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唐朝大将 第82章 墨家往事(上)

作者:陈恶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0 12:10:55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池大宏与杜凤举所说的‘杨文干之事’是一件天下闻名的公案。

那是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也就是十七年前,高祖李渊到长安以北宜君县仁智宫避暑,命李世民、李元吉随从,李建成留守京师监国。

杨文干曾经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宿卫,后任庆州都督,算是李建成阵营中少有的靠谱武将。

正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所以李建成也十分看重杨文干,他趁着监国之时,派尔朱焕与桥公山两人带领军士将一批铠甲送往庆州,交给杨文干。

说句实在话,这其实仅仅是李建成想要加强一下自己嫡系的实力罢了。毕竟天策大将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凭借几百领铠甲就想要做点什么太难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尔朱焕与桥公山二人行至豳州,转头就带着铠甲叩见李渊,状告太子李建成要与杨文干一起谋反。与此同时,时年三十岁,同时也是李渊宿卫出身的杜凤举也向李渊通报了这一消息。

这下完了,有些事,没上秤前连四两都没有,上了秤,千斤都打不住!

无论是朝廷法度,还是君王疑心,都不能放纵太子做出此等悖逆之举。

李渊勃然大怒,命人召李建成往仁智宫见驾。李建成惊恐万状,孤身请罪。一见父皇,倒地便拜,以头撞地,几乎昏厥。李渊盛怒难平,把李建成拘押起来,只给粗食。

李渊令宇文颖传杨文干觐见,不料,宇文颖将李渊获悉密谋之事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也是个莽夫,随即起兵以图拯救旧主。

这下子李建成即使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李渊又惊又怒,直接派遣李世民亲自征剿,并且许诺得胜还朝后,废太子,改立秦王。见李渊如此说,李世民率兵出征了。

这场征战及其顺利,秦王所率的大军还没到,杨文干所部军兵都已经惊骇欲死,在多数部将的串联下,反叛大军自行溃散,杨文干也死于部下之手。

可是当李世民得胜回朝之后,李渊并没有履行诺言。仍令太子回京监国,只责兄弟不睦,而将罪责全都归于太子府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并将他们流放。

这件事在史书上是春秋笔法,但杜凤举作为当事人知道,这其实是秦王所代表的功臣集团所发动的一次试探性攻击。

在此事中,李渊眼中的亲信杜凤举,跟李元吉走的很近、并用言语将杨文干忽悠造反的宇文颖,太子府的太子中允王珪全都是秦王的死间!

只有尔朱焕、桥公山、杨文干三个人是蒙在鼓里的工具人。

而策划这一切的人,就是席君买的生父,席楚玉!

这个计划在秦王府这边看来也出了大岔子。

原本的计划很简单,王珪将运送盔甲的准确信息送出,杜凤举直接出首相告,人赃并获后,无论杨文干反不反,都可以试探出李渊的态度。

因为当时李世民已经功高震主,如果李渊有心去换太子,那李建成向封疆大吏赠送铠甲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台阶。

若是李渊不愿意让李世民当太子,那自然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秦王府也能有所准备,知道秦王再想为帝,就只能动刀子了。

可是不知道是秦王府杜淹是想争功,还是仅仅想找个万全之策,竟然去威逼尔朱焕、桥公山二人出首相告。

而宇文颖也随后想把此时坐实,超常发挥了一把,竟然成功将杨文干逼反!

席楚玉倒是对宇文颖没有责怪,可差点把杜淹活劈了,所谓阴谋阴谋,最重要的就是阴。之前在席楚玉的设计中,只有杜凤举是露在明面的人,而这个人,是李渊眼中的自己人。

虽然一有危险杜凤举就是首当其冲,可他也属于尽忠职守,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可杜淹这么一搅和,不仅仅让秦王府卷了进去,更是将杜凤举和王珪暴露了出来。

席楚玉也不知道杜淹在想些什么?他不会认为在太子谋反这种事上,李渊也会马马虎虎,不去较真吧?

李渊只要亲自提审尔朱焕、桥公山,两人一定会把有人胁迫他们这件事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说出来。

这两人又不是秦王的人,凭什么要保密?

事态果然如席楚玉的所料向坏的方面发展,李渊对秦王府起了疑心。

席楚玉只能尽量弥补,飞马传信给已经动身去平叛的秦王李世民,让他务必让宇文颖藏起来,绝不能再让有嫌疑可能是秦王府的人再出现在这件事里。

李世民心领神会,将宇文颖改名换姓送到了灵州,同时对外宣称,宇文颖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

可无论如何,杜凤举也撤不出来了。

杨文干叛乱平息之后,李渊斩了尔朱焕、桥公山两人,随后流放了太子府的王珪、韦挺。因为除了太子,就他俩准确的知道运送铠甲这档子事。李渊也懒得分辨,直接让他们一起滚。

随后,流放了追查到的秦王府杜淹,相当于明确的告诉李世民:我知道这件事背后有你捣鬼,但我不想继续查下去了,此事各打五十大板,到此为止。

至于被怀疑的杜凤举,则是被拷问了整整五天。

这五天,他一个字都没有说。

最终,在多方营救下,杜凤举带着一身伤痕被革职贬为庶民。

这次试探,从表面看来是太子与秦王两败俱伤。可实际上,通过此事秦王一派的开国功臣已经知道的够多了。

就像之后李世勣对李靖所说的那样:既然圣人不愿意接我等奉上的台阶,那就莫要怪我等抽梯子了!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后,也没有忘记这些功臣,所以又将杜凤举提拔为官,之后更是作到一州刺史。

可杜凤举的同僚上司们都不知道的是,他并不仅仅只是秦王府出身,更是墨家的一名弟子。

瞪了半天的眼,杜凤举颓然垂下了手臂,给自己倒了一盏茶汤,微闭上眼睛说道:“这么多年了未见,我还以为你们都已经死了。”

“死了好啊,死了就不用活人再惦记了……”池大宏眼帘微微一低,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你既然活着,为什么不联系我等。你可知,当时席公和夫人也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就走了,我等在秦王府中群龙无首,一时惶恐至极!”杜凤举的声音变得急促,终于问出了自五天前见面时就想说出的话。

“哼哼哼……”池大宏与其说笑出了声,不如说更像是鼻中冷哼连成了串:“当年裴公将我等召集起来,说是天下大乱,黎民有倒悬之苦,唯有速速统一才是正途。”

“我等遂听从裴公的意思加入李唐,随后又为秦王、卫公刺探军情,或行间事,或为大将,或做军械。我墨门虽然也死了不少人,可毕竟也算发展壮大了。虽平时以军令行事,也有时以师徒相称,可或去或留全凭自愿,没有谁强迫谁这一说。”

“到了武德七年,天下终于重归一统。像老夫这种闲云野鹤性子的就渐渐退出了秦王府。可我弟是个心思很重的人。他对老夫说过,秦王功高盖主,而隐太子却有大义,若是最终秦王为帝也就罢了,若是隐太子登极,则秦王必不服,必要造反。”

“关键则是秦王也有能力造反!”

“天下泰半是秦王打下来的,其余人中卫公功劳最甚,而卫公也是秦王门下。”杜凤举也在不知不觉间恢复了对李世民的旧称:“如此一来,秦王为何不能称天子?”

“隋末大乱有大恐怖,谁也不想再来一次,所以我弟季圭就一定要助秦王为帝。”池大宏也倒了杯茶汤,抿了一口说道:“可这时再呆在秦王府的,比如说你,总不能说都是为了黎民苍生吧?”

“你实话告诉老夫,就没想今后的高官厚禄?就没有对秦王的畏服?既然有,那老夫一介商贾,为什么要去找刺史大人?让他放弃荣华富贵跟老夫一起归于山林吗?”池大宏面带讥笑的说道。

“……那总该知会一声吧……席公在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二天就销声匿迹是什么意思?还有,席公之子为何来边郡当一果毅都尉,你这个陇右大豪不给饭吃吗?”见已经把话说开,杜凤举一股脑的将自己的愤懑与不解说了出来。

“……”池大宏没有说话,只是闭着眼睛用食指轻轻的拍动着案几,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

少顷,池大宏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吓了杜凤举一跳:“据老夫多年打探出的准确消息,季圭和阿奴,在玄武门之事后,就消失不见了。”

杜凤举不敢置信的睁大了眼睛,猛地站了起来,身前的案几晃动了几下,将茶盏扫落下去。

还好池大宏身后侍立的女子身形犹如鬼魅,在茶盏落地前将其接住了,没有发出声响让屋外的人发现。

“你说什么?席公……席公和夫人……全都……”杜凤举一脸不敢置信,向前一步,压低声音说道:“不可能!绝不可能!玄武门当日,情况最危急之时,正是席公与夫人亲率二百铁骑,左右夹击东宫与齐王之兵,并一举将其击溃。”

“这可是我亲眼所见!绝对不会错的!”当时长安城中秦王府的所有力量都在往玄武门集结,杜凤举自然也不例外。

“是啊,是啊,这也是季圭和阿奴的最后消息。”池大宏眼神终于有了一丝变化:“这么多年的明探暗查,也只有这一个消息。”

“可是,德山……”杜凤举心思急转,知道即使席楚玉夫妇不通知秦王府中的任何人,选择悄无声息的归隐,也不可能将儿子也扔在长安。

刹那间,他明白了很多事,却又在大脑中攒成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你们在玄武门做的大事,六月十一德山被护送到老夫的府上。他那时才刚刚五岁,只知道爷娘出门后,却再不回返。”池大宏长叹一声说道。

“杨云卿?竟然是杨云卿!”杜凤举知道自大唐一统之后还为秦王效力的人,说到底,绝大多数还是为了功名。可是玄武门一通乱战之后,除了席楚玉还有其夫人澹台菩萨奴外,杜凤举的好友杨云卿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现在杜凤举全都明白了,一定是杨云卿首先确定了席楚玉夫妻的失踪,惊惧之下将年幼的席君买送到了唯一可信之人,也就是池大宏身边。

“是,就是杨云卿。”池大宏点了点头说道:“他当时意识到,季圭和阿奴如果并不是自己离开,那一定是被别人暗害了。可是在当时的长安,又有哪个有能力暗害他们?”

“不可能……秦王……裴公……绝不可能……”杜凤举低着头喃喃的说道。

“若是两人已然被害,如此悄无声息,则必有亲近之人协助,那当时满长安城中,其实已无可信之人了。”池大宏一字一顿的说道:“杨云卿更担心这是一场更大清洗的前奏。”

“我固不知裴公,可秦王不是这样的人。这么多年来,我等虽为其做了许多阴私之事,可除却作奸犯科之人被明正典刑外,其余人从未被以莫须有之事斩除。”杜凤举说道。

“德山可是季圭的唯一骨血。”池大宏冷笑道:“天家无情,你口中的圣主可是杀兄杀弟杀侄囚父之人,该有的手段一点也不缺。你让我拿德山的命去赌一把吗?”

“唉……”杜凤举攥紧拳头在膝盖上锤了锤,长叹一声。

玄武门之变注定是李世民一生难洗的污点。

任他以后是天可汗还是千古一帝,终究遮掩不住他在那一日亲手射杀了亲生哥哥李建成,也遮掩不住亲口下令将隐太子与齐王的血脉斩尽杀绝,更遮掩不住随后威逼父亲李渊退位。

虽然杜凤举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但这种事哪怕在昭昭史册中也只能敢用春秋笔法遮掩。杜凤举又有什么脸去劝池大宏完全相信李世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