身不腐,栩栩如生。

妇人一身华服,宫装样饰,脖颈后垂着一小巧锦囊。

孙坚亲自取下锦囊,打开一看,里面却是又有一朱红宝匣,用金锁锁着。

他又用力掰断金锁,启视之,乃一玉玺。

这玉玺宝光闪烁夺目,暖玉生烟,方圆四寸,镌刻五龙交纽,正下方却缺了一角,用黄金镶补。

正面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孙坚不由呼吸急促,却不识得,忙问边上程普。

程普接过玉玺,细细查看一番,语出惊人道:“此乃传国玉玺,恭喜主公!”

孙坚大惊,抢过玉玺,同时令程普详细道来。

程普脸上止不住笑道:“此玉乃是昔日汴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一处大石,便以此石献给当时楚文王。

楚文王使人解之果然得玉,世称和氏之璧!”

孙坚一边听程普讲解,一边小心地把玩着玉玺,只觉爱不释手,心中暗想:

先前那潘凤旧踞井旁而不可得,莫非天意将此玉玺赐予我孙坚?

程普继续滔滔不绝地演讲,完全没注意孙坚已将玉玺收好。

“其后,秦始皇得之,令良工巧匠雕琢成一面玉玺,李斯在其上纂刻八字。

始皇后巡视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船欲覆,连忙投此玉玺于湖中,顿时风平浪静。

到了八年后,始皇又巡视至华阴,有人于路旁献上此玺,于是此玉玺复归于秦。

第二年,始皇驾崩,其孙子婴将玉玺献于我朝高祖,遂成为传国玉玺!”

听完程普所言,孙坚只觉得更加欣喜,全副心思都在此玉玺中。

“恭喜主公得此……”韩当听完正想道喜,却被程普伸手喝止。

只见程普满脸忧色,劝谏道:“主公,此处不可久留,应速回江东,另图大事!”

孙坚当即同意:“此言正合我意,明日吾便告病,辞归!”

众将大喜,只觉主公得玺,今后必定前途无量。

谁料有一军士,暗暗将此事记下,另怀异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