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霸道,讲求的是以力量和威权统治,主张以强制手段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在当时动荡的局势下,霸道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然而,这种手段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且可能引发其他诸侯国的反弹。

尽管商鞅的霸道之术并未被秦孝公采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努力白费。

他以此了解了秦孝公的真实意愿,同时也使得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秦国的国情和需要。

这些经验对他未来的改革计划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最后的会面中,商鞅向秦孝公展示了他的富国强兵之策。

他的言辞如激流奔涌,秦孝公听得如痴如醉,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商鞅靠去。

他们的膝盖仿佛相互吸引,渐渐地,秦孝公的膝盖犹如被无形的磁力牵引,不自觉地向商鞅挪动。

他们的交谈持续了数个小时,秦孝公全神贯注地倾听,对商鞅的每一个观点都深感兴趣。

他的眼神闪烁着光芒,仿佛要将商鞅的言辞吸收到内心深处。

而商鞅也充满热情地阐述着自己的策略,他们之间的交流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无需过多的言语,就能彼此理解。

当夜幕降临,二人仍然在交谈。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们的对话如同一场深入的学术探讨,彼此的思路都清晰明了。

即使谈论数日,他们都没有丝毫的倦意,反而更加精神焕发。

这次会谈之后,秦孝公对商鞅的才华和见识深深地折服。他不再简单地以景监之言来评价商鞅,而是亲自向商鞅表示敬意,并期待着他们未来的合作。

而商鞅也更加确信,他已经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的目标将引领秦国走向新的辉煌。

商鞅对秦孝公说:“陛下,臣要向您报告的是:民众的强大将会使国家显得薄弱,而民众的弱小则会使国家得以增强。

在当前的世界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源自自身,也并非源自民众,而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威严和强权。

如果我们想要树立威严,就需要增强实力,这样民众才会服从我们;如果我们想要增强实力,就需要树立威严,这样民众才会敬畏我们。

让民众敬畏我们胜过敬畏法律,这样我们的威严才能得以体现。对于身处高位的人,即使他们想要无为而治,也无法真正实现。

法律不能独立存在,法律条文也不能遍及各个角落;即使我们有十个人或一百个人来传达命令,如果他们藉口没有休息或没有服从命令,事情又将如何推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用法之相若也。民诚从令也,奚豫哉?政贵有恒,辞贵有类。

法贯重而无刑死者至,教习民也。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

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即使能满足守住一千辆兵车的物资,国家一样会衰弱;

行军打仗时军阵安排混乱,士兵不卖力,国家就会被削弱;

即使君主十分圣明聪智,但如果官吏的政务纷乱杂陈、政令不信不被执行,这样的国家就必定衰弱。

官吏没有政绩却能得到升迁重用,那么国家的法度就会被削弱;官吏们争先恐后地卖弄自己的才能、竭尽全力钻营立功却得不到奖赏,那么国家的军队就必定衰弱。

如果君主对军队的部署作战方略等信息不保密,那么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如果对军队的部署作战方略等信息保密不严,那么本国军队就会衰弱。

我们国家的农民、商人、官吏三类人,他们是国家中拥有固定职业的人群。

然而,正是这三种人,如果管理不好,可能会带来六种危害。

第一种是“岁”虱,这是指农民不专心于农田,导致年成不好,收成歉收。

第二种是“食”虱,这是指农民不务正业,白白浪费粮食。

第三种是“美”虱,也就是商人贩卖华而不实的东西,败坏了社会风气。

第四种是“好”虱,这是指商人为了吸引顾客,买卖稀奇古怪的商品,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五种是“志”虱,这是指官吏为了个人私利,营私舞弊,损害了国家利益。

最后一种是“行虱”,这是指官吏执行公务时不够积极,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这六种虱害生了根,国家必削。农、商、官三种职业的根在三种人身上,而六种虱害的根,却在国君一个人身上。能用法律来治国,国家就强。

专靠政令来治国,国家就削弱。久任一个官而他能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就升他的官级。治道繁多,国家就会弱小。治道缩小,国家就会强大。

人民不守法,国家就会越来越削弱。使人民递补遵纪守法,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采用使民化为强的政策来整治不守法的百姓,就要亡国。采用使民化为弱的政策来整治不守法的百姓,就能成就王业。

国强而不去战争,毒素灌输于国内,礼乐虱害就产生了,国家进行战争,毒素输于国外,国内没有礼乐虱害,这样,国家必强。任用有功劳的人,国家就强大。

虱害产生,国家就削弱。农民少,商人多,因而公卿官吏穷了,商人穷了,农民穷了,这三种人都穷了,国家必被削弱。

国家拥有礼、乐、诗、书、慈善、修养、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廉洁与智慧这十种东西,如果国君不让民众去参加战斗,国家一定会逐渐削弱甚至走向灭亡。

但如果国家没有这十种东西,即使君主让民众去参战,国家也一定会逐渐昌盛,甚至统一天下。

如果国家用所谓善良的人来治理,国家一定会动荡不安,逐渐削弱;但如果国家用提倡改革的人来治理,就一定会治理得井井有条,直至变得更加强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