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受《暮色将尽》的启发,坚定田园生活和写作的信心
这半个月,终于看完了《暮色将尽》一书。
《暮色将尽》是作者戴安娜.阿西尔“凋零”的真实手记,讨论了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婚恋与生育等等话题。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线条,将自己剥开,让人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一生应对人生重要事件的看法,如何保存独立的自我,很有人生哲理。尤其是变老与死亡,坦然面对变老与人生终点的故事,对我们这些退休好人有很好的启示。
阿西尔一直工作到七十五岁才退休。退休后,她学裁缝,绘画。就好像现在我们许多退休人上老年大学一样,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弹琴跳舞,写字绘画,干什么的都有。
阿西很努力的学习了一阵子,后来她认真审视了自己:自己微薄的努力距离一个艺术家还很远,就算天天练习也不能成为一位画师,甚至无法超越一个画图员的水平,因为自己是一个以文字而不是以形象为生的人。
她最终放弃了裁缝绘画等爱好。
她想起自己孩童时代,热爱外婆大花园的玫瑰,观察雪莲花的绽放,触摸紫罗兰天鹅绒般的花瓣。在花园里爬树,捉蝌蚪,偷摘桃子和葡萄,帮外婆捡香豌豆。
她搬到表妹在农村的田园照看花园。她重新规划了花园,亲自动手种花种树,自己则尽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绑个树枝,修剪花木,清理一下角落的野草,种些小植物。当第一珠植物开花时,她上瘾了。坐在花园里,看到大朵蔓延的白玫瑰几乎淹没了山楂树、玉兰和其他三株玫瑰花时,她还是非常自豪。
你知道,此刻你已不是之前的你,你尝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用“我了无牵挂,从此归隐天涯,深山老屋为家,远离都市繁华,忙时修篱种花,闲时三五好友,小酒清茶,你来吗?”来描述你,因为你知道生活并不只有都市繁华,你知道宁静安详也可以写下优美的诗篇。
你拥有了新的奔放,不把纷繁的世事当作真,不再逞强和张扬,而是为了洗去脏乱的心灵。你修篱种花,不仅是让花草变得富有生机,更是让自己重新拥抱自然,在充满灵气的山林里,忘却都市的喧嚣。
清晨时候,陪你看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被青翠的绿叶摇起,听一声声脆脆的鸟语唤醒天空之城里每一朵云。斜阳向晚时候,陪你看一道道残霞落水中,看鸡鸭归笼,聆听每一片叶子与树互道
依着柴扉,听风、听水、听自然赋予的那些天籁之音。攒眉间一泓清泉,踏一行青苔,任由目光深处云卷云舒。
清晨时候,陪你看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被青翠的绿叶摇起,听一声声脆脆的鸟语唤醒天空之城里每一朵云。斜阳向晚时候,陪你看一道道残霞落水中,看鸡鸭归笼,聆听每一片叶子与树互道
依着柴扉,听风、听水、听自然赋予的那些天籁之音。攒眉间一泓清泉,踏一行青苔,任由目光深处云卷云舒。
你在这里,不再紧张,不再着急,放下心中的牵挂,细慢地享受着幸福。在这里,你能够释放自我,真正地融入到这个世界,让自己慢慢深深地吸收它。你懂得,只要有心,哪怕只有简单的小酒清茶,也可以让一个人有所感受,有所期待,回味无穷。
深山老屋为家,她了无牵挂,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让你融入大自然,给你一份简简单单的快乐。
它让你知晓,有的时候,最美的不是繁华和繁琐,而是这片深深的清幽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真的自己,在安详的日子里,追求着内心的归属。
阿西尔70多岁时发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退休后开始写小说和回忆录。
89岁的阿西尔已拿不动松土的锄头,却又拿起了写字的笔,开始了笔耕的生活,当然这与她的工作有关,她一直是位编辑。
说到看书,这可是戳到了我的心上,我最喜欢看书,也喜欢写作,我说我也看了这本书,但是没有你领悟的深刻,这几年关于回归自然,归园田居的书和影视剧特别多,最出名的是《瓦尔登湖》,“选择在哪里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生而为人的自由,也是人类最大的权利之一。”1845年,28岁的梭罗搬到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过上了“一种更为高级、更具灵性的生活”。因为他坚信“荒野蕴藏着这个世界的救赎”。从自然中寻求平静,在与自然共情中安抚创伤,是全人类的共性。东方是审美主义,寄情山水,旁观且不具体介入。而西方人在审美之外,加入了科学眼光,细微地观察自然对象,以深度介入的方式加强生命体悟。
还有《夏摩山谷》《月亮与六便士》等书,对旅行的理解“人需要走出来的是这颗心认知的局限,只为观赏风景的旅途对她来说已失去意义。她很清楚,任何旅途都不过是行走于个体的经验当中。”还有《食莲者》描过威尔逊二十五年幽居恬谧之地,寄情于山水之中,摒弃一切扰心之事,活出了自我。出发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