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是第一个响应的,沈时谦也是没办法,自打陆晨阳打算赈灾,沈意欢就回家找他银子。
沈意欢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还去变卖了不少首饰。
“这些首饰不当吃不当喝的,拿出去卖了,说不定还能多救几个人!”沈意欢一脸坚决地说道。
沈时谦:“……”
沈时谦很想摇醒他妹妹的脑子,他跟随陆晨阳是觉得有前途有发展,可不是为了让沈意欢跟着他一起去散尽家财的啊!
但沈意欢不管,“哥,你多捐点银子,大不了,大不了以后我出嫁,你少给我点嫁妆就是了。”
沈时谦一双眼阴恻恻地看着她:“亲事还没着落,你就想着嫁妆了?日后嫁妆少了,你被夫家轻视又该怎么办?”
沈意欢不以为意地说道:“他们要求娶我,应该是看中我的人品,认可我的品性,而不是我的嫁妆多少。只因我嫁妆少就轻视我的人家,我才不要嫁!”
沈时谦揉了揉眉心,他能怎么办,那就捐呗。
沈时谦怎么都没想到,他二叔把家产赔出去大半,到他妹妹这直接变送了。
于是沈时谦捐粮捐的特别多。
陆晨阳非常感动,把他夸了又夸:“时谦,我也不会让你吃亏。这次你带着商队跟我一起出发,你们捐的粮食我都会写上沈家的名号。没道理让你们出钱,却半点好处都不给的。”
沈时谦眼睛一亮,陆晨阳这是打算替沈家扬名?
赵廷远一听说沈时谦捐了大笔的粮食,他不甘落后,立刻也跟上。
主打一个抄作业一字不落。
沈时谦:“……”啊,赵廷远真的好烦啊。
陆晨阳一视同仁,也没有亏待了他。
有这两个人带头,城中的商户豪绅见状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筹集到了一大笔的物资。
陆晨阳便开始安排人带着物资分头去赈灾,他又从县学里抓了壮丁,让他们跟随队伍一同去赈灾,一定要将物资分发到百姓的手里。
出发之前的前一天,陆晨阳还给他们做了紧急的教学。
让李大军和沈家的那名管事跟他们讲了一下赈灾需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说怎么应对衙门,比如说怎么分发粮食才能救更多的人,怎么记账等等。
学子们没想到就一个赈灾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各个奋笔直书。
他们还未考取功名,却已经在为百姓做事了,所以他们每个人都学的极其认真。
陆晨阳最后跟他们说道:“你们此一去,是为了救雪灾中的百姓,只要多一个人能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都是好的。但你们也要保重自身,切莫鲁莽行事。我在此祝愿诸位,此行顺利,不负所学。”
学生们站起身,齐齐与陆晨阳拱手行礼:“学生谨遵大人教诲。”
学生们和赈灾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在他们身后都是赈灾的粮食。
这次陆晨阳要赈灾的是最严重的七个县,又穷又没银子,现在的百姓们还在外面冻着呢。
他们都绝望了,因为衙门的不作为,他们甚至不敢想以后,只能过一天是一天。
睁开眼睛,就知道自己又活过了一天。
这样没有任何希望的日子,纯粹是在等死。
然后,他们听到了车轮和一个少年的声音。
“是不是快到了?”
他茫然抬起头,就看到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少年正看向他。
在少年身后是长长的车队,每一个车子上面都插着一面旗子,旗子上有图案也有字,他不认识字,却认识图。
他一脸震惊,不知道他们是谁。
于是少年就走到他的面前:“大叔,我们是岩泉县来救灾的,我带了粮食和药材过来,你们村长在哪里?”
救灾?他有些茫然,怀疑自己听错了,岩泉县的人来救灾?为什么?
他没反应过来,就问了出来。
少年理所当然地说道:“你们受灾了,所以我们来赈灾啊!哦,当然,也是因为我们陆县令心怀百姓、宅心仁厚……”
他一连串说了好几个词,都是夸陆晨阳的,大叔没太听懂,但他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是啊,一定是这样好的人,所以才会惦记别的县城百姓的死活。
大叔热情地将少年迎了进去,然后他就开始了赈灾的工作。
陆晨阳赈灾那主打一个全方位的,首先是施粥,然后发放棉衣,优先程度是老人、孩子、妇人、然后是壮年男子。
再然后就是给他们重修房屋,这一点让当地的村民来做。
可怕的是,让他们做工还不是免费的,是给银子的,这银子陆晨阳给出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驻军跑去当地的县衙去要。
人家帮你赈灾,救你的百姓,就让你出一点银子又怎么了?大多数县令没那么厚的脸皮,还是出了一点银子的。
最重要的是不出也不行,他们去的驻军都可凶了,他们怀疑要是敢说没有银子,这些兵混子就要动手强了。
百姓们没想到还能有银子拿,各个都精神抖擞,充满了希望。
只要熬过这个冬天,只要房子重新修好,只要天气暖和,他们就能活下来了。
然后所有百姓都感激陆晨阳,建房子用木材的时候,还特意选了一块好木头,按照那少年书生描述的,刻了一个男子的形象,做成了长生牌。
有的比较直接,直接写上了陆县令,供在家中。
几个县令一听,气得不行,他们也出银子了。
可是没人感谢他们,在书生们的宣传下,所有百姓们都知道,是陆晨阳没有放弃他们,明明与他无关的事,却还出了这么多的银子和粮食来救他们。
陆晨阳的名声一个冬天,响彻整个岭南。
就连这次出钱出粮的商户们,比如说沈家、赵家等,也都各有收获,而且收获还不少。
这次他们派了管事随着赈灾的队伍一起前往各地,然后顺便进城买了好几个铺子。因为正逢雪灾,价格还便宜不少,然后他们的铺子就开起来了。
百姓们不识字,但是会看图。商户门前都挂着一个棋子,跟去村里赈灾车上的旗子一模一样。这是帮过他们的大善人开的铺子,等百姓们缓过来了,要买东西,自然是要去帮助过他们的商户那里买东西了。
而且他们卖的东西价格便宜,品质又好,当然要去支持了!
参与救灾的商户但凡去开了铺子,一开春,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因为这些灾民不止会自己支持,还会帮他们宣传。
“去沈家的铺子,这次我娘家遭遇雪灾,沈家带来了好几车的粮食来施粥。我们去沈家的铺子买粮食,沈家赚了银子,若是日后我们再受灾,沈家肯定还会来施粥的!”一个妇人一脸自信地说道。
这翻说辞倒也没错,于是大家纷纷涌进铺子里买粮食。
沈家赚的盆满钵满,最重要的是,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打开了市场,获得了百姓的信任。
就算陆晨阳发出了救灾物资,但因这次雪灾死亡的百姓也超过了万人。
陆晨阳拿到数据的时候心情极其低落。
他站在窗前,因为已经开春了,天气回暖,人们又开始了恢复生机。
这次的雪灾让他看出了朝廷的不作为,岭南因为地处偏远,一直属于被放养状态,说放养是好听的,可以说是自生自灭。
他的桌子上放了一封信,是家里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