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经历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后,孙坚率先赶赴洛阳。

只见洛阳城中火光冲天,黑烟铺地,断壁残垣交错,一片狼藉,二三百里皆无鸡犬人烟。

孙坚看得大骇,先于城前荒地处安营扎寨,再发兵去城中灭火。

城中,锅碗瓢盆、烂菜蛋液铺满地面,满地泥泞,惹得士兵们都无从下脚。

很快,其他诸侯也拍马陆续赶到。

他们在途中也接到了探马来报,言尽董卓迁都之事,但如今见了,心中还是不由震恐。

这些诸侯大都曾在洛阳听封,了解先前的洛阳是如何的金碧辉煌、繁荣昌盛。

而此时,这座名震天下的都城,已变成了一处破败的废墟。

潘凤也看得唏嘘不已,下意识感叹道:

“董贼一炬,可怜焦土。”

这本是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套用在此时的洛阳,却是再恰当不过。

果然,故事按历史重演了。

韩馥在边上听了个真切,也有些感伤:

“可怜的何止是焦土,还有城中百姓、文武百官,以及那在董贼手中遭劫的天子。”

他先前,其实对董卓乱政没什么概念,还犹豫过到底是助袁还是助董。

但此时,他心中渐渐得出结论,无论是袁氏还是董卓,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不过一群趁此乱世,谋求自身利益的野心家罢了。

虽然众诸侯都各怀异心,但表面工作还是需要做上一做的。

见孙坚已率兵在城中救火,各路诸侯也都分出部队,进城抢险救灾。

说是抢火救险,其实只不过是搜刮城中物资,看看是否有名贵物品,董军没来得及带走。

十六路诸侯默契地各自分好一片区域,遇火而灭,扫除宫殿瓦砾,设帐于废墟之中。

孙坚最先进入城中,凡董卓所掘陵墓,尽数掩蔽填埋。

他又于太庙地基之上,草草搭建了三间宫殿,请各路诸侯入内,献猪牛羊三牲,祭拜前朝先祖。

祭拜完毕后,曹操竟已双目含泪,梗咽着对在场众诸侯道:

“董贼败坏我汉家江山,今已西迁,我等正可趁势追袭,诸位意下如何?”

众诸侯一听,各怀心思,不约而同将目光聚集在袁绍身上。

袁绍皱起眉头,面露思索之色。

世家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得关东者得天下。

而此时董卓放弃关东地区,迁往关中,与他袁家便没了直接的利益冲突。

况董卓在凉州经营多年,实力雄厚,前番战斗,主力部队也尚未折损很多。

若此时选择与董卓相斗,让其他诸侯坐收渔利,错失关东,岂非愚不可及?

这般想着,但此处到底是太庙地基之上。

面对历代英灵,袁绍也不好直接反对,便在殿中踱来踱去。

曹操以为他尚拿不定主意,连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本初,那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致使海内震动不知所归。

正社稷危急存亡之刻,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袁绍闻言,脸上却闪过一丝轻蔑,双目闪烁,依旧不答。

站在他的立场上,所谓天子,对于局势来说根本无关紧要。

大汉本就是天子与世家共治天下,天子暗弱,则世家强。

他甚至希望天子命丧于董卓之手,这样时局必会更加动荡,更利于他们世家。

曹操见袁绍这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甚是愤怒。

但还是对这位年少时的好友,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

他还是继续劝说,手舞足蹈:

“那董贼慑于我等十八路诸侯之势,为避锋芒,始有迁都西遁之举。

前日汜水一战,董卓不战自退,兵无战心,我军则士气正盛!

此时一战,则天下可定,我们怎能疑而不进,坐失良机呢?”

曹操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袁绍却当他是上蹿下跳的猴子,只是随口敷衍:

“诸侯兵马俱已疲困,进兵深恐无益。”

曹操听得大惊失色,正要出言反对。

却听见在场的诸侯,都交头接耳地表示赞同:

“是啊是啊,不可轻动……”

曹操听完,只觉得一口气顺不上来,脸色刷地变得惨白,当场拂袖离去。

走至门口,他又折返回来,竖起右手两指,环指众诸侯,怒喝道:

“竖子,不足与谋!”

说罢,他头也不回,自顾自地冲出殿去。

袁绍面色难看,双目直勾勾地盯着远去的曹操,像是要将这一幕铭刻在心。

-----------------

“将军,曹将军!”

曹操满脸怒气地走下台阶,半途却隐隐听见有人在喊他。

他停步回头,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喊他那人居然是潘凤。

曹操对潘凤的印象还是很好的,无论是阵斩华雄的表现,还是后续立的诸多战功,都令曹操甚为佩服。

他当即收起怒意,脸上艰难挤出难看的笑容,郑重抱拳道:

“原来是潘将军,不知何事叫住曹某?”

潘凤先抱拳回礼,再指了指阶梯上的宫殿,笑道:

“先前将军在殿内那番慷慨陈词的演讲,令某听得热血沸腾,这才贸然叫住将军。”

曹操闻言,不由露出苦笑。

他也不愿在此事上多言,叹息道:“我始兴大意,为国除贼。

奈何十八路诸侯仗义而来,却坐守洛阳,不愿发兵追击,可悲,可叹!”

见曹操说的情真意切,潘凤听得不由动容。

无论日后曹操如何,此时他那颗报国之心,却是日月可鉴的。

而潘凤心中所想,就不如曹操那么见得了光了。

后世有一个常见的观点认为,曹操在日后,能得到那么多名士、清流投靠,正是因为这次追击董卓的战役。

简单来说,就是他通过这次事件,掌握了天下大义。

无论他在何处,都有当地名士,要员愿意相助。

这也是他屡次战败,都能迅速招揽部下,东山再起的原因。

不过他后来的一系列屠城举动,也惹得民心尽数丧失,这更是后话了。

潘凤既也存了争霸天下之志,那这份大义,他自然也是势在必得。

况且他与曹操,再加上交好的一系列诸侯合力,未必没有改变历史的可能。

成则扬名立万,败则名留青史。

这份功绩,可比那块烂在井里的破石头有用多了。

曹操见潘凤不言,摇摇头便想告辞离去。

潘凤连忙将他一把拽住,压低声音道:

“将军勿急,将军可是想独身一人去追击那董贼?”

曹操听得一楞。

他确实是抱着这番想法,但还没有下定决心。

那这潘凤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