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为什么 第159章

作者:支海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06 12:41:55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事实证明前任可汗铁木真独具慧眼,窝阔台是个非常称职的继任领导。窝阔台担任可汗职务以后,继承铁木真未竟遗愿,联宋灭金,于1234年把金国彻底消灭。从此后大蒙古国在北方没有了对手,窝阔台挥师西征,平定老爸铁木真仙逝后西方国家趁机叛乱,巩固了大蒙古国在欧亚各地的领导地位。

切不可以为金国灭亡对南宋是个好事,实际上那是南宋噩梦的开始。开始几年窝阔台为了巩固北方政权,采用“汉法”,立朝议,建中书省,增颁法令,确立税负,政府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家各户,规定凡是种田的农户和出生的丁夫都必须纳税。所以,打仗的目的是占领,占领的目的就是掠夺。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论谁统治,皇粮国税必不可免。

金国灭亡,南宋赵昀皇帝也曾经高兴了那么几天,终究是老对头,开封城破的惨状依然记忆犹新,想不到百年之后金国政府遭到了报应,窝阔台亲自砍下了完颜的人头。满以为大蒙古国能分给南宋政府一杯羹,岂料赵昀皇帝什么也没有得到,长江以北除过少数民团占山为王之外,南宋政府没有瓜分金国一寸领土,南宋军队依然固守长江以南。赵昀皇帝虽然内心耿耿于怀但是也不能有任何情绪宣泄,因为前朝大臣依然掌控着朝廷实权,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墙上芦苇,那边风大就倒向那边,为大蒙古国吹嘘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为了国家利益而仗义执言。直到那一年窝阔台西征凯旋,对南宋发动突然袭击时,满朝文武才如大梦初醒,原来大蒙古国觊觎南宋已久。虽然南宋将士依据长江天险没有让窝阔台得逞,确实把赵昀皇帝惊出一身冷汗,看来当初髯鸣的主张绝对正确,对待任何敌国都不能心存幻想。

窝阔台只是虚晃一枪,迅速北上,大蒙古国主要目的是打探虚实,兵不厌诈,给南宋王朝提个醒,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窝阔台的队伍里有一员汉族名将,此人正是鲁智深。那一年鲁智深去窝阔台的大营里推销佛家经典,想不到两人一见面就成为挚友,窝阔台喜欢鲁智深的直爽和仗义,鲁智深那把六十二斤重的禅杖就能证明这条汉子力大无穷,佛家经典对窝阔台并不重要,鲁智深却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窝阔台问鲁智深愿不愿意入伙?鲁智深回答只要有肉吃有酒喝干啥都行。

于是窝阔台付给弥勒佛一笔经费,鲁智深便跟随窝阔台南征北战,第一次战役是攻克沈阳,沈阳乃是金国在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战略要地,攻克沈阳就等于金国大势已去,窝阔台给鲁智深拨了五百步兵,鲁智深手执禅杖在金营杀了个七进七出,直杀得金兵屁滚尿流,望风而逃,狼的图腾在沈阳城迎风招展,窝阔台在沈阳城墙上为鲁智深授勋,关切地询问鲁智深要不要女人?

一句话勾引起鲁智深伤心的回忆,鲁智深想起了他在陕北有一个老婆还有一个儿子,光阴荏苒转瞬间鲁智深已经进入人生的晚年,虽然老当益壮却不再迷恋床笫之欢,鲁智深说洒家只要有肉吃有酒喝就行,视金钱美女如粪土。

金国灭亡后鲁智深又跟随窝阔台征战西域,每到一地几乎无坚不摧,没有遇到对手。鲁智深的故国在延安山西附近,理论上属于汉族人管辖的地区,西天取经回来后鲁智深同志认为他自己还属于北宋领导,因此替窝阔台打仗特别卖力,西征凯旋后窝阔台突然掉转马头跟汉族人开战,鲁智深才认识到他这多年是替敌人卖命。所以,人没有文化特别可怕,可怕到敌友不分。

窝阔台西征凯旋以后调转枪口,打算一举拿下南宋,为什么只是虚晃一枪?这跟鲁智深幡然醒悟有很大关系,老鲁同志关键时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意识到窝阔台亡我之心不死,再不能糊里糊涂替敌人卖命,于是在战场上反戈一击,用实际行动阻止窝阔台南进,窝阔台知道鲁提辖的厉害,只得仓促收兵。

从此以后鲁智深就在南宋定居,虽然匡复中原的口号年年都有人提及,但是已经遥不可及。鲁智深定居南宋以后看破红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以后数十年尽管大蒙古国跟南宋政权摩擦不断,但是由于鲁智深威名在外,南宋王朝得以继续维持。

另一方面窝阔台只在位十三年便抱病而亡,这跟大蒙古国领导生活不检点有关,常常日战千员将夜宿九间房,过早透支生命,英年早逝,痛惜。窝阔台死亡后大蒙古国蒙哥汗即位,即位不长时间也抱病而亡。紧接着大蒙古国发生内乱,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跟胞兄激战四年,这一段时间内由于金国和西夏已灭,一些地方势力没有能力跟大蒙古国挑战,忽必烈平息内乱后建都BJ,国号元,追封孛儿只斤也速该为列祖,铁木真为太祖,拖雷老爸为睿宗,三爸窝阔台为太宗。而忽必烈则自封为元世祖。

现代人将铁木真和元朝混为一谈,殊不知铁木真只是建立了大蒙古国,元朝属于忽必烈建立,忽必烈追封爷爷铁木真为元太祖,好像这是对先辈的一种追认,历史上有过先例,唐太宗李世民就追封老祖爷爷为皇帝,那是一种礼仪,是为了表示对列祖列宗的尊重,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实际上执掌大权的仍然是李世民自己。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时,赵昀皇帝仍然在位,大蒙古国内乱并不影响两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从窝阔台执政开始,南宋跟大蒙古国就进行了四十年战争。这里面不存在对与错,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说,甚至没有信仰没有任何立场观点,战争的全部目的就是占领。忽必烈平息内乱之后,立刻尽发全国之兵对南宋展开全面战争,两年后临安沦陷,南宋王朝步步后撤,终于退无可退,皇室贵胄以及十万军民不甘受辱,纷纷投海自杀,葬身鱼腹。

纵观历史,南宋王朝从建国之初,就奉行了一条丧权辱国的投降政策,南宋的灭亡不是由于农民起义,而是外族入侵,反思这一段历史,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