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这道菜?”
“是啊!”
陈奇看着这个叫钱旺的华人老板,笑道:“我们出去聊聊!”
餐馆地处纽约的唐人街,放眼望去,街区遍布中文招牌,超市、药材行、华人律师事务所、医院、裁缝铺等等,应有尽有。
在这个时期,纽约大概有不到20万的华人人口,相当一部分是偷渡来的,餐馆和制衣是他们的传统选择。后来制衣业转移出去了,餐馆才是永恒的家。
二人站在路边,陈奇挺认真的询问:“你要如何经营呢?”
“如何经营?”
钱旺一愣,斟酌道:“陈皮鸡是新菜,至少我在市面上从没见过,它很对美国人的胃口,做法简单,完全能当招牌菜,客流量一定会上涨。当然我不能白用,您有什么条件尽管开口。 ”
“钱老板只有这一家店么?”
“对! ”
“您两代人在美打拼,肯定积攒了一些家底,固守着一家店可惜了。要是我呢,就开分店,一间变两间,两间变四间,四间变八间,八间以后就上市,上市后再集资!跟着炒股票!再分拆上市,到时候就赚翻了!”
"??? "
面对一脸懵逼的钱旺,陈奇哈哈一笑,道:“开个玩笑!如果你只想把陈皮鸡当做这家店的招牌菜,那就是一道菜而已,你们用就用了,无所谓。
如果你想发展一下,搞分店,我们可以具体研究研究。”
“这……”
钱旺陷入犹疑,完全没想过啊!
他们家两代人打拼,确实攒了不少钱,最大的愿望就是第三代好好念书,以后当律师、当医生,不要再开餐馆了。
他想了想,小心问:“您的意思是,您想投资?”
“差不多吧!”
“哦……”
钱旺一听又有点退缩,陈奇见状,便知对方不是个好的合作者,也不再深聊此事,笑道:“我们随意聊聊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我们拍完戏,这道菜尽可以拿去做。”说着,他进了屋子。
美国有一家很著名的中餐连锁品牌,叫熊猫快餐,诞生于1983年。
老板是扬州人。
熊猫快餐后世在美国开了一千多家分店,陈皮鸡是招牌菜。
但顾名思义,它获得成功不仅仅因为一道陈皮鸡,而是它的快捷、平价、标准化运营,很能吸引美国的工薪阶层和家庭客户群。
陈奇不清楚熊猫快餐什么时候推出陈皮鸡的,好像就在这个阶段。
如果真撞车了,那倒巧了,正好有宣传素材。
熊猫快餐!这个名字就很对。
……
当天拍完戏,大家聚会吃了顿饭。
晚上,龚雪扭扭捏捏的在众人注视下,跟着陈奇去酒店住,然后就很疯。两口子在一起久了,确实需要新鲜的环境来调节,营造些乐趣。
不然做爱都像自慰一样。
又是一番狂风扫落叶,雨打烂芭蕉!
只要不是天天黏在一起,偶尔来一次,陈奇还是能像一只小牛犊子在姐姐身上使劲的。
事后,龚雪软在床上,双颊红晕未散,极为满足。不知怎地,她忽然想起了刘小庆,刘小庆拍《芙蓉镇》期间与姜闻滚了床单,在国内影视圈已经流传开来。
大家吃瓜吃的像过年一样。
壮小伙和老嫂子,干柴烈火啊,最为人津津乐道。
而想一想年纪,自己和戆戆……
“呸!”
龚雪掐断了联想,拍拍脸蛋,我们可是合法夫妻!
“你干嘛呢?”陈奇端了杯水过来,龚雪坐起身,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笑道:“没干嘛,就是渴了。拍戏的时候,你跟钱老板出去聊什么了?”
“说说陈皮鸡的使用权,我让他开分店,他不敢开,那就算了。”
“听你这意思还想往饮食业发展?”
“美食嘛!我现在主推功夫、美食两大元素,美食也算文化范畴的。”
“你当初取个文化公司的名取对了,就像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龚雪把杯子递给他,二人躺在床上搂搂抱抱,她道:“我们剧组总体还好,老张在意识形态上也很注意,但你最好再强调强调,像郑佩佩、王伯昭跟老张沟通过几次,说这样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具体说说?”
“我们讲移民嘛,他们可能觉得表现生活水平差异的戏份不太多。”
“哦,明白了!”
陈奇恍然。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在80年代拍移民生活,肯定要展现中国与美国水准的差异了。但《人在纽约》偏偏很少,因为它不是要成为移民宣传广告,而是要讲一个情感共通的故事。
“行,我明天开个会!”
他摩挲着龚雪的肩膀,顿了顿,忽问:“想壮壮了么?”
“千万别提!”
龚雪一下激动起来,捂住他的嘴,警告道:“不提我就不想,一提我就恨不得马上飞回去!你别惹我,剧组谁也不敢惹我,健群说我都要揍她。”
“好好好,我不说!”
陈奇表示理解,但又好奇:“你能打得过李老师?”
“我下过乡,种过地,当过钳工,参过军,野外拉练几十公里,她干过什么?”
“噢哟~也是苦出身啊,工农兵全占了,来抱抱!”
陈奇顿时心疼,继续使劲。
……次日晚上,剧组收工之后,组织了一场会议。
导演张艺某、制片人江智强、摄影鲍德熹,主创龚雪、黄宗江、郑佩佩、王伯昭、胡凯莉等人,外加李健群、张俊钊、何平、何群几个,以及主要的幕后人员。
“为什么突然开会啊?”
“不清楚,陈老板要讲话吧!”
“老板最喜欢做思想谈话了,好无聊的。”
部分人确实搞不懂,但思想工作相当重要,陈奇不允许有任何一条漏网之鱼,还不知道《人在纽约》要表达的是什么。
“到齐了, 临时开个会!”
陈奇扫视一圈,没说什么思想问题,而是道:“先有一个好消息,戏里有个角色叫露易丝,都晓得吧?”
“路阿姨嘛!”
“哈,路阿姨!”
父亲在美国找了个伴儿,起初扭扭捏捏说姓路,大家以为是个华人老太太,一直叫路阿姨。结尾处,路阿姨第一次亮相,是个美国老太太叫露易丝。
“这角色我想找一位真正的大牌来客串,我把剧本已经发给简·方达了,她很感兴趣,可能会来友情助阵。”
"……"
众人瞪圆了眼睛,简·方达,两届奥斯卡影后获得者,一个猛人。
她在1972年来过中国,受到过伍豪的接见,并且在西方公开表态:“中国是一个消除了阶级压迫、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社会。”
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潮乌烟瘴气,她始终反对妖魔化中国,表示:“中国正在探索自己的道路,西方无权简单评判。”
更牛逼的是,越战期间她坐苏联的飞机去过越南,在当地演讲,抨击美国侵略,很受美国越战老兵敌视,但人家无所谓,依旧拿了奥斯卡。
简方达今年50岁,年龄正合适。
大家觉得《人在纽约》只是一部在美国取景的小戏,一听两届奥斯卡影后要来助阵,仿佛档次瞬间上来了。
不仅如此,陈奇点了点胡凯莉,道:“你那个好友的角色,我会找乌玛瑟曼来客串。”
“还有些小角色,我《贱女孩》那边有几个好苗子,过几天都会过来帮忙。”
“好了,下面说说这部戏!”
(冇了…… 明天恢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