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志 第16章 重修嘉鱼县志卷之六

作者:佚名居士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1 00:36:3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儒学进士题名碑记》刘池蕴(本县教谕)

《法华会馆记》尹相

《咸嘉社学记》赵迁

社之有学,夏、商、周三代庠、序、校之遗意,即古之所谓小学者是也。古之士,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由小学而升诸大学。学非有小大也,盖小学则学之始,大学则学之成。是故三代之上,非后世之所可及,以学之有渐也。惟我大明御极,历数世,圣化之久,学宫遍天下,而乡社亦在在有之。人文之盛,与三代而匹休。猗欤盛哉!

湖广武昌郡之属邑有咸宁、嘉鱼相接壤,而学之在社,尚有阙焉。正德岁之己卯,副都御史、东湖吴公适奉玺书有事于此,恻然念后学之士不可不教于蒙而得养正之地也。乃谋诸乡耆士大夫,卜诸二邑之交,山幽而水清,得涵养本源之趣。市材鸠工,命有司董其役。乃撤其所自为屋而立为正厅。厅之后为书馆,各三间,礼夙儒而主之。东为号舍,凡六间,以栖诸生。西为厨房三间,以便炊爨。缭以周垣。垣之外,杂植松竹,郁然成阴。大门左为宾馆,以接宾客之远至者。仍置田一顷七十亩,与民佃耕,岁除税外,取所余谷五十石为师束修费,及子弟之贫而愿学者,悉以周之。噫,公用心仁矣!

事既落成,咸令尹吴君聪、嘉令尹陈君文伟议于咸庠司训李君玠,走书丁宁于迁,谓迁志楚史,宜记斯社学之颠末也。夫天下之事莫重于始,社有学以养蒙,所以教成人之始也。始之不教,正本失矣,曷以望其成邪?君子之作事谋始,东湖公之是举也。吾知二邑之士他日彬彬礼乐,底于大成。或足以践功名,以善达天下;或足以践道德,以善达圣贤。渐有成效,伊谁之力与?东湖公建学之力也。虽然,二邑之先,孰不有是举、孰不有是心之同然者哉?久而玩,玩而愒,愒而泯焉,势也。吴、李诸君砻石以记,得此心之同,然将不独一时之士可以兴。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百世之下岂无兴之者如东湖?而士之犹兴,岂无此豪杰者乎?东湖公功被天下者,不可胜纪。此学之一事,亦政之首务也,是宜记焉。

岁在正德辛巳之七月,适嘉靖龙飞之始四月也。

《李氏重修义学记》(吏部左侍郎)余祐(鄱阳人)

《义学记》(刑部尚书)郑晓(浙江人)

《李氏重修世祀堂记》王锡爵

《理学祠记》(国子监司业)杨起元

《西湖云隐记》(翰林学士)刘三吾(长沙人)

《龙津桥记》方逢时

《鼎建二贤祠记》庞一德(南海人)

《黄公山钓台记》王鏊

《大崖记》姜溥

《赤壁山记》姜溥

《石室记》李承箕

大崖周遭皆山。山阴可一百余步,有石室焉。东、西、北门上,窍如立瓮,引风气,通日色。夏冽而冬温,可布席百余。非神空志定者,不可居。

往年予读书大崖,每因时一游焉。高林低莽,无行人迹。望山而行,逢石而憩。俯泉而饮,倚杖而歌。或寄之于长吟,或寄之于游观,或寄之于偃仰,或寄之于徙倚,随其所适,嗒然于山水之外。从予游者,立卿弟也。

今年,子卿弟读书大崖。而立卿成进士。请告而归,顾予以未老得闲、举无尘累之时。春莫矣,又相与一游焉。向之高者,已为人之栋;低者,已为人之薪。左右前后,旁通多歧路。惟巉崖旷石、暖霭氤氲、予之坐痕,犹居然在也。

《仰高亭记》莫震

亭在龙潭山顶,去县北二里处地。最高山之下,有潭环绕其右,渊深莫测。世传有龙潜焉,故名龙潭。山峙其上,故又曰龙潭山。山阳之麓,平坦阔广,树木阴翳,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庙在焉。

正统丁卯,震重建大成殿。平两庑之旧基,自棂星门以达大成殿凡三级,各高丈许。殿之后又一级,建加封之碑亭于上。展旧墙于山腰,披垦荒莽,以陟其巅。时藤萝、棘刺蔽障蒙密,咫尺不辩。乃重命斧斤殳而伐之,则洞然开辟。一肆瞩之间:东则重冈复崦,峻起缭绕;西则长江襟带,浩无际涯;(白)[北]面,牛头诸山拱于前,马鞍、青山诸峰列于后,俨然嘉鱼之巨镇。因建小亭于其中,与大成殿岌然相向。扁之曰:仰高。制度简朴,高广方正,无华丽雕斫之施。亭之前垒石为山,植以松桧,蔚然可观。经始于丁卯之十二月二十又二日,阅两月而落成焉。

夫亭以“仰高”名,未易言也。凡物之高者,或可仰。圣人之道,犹天然。仰而求之,无穷无尽,岂易言哉?斯亭之建,非为快登临、资游览而已,盖欲学者从事于颜子之学,则所谓卓立之地,其殆庶几乎?

《大隐楼记》方逢时

《听琴轩记》徐永聪

《息亭记》徐永谅

《高明楼记》李占解

《壶亭记》李沂

《真静所记》李宝蒙

《游大崖记》郭宝贤(号天门)

《白云山记》(后编)李世锡

《重修六溪水口丁公庙碑记》龙文鼎

《静宝寺牡丹墙苑记》陈基

《新设义学碑记》张其维

《创修泮池碑记》张其维

补遗

《申理解人冤苦疏》吴廷举

《新筑县城记》方逢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