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佛,岁月如歌 第12章 父亲的来信

作者:星宇锦书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1 00:57:1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这两天挪办公桌,把桌子柜子里的书本装箱以便工人师傅能够搬动。

上次搬办公室时打的包装,几年过去了,居然还有些没拆开,原封不动躺在柜子里,这些估计扔了也没关系。如此逻辑,除了桌面上那些日常文件,有用的不多了。

突然看到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面工工整整地放着许多来信。我一下子就想起来了,那是上次搬家特地整理的。最早的信件还是高中的,已经四十多年了!

如获至宝。顾不得身边书本文件堆如小山,无处下脚,依旧坐下来小心地翻阅这些信件。大多数是家书。

有兄妹们的手足深情、三党六亲、人情世故、乡村轶事,好多长篇大论,动辄三四页纸,因为去邮局发一次信不容易,多写点才值。这些留待以后慢慢品,先复习父亲的信。

相比之下,父亲的信太过简短,每次都是三言两语,内容大同小异。学生时代的信,无非是照顾自己、好好学习;工作后的则是照顾好家、努力工作。父亲的文字永远是小河淌水,温柔轻声,没有大道理、没有人生感悟,只有教我踏实做人,争气上进。大多数没有称呼,没有落款,估计父亲理解的是因为信封已经都有名字了,无需重复。几十年攒下来,父亲的来信还真不少,不知道哪封信是父亲生前给我写的最后一封。

父亲来信信封上的文字也是越来越简单。大学时期的还可以看到班级或者“73信箱”,工作之后的刚开始几年,还有具体的地址、单位名称和部门,到后面,父亲写信封逐渐简单。有一个更是厉害,地址栏目只有“59#”三个字符,连城市都没有,居然能送到!我想是因为有邮政编码的缘故吧?邮政编码对应城市、以及对应的邮局是唯一的,而邮局所在地只有一个59号信箱的单位,所以能送到我手里。那时候经常去邮局寄东西,邮局的人还有几个认识我,这也可能是另外的原因。

父亲的信封上也偶尔有他人帮忙添字,比如城市名字,落款地址等。有时候父亲还会很仔细地在信封上写上发信日期。

高中时,学习成绩一度下降。责任感强烈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初衷应该是让家长严加管教。也不知道乡村邮递员犯的什么迷糊,把信送到了隔壁村。隔壁村民于是传阅了这封信而我父母毫不知情我在学校的糟糕表现,直到有一天有人把信送到了父母手里。那次父亲的来信依旧没有重说,只是和风细雨地读书要用心,实在读不下去就不读了,田也是要人种的。父亲总跟我说“明人不要重说,响鼓不要重敲。”那封信应该是我开始用心读书的冲锋号!也成就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大学时,刚入学那阵,不会说普通话,家境也不好,自卑是难免的,父亲的来信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大一结束,考了个全部课程总分全班第一,得了一笔73元(又是73,好巧!)的天价奖学金,给家人报个信,从老父亲平静如水的回信里也没看出他有多高兴,也许只是写在心里。后来我陆陆续续获得一些奖项,无论大小也分享给家人。父亲心底里以我为骄傲,我不敢让他失望。大学期间如果准备给我汇钱了,父亲会提前告诉我,过一段时间会寄二十、三十元钱什么的,让我放心、并且收到钱记得打个信回家。

那时候,经常会同时收到好几封信,父亲的来信我都是最后拆,因为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安静的地方来看,我怕辜负父亲的任何一个字。

工作后,依旧有很多来信,父亲的来信依旧是字数最少的,在我看来亦是最珍贵的。除了叮嘱好好工作、照顾家庭之外,也有嘱咐要常给年迈的伯父、小舅写个信之类的。重复的最多的话就是“几千里路远,专门回家看父母,吃了苦。”好几封信都是这样说。父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并不指望我们有多大的回报,哪怕就回家看看,啥事儿也没干还给父母添麻烦,父母也开心知足。

后来,父亲年事已高,很少写字了。

再后来,我也没机会收到父亲的来信了。

父亲来信伴着我走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也把我带出了大山,领进了他自己都不曾熟知的城市。

今天阴历五月二十,我依旧会说一声,“父亲,要健健旺旺的!要长命百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