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夏天的时候寄出来的,已经过了小半年才到他的手上。
信中写了,现在京城的日子也不好过。因皇上要要过寿,又增收了几次赋税,导致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了。
边关也不太平,鞑靼多次进攻,燕家军群龙无首艰难守城,朝廷中因将领问题而争论不休。
陆晨阳看完信,心情略微沉重。
只希望百姓们能熬过去。
但是,今年注定是不太平的一年。
春耕之后入了夏就开始下雨,一场又一场的大雨,下得人心里直发慌。
还好陆晨阳这两年一直在建水利,岩泉县引水做的很好,并没有受灾,但是别的县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先是雪灾,又是水灾,这一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
蜀地的百姓反了,这一次不再是流民军了,而是一伙有组织的反叛军,直接揭竿而起,直奔着岭南而来。
为什么来岭南?岭南这么穷。
但是反叛军也不傻,他们一伙乌合之众,如果对上朝廷的军队根本没有胜算。
所以他们打算柿子可软的捏,先来岭南补充粮草和兵源之后,再徐徐图之。
不得不说,这有领头的人就是不一样。
叛军集结了三万多大军,直冲着岭南而来。
闫元杰于是又求到了陆晨阳的头上。
闫元杰觉得今年大概是流年不利,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刺史,今年的事比往年的十多年加起来都多。
他的府城都让人给围啦!他还坐得住吗!
那府城驻军的战斗力他能不知道吗?这么说吧,哪怕对方是一群普通百姓,但是把驻军拉出去跟他们对打,胜算三七开。
叛军七。
谁能想到岭南这地方会有人造反啊!他们好好的穷着不行吗!
事关自己的小命,闫元杰还是非常重视的,他立刻写信给陆晨阳,让他派兵赶快来驰援。
闫元杰想到陆晨阳带来的那五百精兵就觉得特别有安全感。
这么大的事,陆晨阳也早就知道了。
事实上,在叛军刚接近府城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燕行早早的准备好了,,不过好几天过去了,陆晨阳也没个动静,燕行只好自己去找陆晨阳。
陆晨阳居然不在,一问过才知道,他是去乡下去了,去看看百姓们的受灾情况。
岩泉县今年依旧是全县都种植了草药,好在这次大雨之前不少的草药都已经长成,但也损失了三分之一。
陆晨阳中午才回来,看到燕行也不意外。
燕行说道:“你倒是沉得住气,府城都被围了,你不去救?”
陆晨阳说道:“急什么?闫大人还没有来信求救,我总不好擅自调兵。”
燕行挑了挑眉头:“这可不像是陆大人说出来的话,你不担心百姓?”
陆晨阳说道:“我担心,不过闫大人应该更担心他的安危。既然他还没来信求救,想来事情还没有那么严重。”
闫元杰可以玩忽职守,也可以消极怠工,但是他绝对不敢弃城而逃。
身为一府刺史,如果他敢弃城而逃,就会被天下人给骂死!而且不止他,他的家人老小都会被皇上治罪。
所以,闫元杰甚至可以投降,但是绝对不敢逃。
既然闫元杰没来信求救,说明目前的情况还在掌握之中,陆晨阳也不慌。
两人正说着话,闫元杰的信就到了,就是这么巧合。
陆晨阳看完了信就递给了燕行。
燕行看完嗤笑了一声:“这个闫元杰倒是会说。”
他在信中说的不是让陆晨阳去救他,而是去救岭南百姓。
如果府城被破,百姓难逃屠杀和掠夺,这水灾就已经让百姓活不下去了,再遭此浩劫,无异于生灵涂炭。
闫元杰算准了打着百姓为幌子,陆晨阳不会袖手旁观。
燕行问道:“你要出兵吗?”
陆晨阳回过神来,“出,当然要出。他说得对,我不能让百姓遭遇这生灵涂炭。”
燕行眼神闪了闪:“你要带多少人?”
岭南的驻军明面上其实只有三千人,但实际有多少,大概只有陆晨阳和燕行自己知道了。
陆晨阳皱起眉头,三千人肯定是不够的,对方有三万人呢,再加上府城驻军……让那些人去打仗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了。
“带一万吧。”陆晨阳淡淡地说道。
燕行颇为有些意外。
自从陆晨阳开始收留流民开始,两个人就默契十足的开始默默招兵,不过彼此都没有声张。
至于用意,两人都没有沟通过,但是招兵这事却是一直在做的。
陆晨阳说道:“我先带三千人过去,剩下的七千,你带着驻扎在三十里外,等待我的信号。”
燕行皱眉:“你亲自带兵去?你一个书生,怎能去做如此危险的事!”
陆晨阳说道:“我必须得去,不然我不是白出兵了。”
燕行沉默片刻,这是要去打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