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汉末:我要匡扶汉室 第46章 世家子郭璞

作者:汉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41:0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陶丘洪说:“讨董之事未成,刘公山就将同盟当成眼中钉,为之擅杀桥元伟,不可谓让人心寒,前者我以为刘公山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今者,才知其无孝无仁,不提也罢!”

刘备笑道:“刘公山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倒是不假,刘公山虽是兖州刺史,但也是危机四伏,张孟卓、吴资和桥元伟,都不服刘公山,同时桥元伟曾任兖州刺史,在州内甚有威惠。

而刘公山在任时日尚短,威望等都不如桥元伟,所以说刘公山杀桥元伟不可谓是自保。

当然,刘公山杀桥元伟这件事,的确是刘公山的问题,刘公山为私忿,而擅杀同盟,于讨董来说,不可谓是不致命,这讨董之事未成,自己就先内讧,恐让董卓看了笑话!”

刘恢拊掌赞道:“善!”

“刘君倒是看法独到,当初王芬邀我和华子鱼谋划废立,我以为此事能成,但华子鱼说,王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我听罢,就犹豫不决,等到王芬事败,我才知自己不如华子鱼多矣!”

刘恢笑道:“子鱼公渊清玉洁,聪敏特达,不是常人能及也!”

陶丘洪点了点头。

刘备在一旁,不知说什么,因为他是知道华歆的,即便华歆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甚至是极为清廉,也不免在曹丕篡汉称帝路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陶丘洪说:“明日王府内,各大姓都会到场,届时,刘君可放心,不过高荣两家定会发难,刘君还要仔细应对才是!”

刘备说:“子林公,备自会应对之法!”

“那就好啊!”

“不知,刘君身边这位是......!”

刘备介绍道:“这是康成公高徒,高密孙氏子弟,孙君公祐。”

孙乾出身高密孙氏,而高密孙氏,借助《三国志王修列传》的描述: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

也就是说高密孙氏有豪侠作派,以武力见长,以至于县吏不敢入其家执法,而出身高密孙氏的孙乾自然也是一样的,身上可能有不少豪侠气息,而豪侠脱胎于“游侠”,周游各地,以胆识、口才见长。

历史上也是恰如其分,孙乾的能言善辩,无论刘备投袁绍,还是投刘表,都有孙乾的助力,以至于刘表对他念念不忘,“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孙乾的口才甚至可以比肩先秦的纵横家,摇唇鼓舌,以言动人。

孙乾连忙向陶丘洪行礼,“晚辈孙乾,见过子林公!”

陶丘洪询问道:“康成公可否安好!”

“回子林公,家师一切安好!”

陶丘洪抚须笑道:“我曾与杜公门下侥幸见过康成公一面,今日想来,真是神往之!”

“康成公东州名儒,天下长者,若能得康成公指教,我死而无憾了!”

孙乾答道:“若家师知晓,定会非常乐意与子林公洽谈,毕竟子林公也是天下有数的名士!”

陶丘洪摇头笑道:“我怎敢与康成公相提并论,不过康成公有孙君这样的高徒,应该会非常欣慰的!”

“不敢,同门师兄弟之中,国子尼、邴根矩、孙叔然者,天下之才,乾不过添居末尾罢了!”

“谦虚有礼,不愧是康成公的弟子!”

这时候,刘恢突然看着眼前的菜肴,叹息一声:“诸君是好雅兴,不过这菜肴也快凉了!”所有人都为之大笑。

次日,刘备与孙乾,还有刘恢,一同登上前往王府的车辆!

等到了王府门口,门外已经停不少车辆,想必是各大姓都来了,刘备走下车,看了一眼平原王府,不免内心叹息一声。

随后进入王府内,在府中郎中令的引带下,往府中正殿去。

郎中令,秩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如中朝之光禄勋,并在朝廷裁撤了诸侯国的少府之后,兼顾负责原本归少府所用的权责,兼管负责诸侯王的衣服、膳食、珍宝、财货等等,负责诸侯王的私库藏钱,是诸侯王的侍卫近臣,也是个大大的肥差。

平原国郎中令名叫郭璞,出身太原郭氏,而太原郭氏和阳翟郭氏,后者是家世衣冠,以明律显达,世代传习法律,其族中只出任过廷尉者就有七人,天下知名。而前者则是前汉开国功勋家族,先祖郭亭,封阿陵侯,孙郭广意官至执金吾。广意之子孟儒,官至左冯翊,玄孙贤,宣帝时为茂陵公乘。

到了本朝,太原郭氏,更多是以阳曲郭氏为主,而不是晋阳郭氏,其中郭遵号为八儁,官至光禄大夫、兖州刺史,族子郭全官至大司农、孙郭缊雁门太守,其家族与祁县王氏世代联姻。

郭璞是郭遵之后,今年已经四十有余,不过其相貌堂堂,丰姿英伟,面如冠玉,几乎是兼具了武人和文人的特点,不过他身上还有一些世族子弟的毛病,他对于刘备这种寒门出身的人,不太看的上。

对于刘备来说,你礼敬我,我也礼敬你,你犯我,我也必犯你。

反之来说,他看不上刘备,刘备也看不上他。

他在前面说着,刘备在后面,只是点头,但左耳进后耳出,刘备连平原王刘硕都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郎中令算个屁啊,从官位来说,我这个讨贼司马虽然是临时性的,但也属于千石吏,你我是平级,就是搬出平原王来,我也没必要去搭理。

倒是刘恢与他相谈甚欢,盖平原刘氏和太原郭氏都是家世衣冠,名门大姓。

平原国自封国至今不过1代,虽然前面的平原王,乃是孝和帝长子,因为有厥疾,这种病并不是什么大病,应劭说:厥者,顿也,而《释名》又说:顿者,僵也,反正不是什么大病,但邓皇后就是不想立他,主要是刘胜在和帝去世时,已经十几岁了,立了刘胜,邓皇后临朝称制的时间就很短,于是立了刚刚1岁的刘隆,但雒阳皇宫明显有问题。

殤帝2岁时,就夭折了,这下大臣纷纷要求邓皇后立刘胜为帝,但邓皇后转头把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立为皇帝,这下大臣们不乐意了,周章和王尊、叔元茂等人密谋,准备发动政变,废除邓皇后,改立刘胜为皇帝。

结果,被邓皇后反杀,刘胜彻底失去登上皇位的机会,在平原王待了不过7年,就病死了,而且没有子嗣,于是邓皇后立了刘得为平原王,继承刘胜的香火,过了没几年,平原王再度绝嗣。

这时,正好是孝桓帝时,孝桓帝把自己的兄弟刘硕封为平原王,以奉他父亲刘翼之后。

刘硕并不住在平原王府内,他住在博陵,为自己的父亲尽孝,虽然刘硕不住在这里,但平原王宫亦如往日一般,热闹非凡,建筑雄伟华丽,重堂邃宇,层楼疏阁,连栋结阶。

远处的楼上台中,近处的路边廊间,时见衣纨履丝之奴、丽美奢华之婢,或临高而俯观,或捧物而趋行。宫中掘土凿池,种木为林,微风掠过池林,更觉惬意,花苑内的各色花朵所发出的香气,在院内飘荡。

刘备闻着花香,紧跟着郭璞身后。

沿着宫中的大道直行,穿堂过院,来到了正殿。

见正殿高大堂皇,朱棂赫以舒光,屋檐上对峙了彩绘的华雀,如翔凤之将飞。外观雄壮,内甚华美。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刘备不禁感觉奢华,随后轻轻摇头,他与孙乾、刘恢站在殿外,刘备从殿外望之,见殿内主位上坐了一人,冠远游冠,青色单衣,赤绶,四采。

在他身后,恭立了两名婢女,在他座前、两侧,十几个人或跪坐、或站立,这些人均黑衣高冠。

殿外的阶上,十数戟卫相对而立,只观他们的相貌、身量便知俱为猛士。

刘备轻声道:“主位上是平原王本人吗?不是说平原王居住在博陵!”刘恢轻笑一声,摇头:“那是王世子,王上常年不在平原,都是王世子代理国事。”

刘备点头。

这时候,郭璞冷声道:“殿前不要多言!”

听到此言,刘备把头瘪向一边,冷哼一声,不再言语,刘恢太知道刘备的性格,怕他会出事情,不由得喊了一声:“玄德......!”

“放心吧,子平兄,备不会与他计较的,只是偶然想起以前的某个同学,情不自禁罢了!”

“唉!我明白,玄德你的出身属实是低了,不过今年的孝廉名额,倒是可以!”

“多谢子平兄!”

“害!”刘恢摆了摆手:“你我何分彼此!”随后刘恢对郭璞轻声道:“你如果不想让陈相对你有所不满,还是闭嘴吧!”郭璞很清楚陈纪对刘备非常欣赏,而他不过是一介王国郎中令罢了,区区百石吏,如何对抗了二千石的国相!

要知道国朝诸侯王可谓是空有贵爵,毫无威权,国中文武政事悉归国相、中尉,诸侯王“不与政事”,但坐食地租而已。诸侯王不但不能参与政事,而且还受到傅、相、中尉的监督。

汉律言:“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国朝对诸侯王管束极严,除以傅、相、中尉为监督外,还允许吏、民举报,并制定了种种的法令,以约束诸侯王。若是州、国中的长吏厚道,诸侯王或许还能松口气,不必整天担惊受怕,过上几天舒坦的日子,然若是碰上一个严苛的州、国长吏,那诸侯王的日子简直就没办法过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