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那几个大佬 第2章 伊尹篇之占卜

作者:黄河三尺鲤0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17: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如果老天爷就是不下雨,那有什么好办法能唤醒天降之雨呢?”汤王满脸疑惑地向大祭司抛出这个问题。大祭司听完汤王的祈求,便郑重其事地顺时针绕着神秘的火堆踏步三圈,随后虔诚地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鞠躬叩拜,毕恭毕敬地将那块神秘的龟甲放在火上烘烤。

龟甲在烈焰的拥抱中,又出现了新的裂痕,大祭司专注地观察了片刻,然后仍保持着双手高举过头的敬仰姿势,将龟甲捧到汤王面前:“我尊贵的王啊,如果我们要向天求雨,那么我们必须以人的鲜血祭祀天空。”看到汤王面带忧虑,大祭司继续解释:“我至高无上的王啊,您询问天气可有雨的迹象,这龟甲上的裂纹如同一道道细小的伤口,是凶兆,它预示着近期不会有雨。那么,如何唤雨呢?我在占卜的过程中,与祖先的神灵默默达成协议:若用牛羊猪三牲祭祀,龟甲上的裂纹会到达第三个孔,而若用活人祭祀,裂纹则会到达第六个孔。如今这裂纹已清晰地延伸到第九个孔,这是祖先和上天在向我们示意,要求我们以人祭天来求雨啊。”

汤王听后,内心翻涌,思绪万千。他看着那块龟甲上的裂痕,内心忍不住一阵揪痛。他一直都相信天命所归,可此时此刻,他却不禁怀疑起自己的决定来。使用活人祭祀,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是否符合他的理念?然而,他又想到人民面对连续干旱的绝望,想到他们期待的眼神,他又怎能忍心让他们失望呢?

汤王咬紧牙关,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决定牺牲自己,以此来换取人民的幸福生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然后郑重其事地向大祭司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同意这个提议。他面带坚毅,没有丝毫退缩。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宿命。

“为了我们的子民,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昌盛,我愿意献出我的生命,“汤王默默地在心中许下誓言,“我愿意用我的血肉之躯去祭祀上天,只求天降甘霖,滋润大地。”他紧紧握住双拳,指甲深深地刺入皮肤,感受着那疼痛,让自己更加坚定这个决定。

汤王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然与坚定,仿佛变成了一个无畏的勇士。他不怕死亡,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作为王的使命和荣耀。他深深地看着大祭司,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和坚定。他们两人心意相通,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

面对即将到来的牺牲,汤王心中没有恐惧,只有坚定和期待。他知道,他将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人民的幸福生活。他毫不后悔地选择了这条道路。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是他作为王的职责所在。

汤王挺直了胸膛,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他心中充满了勇气和信念。他知道他将带领人民度过这场干旱的危机。他将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上天,为这片土地带来雨水。他相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

“既然这是上天的旨意,我们就必须遵从。关于祭天求雨的仪式,我会与大祭司、伊尹、仲虺再详细商议一下。”众所周知,人祭的方式过于残忍,将活人在柴火上焚烧,让他去天上求雨。

活人被献祭给上天,虽然是一种荣耀,但也代表着生命走到了尽头。汤王作为开国明君,必然是爱民如子的好君王,他不会把百姓的生命当作草芥,百姓是无辜的,谁也不想过早的离开人世。

汤王继续说:“祷雨本来是为了拯救百姓,怎么能用烧死无辜的百姓来求雨呢?这么大的旱灾,必定是上天对我的惩罚,要焚烧人就焚烧我吧!”

对于祭司而言,这绝对是天命,是不可违抗的。然而,汤王却说把自己当作祭品,向上天求雨,这种大无畏和舍我其谁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众臣听闻汤王的决定后,纷纷脸色大变,立即叩首道:“汤王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所授,如果王死了就是说天塌了,我们是不可能接受的。”

“我主意已定。”汤王道:“不必再言,退朝吧。”

占卜结束后,档案记录者——史拿出刻刀,开始在甲骨上刻字记录这次的占卜活动。甲骨档案记录通常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叙辞,它通常由举行占卜的干支日期和贞人之名字两部分组成。叙辞是记录这次占卜活动的基本信息,包括占卜的时间、地点、贞人等。

第二部分是命辞,它记载着向祖先提出的问题。命辞是事先准备好的,通常是一些有关国家大事、宗庙祭祀、军事行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是通过贞人传达给祖先的,以期祖先能够给予指引和指示。

第三部分是占辞,这一部分通常包括在背面的符号,但有时是刻在正面紧接命辞。占辞是记录占卜结果的部分,通常由贞人根据卜兆和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如何刻写。占辞一般是由一系列的符号和词语组成,这些符号和词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吉凶、祸福等。

第四部分是验辞,在事后记载卜兆的灵验程度的刻辞。验辞是记录卜兆的实际结果的,通常是通过将卜兆与事实相比较来确定卜兆的准确性的。验辞一般是在占卜后一段时间内记录的,以检验卜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四部分并不总在每一个记录中全部出现,第三及第四部分也常常省略。

在求雨仪式的当天,汤王身着素白的粗布长袍,长发随意的披在身后,他的腰间束着一束洁白的引火植物——白茅。在宽阔的庭院中,两匹白色的马儿已准备就绪,它们高大的身躯上披着华丽的缰绳,闪烁着银色光芒的马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们的步态稳健而从容,显然是经过精心训练,载着汤王向神社的方向前进。

那辆白色的车舆同样也制作得极为精致,车身上雕刻着复杂的图案,代表着吉祥与神秘。车轮的木辐条精雕细琢,与车舆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感觉。车舆内的垫子柔软舒适,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仪式的重要性。

车舆的边缘垂挂着一串串银色的铃铛,当马车轻轻晃动时,清脆悦耳的铃声便随之响起,引人入胜。汤王坐在车中,他的面容平静而庄重,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的神社,仿佛在对话着古老的神秘力量。

庭院两旁,围满了众多百姓,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敬畏与期待。当汤王的车队缓缓驶出庭院时,人群中一片肃静。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支神秘的队伍,心中充满了敬仰与畏惧。汤王的车队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远方的田野之中,只留下一片沉寂和敬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