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慈父 第44章 吐槽(求推荐求收藏)

作者:又一重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29 14:55:2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父亲,孩儿发现个问题。”

朱慈燃放下了手上的奏章,揉了揉眼睛;

最近高强度翻奏章,主要是他想了解一下天启朝这几年,大明所发生的一些事,从各地上奏的信息和朝廷的应对措施,基本能梳理出一个大概的情况。

“哦?是何问题?”

朱由校也放下了手上的报告,揉了揉额头随口问道。

朱慈燃并不解释,只是趴在桌子上,深深叹了口气。

他看奏章看得难受的不行,首先是这由右至左,由上至下的书写格式,让他看的很不习惯;

其次就是这些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奏章里面大多写大都是些空话套话,极少有提数据,目标,行动方案等重要信息。

那些奏章洋洋洒洒数百字里,花团锦簇的废话倒是写了一大堆,但真正有效信息却只有几句话,穿插在这些废话里,搞得他又不能不看,免得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您看这个。”

一肚子怨气的朱慈燃将父亲手中的奏章取过,摊在桌上,指着中间的这段文字说道:

“此人乃开封府尹,按孩儿所知,开封府尹乃开封一府之长,身为府尹,府内管辖百姓众多,按理说他应该把自己过去一年中,所做的事物一一呈报,例如开拓耕田几何,修缮道路几何,府内税赋增加几何等事项。”

“这应当是他本职工作吧?”

朱慈燃问道,

他前世分管销售,又是处女座,于是养成了细致和严谨的工作风格。

下面人但凡要给他提交的报告的里,不写清楚问题原因,处理思路,也不写行动方案还有各项相关的数据,他早就让人滚蛋了。

“可是呢,您看他写的这是什么?”

朱慈燃拍着桌子摇头奚落道,

“他这既然是去年的年终汇报,那就理应写清楚府内人口、耕田变化,税赋更迭,且阐明原因;”

“说白了,总结今年问题,订立次年计划,他堂堂府尹,连最基本的汇报都写不明白,这封奏章您看了能知道个什么?”

“那孩儿是不是能理解为,他府内百姓如何、政务如何,做好做坏,全凭他一言决断,亦或者只要不出事就好呢?”

“这也太荒唐了!”

朱慈燃忍不住吐槽道。

朱由校拿起开封府尹递交的这封奏疏,也是细细看了起来,原先他还觉得没啥问题,现在被儿子这么一说,他突然觉得确实问题有点大。

“孩儿在筹备幼儿园一事时,就明白做事要有方向有规划,有目标有行动方案,还有达成过程和结果,这些他们在做的时候都是需要及时向孩儿汇报的。”

“孩儿带的那几个管事们,哪个在做事前不是提前跟孩儿说清要做什么,大概要用工多少,用钱多少,需要人手多少,最终有什么效果;”

“您看他呢?”

“写了这么长一段废话,最终有用的就这几句,一句问候您,一句说自己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其实这是朱慈燃误会了,真正涉及到政务相关的奏疏,会统一送到通政司,然后再递交各部与内阁处理,这种直接送到皇帝手上的,要么是一些重大的事物,需要临时做决断,要么就是一些问好和刷存在感的私人事物,这种奏疏内写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杂事。

“燃儿这番见识,是从何而来啊?”

但朱由校此时却把手中的奏疏丢在一旁,用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的神色望着儿子,相比较什么开封府伊的奏疏,他对儿子刚才所讲述的这番说辞更为好奇。

刚才儿子所讲的这些,他当皇帝几年了,今天也是头一回听。

“孩儿最近不是在筹备那个幼儿园的事么,做着做着,就自然懂了这些。”

朱慈燃理直气壮的解释道,随后便把自己如何指挥下面人干活,如何交代任务,他们如何自我组织,最终如何跟他汇报,大概说了一遍。

但朱由校听完,却让他有些发懵:啊?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做着做着.....自然就懂了?

他用一脸幽怨的神情望着儿子:你说的是人话?

朕登基也有四年了吧,这四年到底干了些什么?

朱由校自我审视了一番,随后便深深陷入了怀疑,

这.....人与人之间,差距就这么大吗?他有些失魂落魄的想着,他知道他资质跟儿子相比,确实算低,但却未曾想到,资质差距如此之大。

具体事务量化和数据化,是提高处理问题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最好办法;来自后世的高效管理手段,在没接受多少正统管理学教育的朱由校身上,造成了降维打击。

以前他看奏章的时候,经常就看不懂,也不清楚该如何处理。

朱慈燃当然不会告诉老爹,这其实是自己前世积累的经验。

虽然前世没干过装修的项目经理,但其他行业的项目负责人他做了不少,无非就是那些事:人、钱、器、料、场之间的协调,然后就是项目规划、执行监督与最终验收三个阶段。

做事的流程都差不多,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老爹面前装比。

“对了,说起幼儿园,不知最近进展如何了?”

他突然对儿子搞的这些事感到好奇了,原本以为只是给儿子弄着玩的,现在看来,好像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简单。

儿子这折腾快一个多月了,自从一开始他去过去一次,儿子跟他说让他等弄完再来看后,至今他都没再去;

只是偶尔让魏忠贤过去看一眼,回来给自己讲讲。

此时听儿子提起,他便忍不住询问起来。

“还能咋样呢,基础设施快完工了。”

朱慈燃见老爹面露疑惑,于是解释道,

“桌椅板凳、还有娱乐设施基本快完工了,现在就差窗户没装上,主要是工匠那边,孩儿要的玻璃迟迟还没做出满意的成品。”

说起这个,他就感到有些烦躁,原本他想着就烧个沙子有啥难的,但没想到等工匠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首先是温度问题,想把沙子烧化,必须要极高的温度,光温度这点就卡了许久,最后是专门派人去了江西请了几个景德镇的师傅来才解决的。

其次,就是原料,普通的沙子烧出来,完全不透明,跟他所想的无色透明相差甚远。

他后来仔细一想才发现,好像这个玻璃烧制,他以前听说是需要纯净的石英沙才行,但具体哪里有,他也不知道,所以又必须派人去各地查探;

这前前后后耽误了个把月的时间,玻璃的烧制技术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不过好在,请来的师傅倒是真有本事,人家不仅曾见过琉璃的烧制,对类似的工艺还算清楚;

虽然透明的玻璃没烧出来,但不透明且五颜六色的琉璃,倒是实验性的烧了不少,也同时按照他说的,把玻璃的吹制法,给琢磨了个大概。

琉璃和玻璃的制作工艺本质上区别不大,只是细节有分别。

他还专门要了一批让人做成玻璃球,准备等到以后幼儿园开园了,他打算带着这帮臭小子们,重温当年打弹珠的回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