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慈父 第24章 玻璃和改革的心思

作者:又一重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29 14:55:2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说起来,自月初开始算起的话,他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差不多也快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来,他从一开始越来越不适应这个世界的生活,再到后面慢慢又越来越适应。

中途也很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这里没有手机,没有电脑,通讯靠吼,通勤靠走;

虽然以他当前的阶位,完全可以坐人力轿,但他不喜欢坐这玩意,前世他坐人力蹬的三轮心里都觉得膈应,更别说人力轿这种东西了,所以他去哪儿从来都是走着去。

此时的他,无比怀念前世的自行车,他倒是挺想专门画张自行车的概念草图,然后让匠作监的工匠,把这玩意研发出来的。

但他知道,这有些不太不现实,一来当前的材料、技术不成熟,二来,这玩意,他暂时也想不出一个合理解释来。

虽然经过和朱由校的深度交流后,他发现自己在老爹面前的权限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他前世因为忽略细节而踩坑的次数太多了,所以本着稳妥的考虑,他还是打算谨慎一点。

不过虽然自行车或许没办法,但有个东西却给了他意外之喜。

那就是玻璃。

他来这大明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一个月里,他也干了不少事。

得信,立威,获权;

二十多天的时间,他作为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得到认可,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些最重要的独立权。

这对他来说,是长足的进步。

信任,是需要一点一点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大量的时间来建立的。

而权力亦是如此。

只要有一个突破口,朱慈燃就能通过这个口子,慢慢扩大。

通过幼儿园这个项目,他得到了调配匠作监工匠的权利,还有一部分资金的支配权。

而通过骆养性,他又得到了调动部分锦衣卫的权利。

光这些,他就能做许多事。

为了协调研发玻璃一事,他还顺便跑了一趟匠作监,把里面内各个作坊都走了一遍,实地考察了目前匠作监内的一些情况。

这为他后面的想法与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实地考察,他也在匠作监内,安排和培育了一系列的项目,铅笔、小火炉之类已经安排过的就不说了;

诸如规、尺等一系列的工具改良与统一,还有像瓷砖、水泥等东西的研发,都被他一并安排了下去。

说起瓷砖和水泥,这也和玻璃一样,是他在幼儿园的筹备过程中所萌发的想法,然后故意纠集了工匠一同讨论后,最后记录并整理出来的。

反正在创新引导这块,他自认为是很小心的,每次都不直接点明,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项,然后纠集了一帮相关的能工巧匠后,由他提出结果,然后再引导这些人陪着他一起研究讨论,最后集众家所长得出的一个结论。

总之就是拿着正确答案,然后带人猜过程,他并不需要讲什么细节,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控方向,剔除那些错误选项。

剩下的具体细节,则是让专业人士来。

这样一来,就能营造出一个群策群力,集众人之长所得出的一个结果,最大限度的将自己撇了出去。

比如说烧玻璃的事,就是这么来的。

他先是去了匠作监,让人把各行各业的相关工匠,都找了两三个代表,乌泱泱聚了一群,随后他开始提出问题说:

如果我觉得屋内太黑,想让阳光能照进来,怎么办?

问下面人有没有办法。

只要有人提出合理的方向和建议,他都不吝奖励,并且当场执行。

为此他还研究出了一个小方法,那就是参考前世小学老师的做法:奖励小红花。

这个小红花奖励体系,看着好像很儿戏,但其意义并不简单,因为这是他参考前世公司执行的绩效奖励制度,进行融合与魔改而成的。

和小学的小红花只有荣誉价值相比,他这个,可不止代表着荣誉,而是真金白银!

在此之前,他让绿娥专门做了个荣誉小册子,只要受到嘉奖的人,就能把名字写上去。

后面做上记号,所有颁发的小红花都会在上面进行体现,为了配合这个政策,他还专门在漱芳斋那边的工地边上竖了个木板,上面涂上墨以后,当成公示牌。

凡是上了册子的人,也同样会用白石灰写到这个公示板上,这些人同时也会被归属于重点观察对象,所有好事都会优先找他们去办。

只要人在榜上,每月雷打不动一朵,嘉奖则另加,犯错则扣减,不设上限;

年底统一结算,有多少就封多少的红包,扣成负数的,同样也一并惩罚。

并且,不论你是什么职位,什么身份,何处任职,只要你上了这个榜单就有。

为此他还专门让绿芸花时间,用红布剪了一堆的小红花,让绿娥用囊袋随身带着,凡是有嘉奖的,就让绿娥取了然后直接当场粘在册子上。

这事整了几次后,因为他并不禁止下面人讨论,所以搞得不仅是匠作监,连带着整个后宫最后传的沸沸扬扬。

在传到朱由校与张嫣耳中后,二人不仅夸赞儿子的想法不错的同时,朱由校为支持儿子的这一想法,更是大手一挥:爹给你赞助一千两。

慷慨解囊的朱由校先生表示:大胆放心整,不够找爹拿!

这是后话。

而当朱慈燃第一次,将这个原本只存在于漱芳斋的奖励体系,拿出来放到匠作监的诸位匠人面前时,还是引起了大家的轰动。

这个奖励,他们也是听那些入宫做事的同僚讲了很多次的,听者无不眼红,再者,之前参与制作铅笔那个硝匠刘祖荣一次喝醉了酒,把木匠张永安因为替殿下制作铅笔有功,被直接赏赐五百两的事,也给传了出去,此事当时还引得众人在背后一阵羡慕。

可他们羡慕归羡慕,又能怎么办呢?毕竟身为匠作监的匠户,若无传唤,他们哪有机会入宫接触殿下呢。

可现在好了,殿下出宫来到了他们的面前,还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会,如今机会来到诸位面前,谁不眼红?

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最重要的是,能在殿下面前展示自己,入的了殿下的眼,那今后什么好事没有?

更何况只是出出主意,不仅有利可图,就算说错了,也没任何损失。

于是就这么弄着弄着,慢慢朱慈燃想要的讨论氛围就这么出来了。

慢慢的,朱慈燃就发现,其实当人们打开思维的限制后,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是永远不缺奇思妙想的。

大家的思路都可以很奔放!

就如明朝时的万户,靠着黑火药就想载人航天,且还付出了实践。

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缺的只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合适的舞台而已,而朱慈燃,如今就给了他们尽情绽放的舞台。

另一方面,朱慈燃作为手握正确答案的人,他可以轻易地从这无数答案中,慢慢挑选,然后将那些相对靠谱的,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

玻璃这个东西,他其实老早就想搞了,但苦于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刚来这个世界那几天,他觉得屋子里太暗了,可又没有电灯,唯一的方式照明方式,就是点蜡烛;

可蜡烛这玩意吧,毕竟不能点太多,点太多屋里就熏得慌,尤其是他一个小孩子子,嗅觉更是敏感,这让他很不习惯。

另外,毕竟现在北京还属于冬末春初,气温也低,又不可能总是开窗开门透气。

这取暖的炭盆都已经是标配了,再多点几根蜡烛,他是担心自己一氧化碳中毒不够快吗。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有时间就要寻思先把暖炉整出来,实在是不整不行。

但他又不能直接跟朱由校说:‘爹这屋里太暗了,你让工匠去烧点玻璃给咱换上吧’这种话。

所以刚好就借着给幼儿园搞装修这件事,他提出这个问题。

他问下面人怎么办,慢慢的话题就被他从怎样给屋里增加更多的光线,转变成了如何让封窗的材料变得更透亮上。

最后这个问题在匠作监的一个工匠嘴里,得到了朱慈燃想要的答案:简单来说就是贵的用水晶,便宜的用琉璃。

打磨天然水晶这条歪路朱慈燃肯定是不打算去走的,这和他的想法不符,毕竟他搞这个,可不止是单单就打算自己用;

他还准备把玻璃这玩意弄出来,再狠狠收割一波大明富人的。

并且烧制琉璃这件事,不只是能赚钱这么简单,其背后更代表着工业的发展。

工业想要发展,其背后往往是需要多个领域的共同进步,而反过来说,一旦某个领域技术点被攻破,也往往能带动一批相关技术的进步。

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自我迭代与进化。

更别说,通透的玻璃,除了能用来装修以外,还是开启生物与化学之门的钥匙。

这么重要的东西,绝对值得朱慈燃为之良苦用心。

现阶段,他从各个工坊里,调配了十几个大匠,加上他们带的徒弟加起来,有七八十人,全部收纳到这个所谓的‘玻璃攻坚小组’里。

他已经放出了话来,功成后,所有参与的人,除正常薪俸照发以外,所有人额外发奖金,二十两打底;

对项目有贡献者五十两打底,杰出贡献二百两,上不封顶!

为此,他专门在项目启动会开始的时候,准备了十两一枚的银锭五百个,装了满满几大箱子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一遍。

看的众人眼睛都直了。

他原本打算是直接给一万,但后来想了下,还是先折半,折出来的这五千,先留作科研资金用。

这次他没有犯像上次那样开口就五百的傻,做铅笔那次之所以开口就是五百,一方面是因为心情激动,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受前世电视剧的影响,不知道此时一两银子的真实购买力。

事后他专门问了张安阻止自己的原因后,才知道原来自己闹了个乌龙:一个木工匠人,一年累死累活也就赚个五六十两,结果只是花了十来天按照要求指示,且一应材料、人工都配齐,工钱照给的情况下做了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出来,结果还另外再给五百两,确实有些太过离谱。

他从张安那里了解到一些当前京城的一些物价水平后,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眼中确是有些离谱。

这也是为什么他虽然对张安当面开口反对一事有些反感,但事后却没有怎么惩戒他的原因。

别看朱慈燃给的这五千好像挺多,但考虑一下,这有七八十号人,人均一下,也算不上多,就算到时候几个领头的,也就能拿个两三百撑死了。

并且这个数目,还是建立在他们几十个人,未来花费数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能做出结果的基础上,最终能拿到手的。

所以,这个奖励数目,远比不上他之前给张永安个人的五百两来更加的震撼。

索性这只是第一期的奖励,五千这个数量放在一起,也足够震撼了。

另外分阶段奖励,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他对于这第一个由他独立组建并指挥的攻坚小组,可是为他们准备了丰厚奖励的。

首先光是钱这块,他就暂时分了三期,一期是五千,等到二期,就是两万了。

三期更是至少十万打底,上不封顶。

为此他甚至都考虑过,或许等以后时机合适了,直接给研发人员进行定向比例分成,届时就算分的再少,身为主要研发人和技术员,人均分个几万上十万是绝对没问题的。

不过这肯定是等前面三期奖励都发完以后再考虑的,这一期的钱能拿到手的前提,是他们要能给自己交出来最基本的平板玻璃;

得能满足最基本的使用,这个钱他们才能拿到手。

而二期的钱能发出去的前提,是他们能研究出相对完善的产业化制造技术。

到这个阶段,基本上自己就能真正开厂了。

而三期的钱,则是等最终大规模销售以后,真正赚钱了,才会考虑进行奖励的。

他给出的奖励看似很多,但都是建立在有巨额回报的基础上才成立的。

别的不说,就光说玻璃这一个,就一个正常窗户这么大的单块,零售加运输加安装,统一收个五两、十两不过分吧?(按此时购买力换算,差不多是一块6K-15K人民币之间浮动,涵盖购买、运输、安装与售后)

这你还别嫌贵,就京城这地儿,啥都缺,就是有钱有权的大爷们不缺。

一扇窗户十两银,一间房怎么也得装他三四扇窗吧,就算四个,一户家里怎么着也得五六七八间房。

这就是二三十扇窗了,家庭条件好点的大户人家必然会更多,而一些有条件的,咬咬牙,也绝对会花个几十两,在那么几间重要房间给整上那么几扇。

这么一番算下来,就光北京城这一个地方,一年再怎么往少了算,卖个二三十万两都是妥妥的。

这还只是单算了一个普通款,还有特供的高端款呢?

一块不卖个五十一百,好意思叫自己高端?

另外普通款卖给一般的富裕家庭,等富哥们割的差不多以后,这会也差不多有改良的新款了。

新款能再卖一次,老款则还能降价再割一次普通中产;

等再出新技术,新款再割一次,老款再降价继续卖给普通人。

就这么不断的降级下去,就目前大明这一亿多的人口(万历年间在册六千万,实则一亿五),信不信单一个玻璃,就能创造出数千万两,乃至数亿两的消费市场出来(指的是十到二十年左右一代人的周期)。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给这些研发人员的奖励多吗,其实并不多,只不过,考虑到目前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他还需要平衡其他人的想法与感受。

所以一开始给太多也不太合适,不然他去找老爹要钱都不好意思,虽然老爹对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但他觉得人要学会懂事,要钱归要钱,自己要拿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东西。

不然他自己都觉得别扭,并且如果自己真想给,等真出点什么眉目的时候,再进行额外奖励也不迟,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把奖励分成至少三期的原因。

并且最重要的,他可不止是打算只给钱,单就只给钱,可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计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