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慈父 第43章 了解(求推荐求收藏)

作者:又一重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29 14:55:2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原来如此,陛下对百姓真好,有心了。”

在邓文明一番讲解后,孙承宗便得知此事前因后果,随即发出感叹。

他可不是什么出身优渥、‘不食肉糜’的富贵家庭,当年他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过家庭教师,后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便一同随行。

大同是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在边境时,干的是教书工作,同时一边教书,一边喜欢和边关老兵和低级军官交谈,询问一些关于边关防务的问题,他最初的军事知识,均源自于此。

边关军事重地,那可不是一般的苦,所以他在对边关的军务有所了解的同时,也深知边关百姓之苦。

邓文明在一旁听着,不敢接话。

孙承宗名义是陛下老师,以长辈的口吻点评学生行为,他哪敢瞎附和。

随即孙承宗便兴致盎然地跟随邓文明一起,继续前往滦县周边巡视。

反正据邓文明说说,此时京营的许多将士都在外地参与救灾,自己就算回到京城也是浪费时间枯等,不如跟着去看看。

虽然他对邓文明口中的‘殿下神启’之类的事保持怀疑,但他对这番所谓的‘抗震救灾’,却实在是很感兴趣;

另外,他作为未来军改的总指挥,也需要提前了解一下自己将来的兵卒,当下到底是个怎样的情况。

滦州县令对孙承宗的到来可谓是大喜过望!

他一区区县令,往常哪有跟这般人物打交道的机会。

孙承宗孙督师,这可是备受圣上的关注与偏爱的;

他虽远在滦州这穷乡僻壤,但不代表他对京城内所发生的一些大事不了解。

在他看来,若是自己能力被孙督师认可,这基本就和在圣上面前露脸没啥区别了,所以其照顾无微不至,如同供奉亲爹一般。

孙承宗对此也早已见怪不怪,他虽然能力强,但并不算什么圣人,基本的七情六欲他是有的。

并且这些年经历过诸多风风雨雨后,他对很多事也都看淡了。

身为上官,去了下面,被下面人巴结那是必然,无论这个巴结是否出于对方本意,但这个行为本身无法避免,除非对方不想再在官场混下去。

所以相对于这些细枝末节而言,他对这县令所做之事更为关注。

在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与关注后,他发现这滦州县令和邓文明二人的工作,确实颇有成效。

圣上肯出钱,又下令提前组织了相应人手,在给人给钱的同时,又责令地方长官积极配合,那所造就的结果自然就很明显;

整个滦县上下,所有村内被震裂、震垮的房屋,都逐渐一一得到了修缮与巩固,有些受损严重者,听说甚至要直接扒掉重新翻盖;

同时县城内和各乡镇,也都新打了数口水井,那些以往因种种原因而堵塞的沟渠,也都被一一清理了一遍;

而原本维护不力破损和还有因地龙翻身而遭到破坏的裂开的道路,也被修整一新,有些官道旁还重新补种了护道林木。

不过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无论走到哪里,他发现当地百姓对军士们的态度都异常和善,接连向他们感恩致谢,尤其是在得知其身份后,更是恳求他将这番谢意,转达圣上。

按照邓文明的话说,圣上虽然出了些许钱财,但收获到的却是一个焕然一新的滦州。

这番景况着实给了孙承宗颇大的触动,尤其是在听到队伍内谈论的队伍新规与安民八法,他更是大为赞赏!

身为军旅老将,他太清楚这些规定对地方带来的改变,过往时期,有些将领带兵不严,纵容手下欺占百姓,他身为读书人,对此是异常痛恨,但奈何能力有限,只能眼睁睁看着。

后来终于有机会带兵,他便在麾下整顿军纪,严行军法,如此才在短短几年内,换来山海关内外的军容肃整,军民一心,甚至能从原本的勉力防守,到如今甚至能出关反攻,这背后,离不开他的心血。

当他得知,此番计策,乃是从宫中传出后,更是大为慰怀;

陛下知兵爱民,他身为老师,是最感欣慰之人。

另外,身为属下和将来诸多政令的执行者,谁不希望自己的领导是个懂行的人呢,这样无论是沟通还是协作,都会变得非常简单和轻松。

他对未来的新军整训,更加期待。

......

皇宫内,朱由校看着呈报上来的地震损失报告,有些头疼。

随后当他又拿起卢象升的报告时,看完连心都开始疼了起来。

自从那次召见后,内帑的钱就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才短短半个月,已经花了快三十万两,并且根据粗略预计,最终如果要将灾民安置妥帖,按照定下来办法,最终估计还得再花五十来万,要再算上已经拨付给孙承宗的那二十万,他这一个月,前前后后就得花上百万两之多!

百万两啊!

朕的内帑总共才几个钱?

他手捧着报告皱起了眉头。

如今内帑只出不进,若搁这花钱的速度,库里的钱撑不了十来年就得干干净净。

而坐在一边的朱慈燃则没注意到这些,此时的他正在翻阅老爹给他带来的奏报。

自从前些日子他跟父亲坦白,说自己做梦识字以后,他就直接抛开了所有的顾虑。

因为经过个把月的隐忍与细心观察,他发现自己很多担忧确实有些杞人忧天。

目前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两人:朱由校和张嫣俩都对他所说的事深信不疑,所以他也没必要再装模作样。

原本朱由校还打算说给儿子找老师什么的,也被朱慈燃果断拒绝;

他懒得跟那些个儒生打交道。

于是问朱由校说:若是拜师,试问,谁人有资格教导孩儿?

这句话直接给朱由校问住了;

他一想也是,毕竟儿子这神人天授,老天爷追着喂饭的情况,除了上天,确实想不出有谁够资格当儿子老师。

于是从那之后,他便按照朱慈燃所说,经常拿些朝廷的奏章来给儿子看,边看边跟儿子探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