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青楼的故事——源起

作者:萧永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4 06:39:2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青楼是一项古老的产业,发起于民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到了春秋时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各类青楼林立,生意火爆,竞争激烈。为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活的需要,有效地保护广大妇女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行业管理,增加财政收入,齐国宰相管仲对一盘散沙的青楼产业进行了规范,确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由朝廷出资开办了大中型青楼,从此青楼正式成为国家的主要产业和税收来源之一。

顺便夸一句管仲,他就是个是个钱串子,连青楼的钱都想着挣,可见他搞经济实在有两把刷子。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在八百诸侯中异军突起,谁家不服直接拿钱劈头盖脸一阵狂砸。而齐国连这种宰相都敢用,想不成为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之一都难。斯人远去,遗泽犹存,管仲的经济头脑和管理思想一直在影响当地经济,淄博烧烤正是齐人遗风。

青楼工作者根据工作性质主要分两类。一是官方青楼工作者,有官方认可的正式工作,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地点,国家编制,持证上岗,财政开支,收入稳定,主要负责官方业务接待,同时也对社会开放,承办一些文体活动和相关服务工作。二是私企青楼工作者,给私人老板打工,挣业务提成,除个别受过专业培养,大都是自学,成不成才不打紧,提供最原始的服务。

官方青楼工作者与私企青楼工作者的区别是不仅是全民制职工与合同制职工的用工性质区别,前者主要提供文化服务,按劳取酬,展示才艺求打赏,地地道道的艺术工作者,当然了有的工作人员出于爱情会与客人进行更深层次、更激情燃烧的交流。后者的服务范围则比较广,除了才艺展示,更多时候提供一些不正规的少儿不宜之类的服务项目,真心服务,贴身交流,吃住一体,有偿三陪。

无论官方青楼工作者还是私企青楼工作者,二者都在无私付出,默默忍受着世人的嘲笑和不解,把青春和汗水献给文艺事业,微笑和体贴送给客户,痛苦留给自己,蜡烛般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牺牲我一个幸福一群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别的朝代不说,宋词中绝大多数关于爱情的名篇都是以青楼工作者为原型。说到这里有些煞风景倒胃口,宋词那些感人肺腑的爱情名句背后往往不是才子佳人的缠绵绯恻,而是青楼工作者和一群糟老头子的不清不楚。青楼工作者没问题,这是他们的职业,只是那些老家伙们为老不尊,龌龊猥琐。

我国历史上的青楼一直以国营单位为主体、其它性质的的青楼作为有益补充,直到清朝初期朝廷提出了国退民进,公办青楼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青楼对应的是红楼。红楼中工作人员被人们称为“姬”,即大户人家养的艺人。这类艺人的主要工作是歌舞表演,接待客人,地位在妾之下、在奴之上,与主人关系可能非常亲密但往往不领结婚证,其中也有不少姣姣者,如金牌特务貂婵、情深义重关盼盼,以及小嘴的樊素和细腰的小蛮等。

青楼是典型的服务行业,顾客满意是青楼的生命,高质量的服务是青楼的根本竞争力,因此青楼的基本宗旨是:为了一切顾客,一切为了顾客,为了顾客一切。

国营青楼以国家为后盾,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服务专业,往往会制定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瞄准市场需求,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储备高端人才,留出发展资金打造业务骨干,对一些天赋较好的年轻员工进行正规的艺术教育,因此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数青楼工作者都出自官方。

官方青楼工作者们大都入行早,接受专业教育,经过长期正规岗前专业培训,科班出身,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琴棋书画诗词歌舞等精通一项或多项,比许多大家闺秀更有大家风范,像那些练习两年半的实习生是没有资格登台献艺的。甚至有些官方青楼工作者的诗词或八股文的水平比一般的秀才还要高不少,比如严蕊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比如鱼玄机《赠邻女》“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等,这些诗词的意境已超过了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专业词人。

如此既才华横溢、又善解人意、更作风开放的漂亮女子又怎能不让人意乱情迷,其中的一部分佼佼者征服了当代,成为无数少男和一些不安分中年甚至永葆青春的老年的偶像,无数粉丝为其痴迷疯狂,视其为梦中女神和不容亵渎的偶像。许多大好青年成为她们的脑残粉,有的为了心中的她放弃了学业断送了青春而无怨无悔,有的为博美人一笑一掷千金到最后倾家荡产。这些女神们的服饰、头饰、化妆品、发型等成为时代的潮流,引得全国女性效仿。比如鱼玄机、薛涛、李师师、包括李香君在内的钱塘八艳,她们或有文学根底,或有音乐造诣,歌声舞技超群,让一群酸文借醋和附庸风雅的不正经男人们口水流得哗哗的。因此,对古代的青楼工作者,我们称其为艺术工作者或者是艺人更为恰当。

在万恶的旧社会择业观中,唱、跳、RAP很不入流,与青楼女子一个级别,因此也只有青楼女子才愿意专业从事曲艺学习。但实际上相比一般老百姓,艺人们社会地位高出了不止一星半点。艺人们的朋友圈非常高大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她们的工作轻松体面,十指不沾阳春水,超过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百朝黄土背朝天;她们挥金如土铺张奢靡,一件首饰便够普通百姓做传家宝;上流社会有头有脸的人物以与艺人有染为荣,拿出来显摆,以与艺人深入交流的层次、人数为成功的标志。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见艺人被欺凌,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能欺负艺人的人物非富即贵,一般人别说是欺负艺人,便是对艺人一亲芳泽的资格也没有,穷人娶个艺人回家则是捡下大漏了,“卖油郎独占花魁”的经历是无数穷人的梦想。

这里解释一下,俗语“笑贫不笑娼”有两重意思:一是我们通常的理解,也是上一段的意思,即艺人的社会地位高穷人一等;二是其本意,即劳动光荣,贫穷的原因往往是懒惰,艺人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相比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更值得尊敬。

青楼女子有两条出路:一是零售,即继续在青楼上班,做业务挣提成;二是批发,寻求包养当小三。两者区别明显:零售者回报高提成多,但只能吃青春饭;批发者客源稳定,但对本身要求较高,毕竟大客户不好找。在万恶的旧社会,批发和零售两种形式都合理合法合情。批发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有情郎包养,这些都是传奇故事;另一种是被大款包养,这种乏善可陈。

因此,我们称青楼工作者为艺人的根本原因是青楼工作者的主业是卖艺,凭手艺吃饭。至于人们常说的“卖艺不卖身”不是立牌坊,不是坐地起价,更不是恶搞,而是真正的通过才艺表演挣钱,为客户提供艺术服务是青楼艺人们基本的生存方式。

当然了,夸青楼工作者冰清玉洁显然不对。由于工作关系,艺人们应酬非常多,接触的全是优秀男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或是为了钱,或是为了情,或纯属个人爱好,艳照门、潜规则、经纪人事件等频发也可以理解。

传统观念中,良家妇女生活幸福,青楼女子令人悲伤。其实不一定,富贵人家女子沦落风尘或许令人悲伤,穷困家庭女子进入青楼则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有了青楼的专业教育,她们才能提高了质,开拓视野,积累家资,最终成功嫁入豪门,实现人生价值,有的还成就了一世艳名。没有青楼他们往往会贫苦一生,甚至早已弃尸荒野。悲莫大于贫贱,贫贱一生有时比进入青楼更可怕,如果有机会重头再来,只怕她们还会继续选择这条道路。

从另一方面说,有大量的青楼女子红妆照汗青,而家庭妇女中青史留下传奇的又有几人?如果少了青楼女子,我国历史会然会减少无数段风流佳话,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

明朝未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高度丰富,达官显贵公子土豪人数暴增,饱暖思淫欲,衣冠禽兽和斯文败类们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琴棋书画风花雪月。因此,集各种高端消费于一体的青楼产业迎来了做大做强做优的宝贵机遇期,各地青楼借着时代进步的春风,紧抓机遇借力而上,不断引进人才,扩大规模,招商引资,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态势,特别是我国南部省份许多一、二线城市,如烟雨苏杭、古都南京、十里秦淮、烟花扬州等地的青楼最为典型,他们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市场为第一要务,以管理为第一基础,以文化为第一品牌,艺术搭台经济唱戏,配套的餐饮、住宿、购物、旅游服务体系完整设施完善,一站式消费模式已经成熟,大量的青楼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区域呈现出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超越同行引领国际。

时势造就英雄,这个青楼业务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造就了大量先进青楼人物,她们以精湛的业务技能、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花容月貌成为时代的楷模。

青楼工作者择偶有一个专业名字;梳笼。受工作性质限制,青楼工作者择偶与参加工作实际上是一回事。

从前女子在婚前的发型比较随意,可以扎一个冲天辫,也可扎两个牛角辫,还可扎三叉戟,也可以扎满头小辫,甚至杀马特也没人管,可以由着性子来。而在婚后则需盘起头发,表示已名花有主,生人勿近,这个形式称为“加笄”“上头”“梳弄”“梳拢”“梳笼”等。

青楼工作者梳拢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需要到民政部门登记,艺校和当事人同意即可。

梳笼青楼工作者实在是个美差,不过想要取得梳笼资格必须有钱,这是硬条件。一个青楼工作者一生只有一次被梳笼的机会,她们很珍惜,会向梳笼者提出聘礼、首饰、衣物、家俱等要求。青楼也会收取一部分提成,因此梳笼的费用很高,远非普通人甚至是中产阶级能够承受。

这里有个问题,梳笼价值偏高的原因是青楼工作者是初次参加工作,但被梳笼者在青楼能守身如玉吗?

应该能。青楼工作者是艺校的资产,神圣不容侵犯,艺校必然会保护好青楼工作者以图卖个好价钱。一般人惹不起艺校,不敢霸王硬上弓,为了青楼工作者而犯法不值当;能惹起艺校的绝对是大人物,会顾及些脸面,不至于那么迫不急待,会采取合法途径来达到目的。

当然,有些青楼工作者认为钱不重要,他们更看重梳笼的质量,与其选择看着恶心的糟老头子作为梳笼者,不如挑选一个钱不是很多、但比较帅气帅气或有才华的年轻人。每逢这种情况,艺校校长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受损失最大的是青楼工作者本身,且将来的业务还得靠着青楼工作者做,主动工作与被动工作效率会差很多,杀鸡取卵远不如养鸡生蛋,除了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也非常重要,因此校长们都会允许青楼工作者任性一次。

还有些青楼工作者选择梳笼者的条件是感情。她们认为钱不能花一辈子,帅不能当饭吃,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如果能跟一个有情有义的梳笼者碰撞出火花产生真爱,梳笼者不忍看着自己心爱之人流落烟花之地,这时他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包月或包年,即梳笼者定期给艺校支付一定的报酬,成为被梳笼者的唯一客户,在其承包范围内艺校不得强行安排青楼工作者上岗;二是赎身,由梳笼者给予艺校巨额补偿后将青楼工作者娶回家中。这是青楼工作者们最好的出路。

尽管青楼工作者的理想是被赎身,但这种机会太稀缺了,以下障碍使人望而却步。

一是价格原因。一般来讲,艺校校长会勉强同意青楼工作者包月,但不会同意青楼工作者赎身。艺校作为四自主体,最终目的是盈利,不是做慈善,培养青楼工作者投入的大量资源需要青楼工作者创造价值来回报,没谁愿意血本无归,没谁愿意培养多年的精英人才白白流失。同意青楼工作者赎身相当于要卖掉蛋鸡,对艺校来讲损失太大,必然会狠狠要价,这个价钱会高到绝大多数人普通人倾家荡产。

二是梳笼者原因。一个能不顾老婆孩子的感受、花大把的银子来艺校尝新鲜换口味找乐子的男人显然不会是什么重情重义之辈,恩爱情浓时山盟海誓甜言蜜语,激情过后郎心似铁甚至避之不及,喜新厌旧是他们的本性。便是有足够的银子,他们也会选择去梳笼另一批新的青楼工作者,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三是社会原因。去青楼消费合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将青楼工作者娶回家里则是笑话。不这种泡妞泡成老公的行为不仅会闹的家里鸡飞狗跳,更会让人指指点点,成为街坊邻居、同事同僚茶余饭后的笑料。除了不谙世事、为情所困的少年郎或者是色令智昏、不知廉耻的老头子,极少有人愿意将青楼工作者娶回家。

因此可以说,青楼工作者被情郎赎身是传奇故事,是真正的嫁给了爱情。而爱情和鬼一样,相信的人多,见过的人少。许多青楼工作者都是现实主义,尽管都存着被赎身的幻想,但不会指望自己能碰上,她们将梳笼当成一个游戏,将梳笼者当成生命中的勿勿过客,既然走上了青楼工作者这条路、生命轨迹在入行时就已注定,不会幻想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身子都下去了又何必还在乎个脑袋。如果真把梳拢当成婚姻,那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但是,现实越是骨感,理想便越丰满,人若没有理想也太枉过一世,和一条千年老咸鱼没什么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