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那几个大佬 第20章 周公篇之伐纣

作者:黄河三尺鲤0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17: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周公旦,作为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早在周文王姬昌在世时,就以他的孝顺和忠厚仁爱而闻名,胜过了其他的兄弟。

公元前1125年三月,在武王正式即位后的一天,他在丰地与周公进行了秘密的接触。

那时,他日夜思考着如何消灭商朝,悄悄地考虑怎样才能得到诸侯的支持和响应。

他担心推翻商朝的时机一旦错过,就会像到了秋天,成熟的庄稼如果不及时收割,颗粒会自动落地一样,机会难得。

周公旦回答说:“决定因素在于德。对于我们周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敬畏天命。

无论是远方的诸侯还是近处的,我们都必须以恭顺的态度对待,不得冒犯。

已经和我们和好的诸侯,我们要保持这种友好关系,不能再让他们失去。

同时,我们必须持续地修明道德,不可贪图安逸,否则的话,我们将难以收拾这个局面。”

几天后,武王再次把周公召到他的面前,对他说:“我一直在担心殷人的反抗,我甚至不知道这种担心何时才能停止。

我非常需要你的建议,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治理天下的良策。”

武王表现出他对周公的极度信任和依赖。

于是,周公再次以鼓励和赞扬的话语勉励武王要依靠德行来治理国家。

他说:“您的心中装着对殷人的深深忧虑,这是正确的。我们的先王一直以德治国,这也是我们应该效仿的。

当我们的国民感受到我们的德行和善意时,他们就会更愿意服从我们的统治,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稳定。”

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武王,武王对周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在公元前1124年,周武王在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等的协助下,于孟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示对天下的控制和灭商的决心。

在宽阔的孟津平原上,诸侯们纷纷汇集,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会盟。

各个诸侯国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兵士们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景象。

武王站在高大的战车上,目光坚定而决绝。

他的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他身旁,周公旦和召公奭等重臣环绕,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决心的火焰。

武王开始发言,声音浑厚而有力,震撼着每一个在场的人。

他说:“我,姬发,承文王之命,兴周邦,伐无道。今有殷贼,害虐我人,我以此兵,殄灭凶暴,救民于水火。”

这番话一出,诸侯们群情激昂,士气大振。

然后是周公旦发言,他言辞恳切,激动人心。

他说:“殷人已失道,百姓困苦。我周邦兴正义之师,当扫除凶虐,使万民安泰。”

诸侯们纷纷应和,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孟津平原上,八百诸侯齐声高呼,声震云霄。那种强大的声势仿佛连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武王祭祀完天地神明,然后向东检阅军队,一直抵达孟津。

他在商郊牧野集结众人誓师,这就是著名的《尚书》中的《牧誓》。

这次演习显然带有实战演习的性质,使武王和他的军队熟悉了渡河北伐的地形和路线,同时也可观察商朝的虚实以及诸侯的反应。

演习后的第二年十二月,武王在周公旦等人的协助下,统率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成功地渡过了孟津。

他们供奉了文王的牌位,置于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表明他是奉文王之命进行征伐,不敢擅自行动。

他告诫官员们要严谨办事,虔诚敬畏,自己也要承袭先人的德业,明定赏罚,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次会盟,竟然有八百个诸侯不期而至,这对武王坚定灭商决心,继续修德待时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诸侯的聚集,显示出周王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得武王对于即将到来的灭商之战更有信心。

同时,这也昭示了他对文王的敬仰和继承,为即将展开的伟大事业注入了崇高的道德意义。

纣王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他的盲目和无知没有阻止姬姓势力的扩张。而这种扩张,最终对殷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的一片混乱之中,殷朝的纣王迷失在了权力的漩涡之中。

他不再记得自己的初心,忘记了要为国民谋福利的责任,而是一味地追求个人的享受和满足。

他对内拒谏饰非,对外征东夷,甚至牺牲国内政治来满足他的私欲。

武王清醒地看到了纣王的错误,以及殷朝的危局。

他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无尽的混乱和灾难。

于是,他决定发动一场革命,一场伐纣的战斗。

武王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他深思熟虑,善于策略。他知道,要击败纣王,必须先让他的大军离开东方,回到都城。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利用纣王对东夷的征讨,吸引他的注意力,使其大举出兵。

在这个过程中,武王伐纣的消息传遍了全城。

国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响应武王的号召,加入到伐纣的队伍中来。

而那些曾经被纣王压迫的人们,也看到了复仇的机会。他们拿起武器,决心与武王共同对抗纣王。

当纣王的大军离开都城,前往东方征讨东夷的时候,武王立即发动进攻。

他率领的大军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向都城扑去。

而留在都城的囚犯们,他们被纣王的暴政所压迫,早就对武王的到来望眼欲穿。

当他们看到武王的军队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武王的队伍,掉转矛头,往回冲杀。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尽管纣王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士兵,但他们都抵挡不住武王的进攻。

囚犯们的反叛让纣军阵脚大乱,而武王的军队则愈战愈勇。

最终,纣王的军队溃败了,他们在逃窜中被武王的军队追杀至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