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那几个大佬 第58章 大禹篇之巡视

作者:黄河三尺鲤0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17: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作为禹的重要助手,伯益不仅在治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为此做出了其他的贡献。

在洪水侵袭的地方,他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导民众种植稻谷,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当禹成功平定洪水后,帝舜赐予伯益皂游(一种黑色旗帜),甚至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他。

在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过程中,伯益发明了凿井技术,使人们不再需要靠近河流居住,减少了洪水泛滥的威胁。

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我国古代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被各氏族开发利用。

在政治上,伯益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建树。他曾告诫禹,凡事要有预见性,要深思熟虑,不要过度贪图享乐,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民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他强调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将会得到益处,自满则会导致失败,要选拔贤能之人,去除邪恶之念。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禹,也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兄弟说得对,“禹拍了拍伯益的肩膀,说道:“地处江淮流域的东南地区,分布着许多夷人的氏族和部落。在我们征伐三苗时,东夷未能加入我们的联军,虽然他们在涂山大会上朝贺并进献玉帛,但我始终不放心。

而且,东夷诸部落与中原地区各部落相比,在文化和礼教方面还较为落后。

五服制施行后,东夷也没有很好地执行,因此我打算向东南地区出巡。

此行除了要加强政治上的统一,还有传播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和礼教的意图,将朝廷的新历法、新政教和新主张推行到天下八百诸侯国中,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沐浴到朝廷的恩泽。同时,也要挫一挫防风氏的威风。“

禹在统一九州后,面对中原豫州地区的集中种稻,以登封阳城为中心,在五百里半径内建立了五种以稻米为核心的叫做“五服“的纳贡(税)制度。

禹希望将豫州作为九州的中心,通过与周边建立贸易来实现九州的统一治理。

为此,需要首先建立九州税制并实现统一货币。

若货币的发行(当时是海贝)被其他部族所控制,便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货币不足的问题。

“好的,我马上安排人进行准备。不过,前往东方九夷的路途相当遥远,恐怕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呵呵,你竟然在担心这个?当初你跟随我走遍四方,历经十三年,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现在这点小困难就让你退缩了?

拿你的山川河流羊皮图出来看看,我们沿河而行,能走水路就走水路,不能就走旱路,用不了几个月就能到达。”

禹所说的山川河流羊皮图,是伯益在跟随禹治水时,记录下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的珍贵书籍。

这张羊皮图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地图,上面详细描绘了华夏大地的山川河流、城邑分布、草木鸟兽等信息。

它由一只山羊的皮制作而成,经过特殊处理,防水防尘,极其耐用。在它的表面,伯益用红、蓝、黄、绿等各种颜色的墨水描绘出了华夏大地的山川河流、城邑分布、草木鸟兽等信息。

在这张羊皮图上,河流如同血脉般贯穿于华夏大地,山川如同龙脊般支撑着这片土地。

大河如黄河、长江、淮河等,如同母亲般孕育着千千万万的生灵;小河如同毛细血管般连通着各个角落。

城邑分布在这片土地上,如同星星般点缀在夜空下;草木鸟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衍,生生不息。

这张羊皮图不仅仅是一份地图,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伯益跟随禹治水的艰辛历程,记录了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它也见证了华夏大地上的种种变迁,记录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禹看着这张羊皮图,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敬仰之情。

他为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助手感到自豪,也为伯益能够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经历感到庆幸。

他知道,这些信息对于后人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他决定在伯益的陪伴下,带上这张羊皮图踏上新的征程。

在朝中,皋陶和亥卯等大臣被留下来担任守备。皋陶以其贤良、成熟和稳重而深得禹的器重,成为禹的心腹之臣。

早年在治理夏邑的时候,皋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领导才能,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

他以正直而闻名天下,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司法始祖”。

禹率领一行人马从都城夏邑出发,先是驾车来到黄河岸边,然后弃车登船。他们坐上官方提供的船只,顺流而下。

经过三门峡时,见到了禹当年治水时带领民众共同开凿的“神门”、“鬼门”和“人门”,再过令人震撼的“中流砥柱”。

一路上乘船前行,免去了许多鞍马劳顿,有更多时间欣赏两岸的美丽景色,感觉轻松而惬意。

众人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天,沿途都有诸侯迎送接待。

无论是饮食还是住宿,无论是坐车还是乘船,都有人安排得妥妥当当。

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礼遇。大禹也借此机会了解、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的生产、生活,慰勉各地诸侯。

他看见沿岸的村落房屋和田野的庄稼,还有在田野里劳作的百姓,一派富庶祥和的气象,

回想起当年自己刚刚踏上治水的征程时,大地上的洪水肆虐,房屋被冲毁,庄稼被淹没,百姓们流离失所的情形,

再想想现在,心中感慨万千,说道:“十三年奔波治水,虽然落得一个胼胝足、风湿骨病,可是见到今天的景象,足感欣慰,一切苦累病痛也都值了。”

禹和随从们乘船在河中行驶,由于人数众多,船只繁多,惊起了河中的各种鱼类。

在那个人烟稀少、野兽繁多的上古时代,即便在大河中,也很少有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水中行进。

所以当禹的船队经过江心时,惊起的鱼群纷纷跳出水面,有的甚至直接跳到了禹所乘的船上,

其中包括两条极为显眼的大金色鱼,它们翻水负浪地跟随着禹乘的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