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李修安望着清风明月疑惑的神情,陷入沉默。

他原以为师兄们的修行之道与自己相近,至少不全是非凡大道。

此刻方知终究是想差了——镇元子门下散仙无数,能长驻观中的自是根器上乘之辈。

本想以师兄们为镜,坚定道心,如今知晓真相,还是算了吧。

努力型选手非要与天赋型选手对比,反只会让自己的道心越来越破碎。

“两位师兄且自便,青阳困倦,先行告退。”

言罢,李修安转身离开。

清风明月面面相觑。

“青阳师弟怎么了?刚刚不是还聊的好好的吗?”明月问道。

清风摇头,而后若有所思。

“我知道了,怪你,非要说自己三百年才得道,吓到师弟了。”

“怎么会呢,师弟的心性按理说不比我们差,怎的这就被吓到?”明月不可思议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师弟凡胎凡骨,蒙尘太久,莫说三百年,就是三十年对于平常凡人也是大半辈子了。”

“哦,你这么说似乎有些道理,我们可不能打击到师弟修炼的积极性,明天我们再告诉他,大师兄只花费了三十年时间就修得金丹,让师弟以大师兄为榜样。”

“有理,就这样。”

.......

五庄观六载清修,与师兄们一样,李修安早养成卯时即起的习惯。

今天,对于李修安来说,也是极有意义的一天。

从今天起,他不再只是一个“门外客”了。

最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跟师兄们在这个点做一样的事了——练功修行。

李修安洗漱完毕,开始了自己的正式修炼。

所谓性命双修,探性命之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性也,两仪者命也。

......

至于先修性后修命,还是先修命后修性,南北两宗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张。

只能说,皆有道理,皆可行。

李修安的选择是先修命后修性。

“一转之功似宝珠,山河宇宙透灵躯。

红莲叶下藏丹穴,赤水流通九候珠。”

李修安按照九转内丹心决从一转开始修炼了起来。

良久,闭目潜心的李修安,忽觉心头微一块光明,团圆如日,而后忽然坠下丹田。

顿感神游方外,阴阳太和。

坐忘其行,天地山河,六合万物,皆在我身之内,只觉心中一片光明。

此乃降丹也,又名丹降。

李修安缓缓睁开眼睛,心中好似一片明镜,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一转降丹,我这就成了?

李修安感到不可思议。

昨天听完清风明月阐述自己的修炼之道,李修安心中大致有了底。

“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菩提祖师的话已被李修安奉为了座右铭。

清风明月他们二人根器悟性皆为上乘,尚需三百年左右才能成道。

李修安做好了“道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觉悟。

他心理预期,自己入道需要五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转丹降怎么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但此刻,李修安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才不过两个时辰,自己便已经完成了一转降丹?

这可能吗?不是说自己根器一般吗?

日出东方,天色发白时,大家在一起吃早饭,清风明月有意安慰李修安。

他们告诉李修安,几百年对于全心全意的修真者算不得什么,他们还透露山河大师兄花了三十年便入道成功,应以他为榜样。

清风明月二人心性率真,没经历过太多人世,修炼一途也没受到过多大波折,他们两人其实并不清楚根器心性对于修道者的重要性。

只能说他们二人的心意是好的,如果是之前,李修安无意中不可避免又要被打击一番。

不过现在他的心中存有疑惑,关注点放在了其他方面。

“二位师兄,我这里斗胆问一下,你们二位一转丹降修炼了多久?”李修安带着疑惑请教道。

听到这话,清风明月一脸迷茫。

“什么一转?”

看到他们二人迷茫的样子,李修安忽的想到,他们与自己不一样,走的是非常大道,修炼方式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想到这,李修安摇头:“没什么?”

“你说的那几转什么的,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俩基础的修行,养精练气耗费了数十年。”

“师父说过,万丈高楼平地起,修行之人,打好基础根基尤为重要,故师父经常训诫我们勿要贪玩。”

李修安点头,其实他还真没有好高骛远,相反,这一天就丹降了,他内心反而有些不踏实。

吃过饭,与往常一样,大家在大殿听镇元子讲道,之后各行其事。

李修安来到后山花园,见到了大师兄山河。

听清风明月讲过之后,李修安才知道,大师兄是他们所有人当中天赋最高的。

而他平时总是一副忙碌的样子,为人也很低调,当真是不显山不露水。

此前,山河大师兄给了他不少鼓励和帮助,而他正式入门之后,师兄们也没特意给他安排更多的杂活。

李修安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对正在花园忙碌的山河师兄道:“以后花园中所有的品香果树交与我来打理吧。”

其他方面李修安可能不如师兄们,但对于品香果的研究和种植,李修安颇有心得。

见李修安诚恳,山河师兄同意了。

毕竟,这些日常劳动,其实也是道士们修身养性的一部分。

待忙碌结束闲聊时,李修安又忍不住请教山河师兄:“请问大师兄是否还记得当年第一天正式修炼时的感觉。”

山河努力的想了想,道:“与之前一样,无悲无喜。”

听到这话,李修安佩服不已。

不愧是他们的大师兄,不但天赋高,心境也非一般。

山河也看出了李修安心有杂念,于是道:“大道漫漫,修行之人应当心如止水,慎独、修身、顺天顺地,一切顺其自然即可。”

李修安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是啊,其实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道,又何必过多纠结。

往后的日子,李修安刻苦练功修行,与以前并无区别。

直到一个月后,盘足瞑目端坐的李修安一翻神交气通后,心中偶感温热,一瞬间四神和畅,而后心神摇动,一道热气直下丹田,心火之光,感于丹田其下。

至此,二转功成。

一转李修安只用了一天,二转用了一个月。

镇元子没说错,这门功法,一转好比一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

李修安思考过,自己能这么快完成一二转,或许与自己服食那人参果有关?

如果真是这样,那此前自己确实有些大惊小怪了。

此后李修安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三转,一年时间完成了四转。

直到第五年。

修炼中的李修安但觉阴阳数足,丹田如鱼踊跃,乃是阴阳大和,造化之功,已成养就。

精气神在丹田内忽凝结一圣胎,此为内丹。

李修安睁开了眼睛,那一瞬间,整个人仿佛神无所滞,魂住在我。

又好似天地合德,日月合明,与时偕行。

内丹即已修成,自己这是五转成了?

此刻的李修安惊喜交加,以及带着一丝疑惑。

镇元子说过,自身修得内丹,方算真正入道。

李修安虽曾憧憬此境,却未料竟来得这般迅疾。

这一切如此的不真实,仿佛在做梦。

李修安忽的又想起清风明月和师父以前说过的话,自觉又有些不对劲。

师父说过他根器一般。

清风明月说过根器上士、天赋极佳的大师兄入道花费了三十年时间。

而自己仅用了五年便入了道,这似乎很不合常理。

难道又是人参果的功劳?

如若真是这样,这人参果的功效当真是逆天,那天上的蟠桃吃一个又是什么效果,李修安不敢想。

算了,还是等明早上殿问问师父吧。

李修安内心恢复了平静。

翌日,镇元子照旧大殿讲解经义。

待歇息之时,李修安走上前,对着镇元子行了一礼。

“青阳,你有何事?”镇元子问。

李修安道:“有关修行之事想请教师父,还望师父解惑。”

镇元子点头:“这么说来,徒儿是在修行上遇到桎梏了?”

“嗯,为师也想知道,这五年来,徒儿九转之功练得如何了?不知一转功成否?”

李修安想了又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桎梏。

只得如实如回答道:“徒儿已于昨日五转功成,幸得金丹!”

李修安此言一出,众师兄皆是震惊不已,很快成了众目光的聚焦点。

就连镇元子都忍不住嘶了一声。

明月忍不住道:“师弟啊,修行之人最为忌讳好高骛远,更是修不得一点假,大师兄尚且三十年得金丹大道,你怎能夸海口,说大话?”

李修安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我真的修成了金丹。”

镇元子亦露犹疑之色。

“徒儿,你且上前来,让为师替你把关一番。”

“是,师父!”李修安照做,走上前去,来到了镇元子身边。

镇元子双指一点光芒,隔空对着李修安额头点了一下。

那一瞬间,李修安整个人原地呆住了,而魂魄仿佛神游万里。

那种感觉很奇妙,整个人仿佛飘飘如仙。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天地的呼吸与吐纳,听到了这世界最为纯粹的自然之音。

镇元子微微颔首,双指再点,李修安瞬间回过神来。

整个人没有任何不适,相反,全身轻松。

镇元子又是忍不住嘶了一声,沉默片刻后,忽的大笑了起来。

“刚刚为师替你了验了一验,好徒儿,当真是令为师欢喜!”

“徒儿,你神合于身,物不能诱,万邪不干,出生入死皆由己,出神入神纵横莫测,此内丹已成,确实入道无疑。”

“看来此前你被那凡尘蒙心久亦,又到了小五衰之境,以致于明珠蒙尘,性不见,心不明。”

“如今蒙尘已除,明光再现,实乃可喜可贺!”

镇元子这话一出,大殿内一阵哗然。

清风也是忍不住道:“没想到师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如此说来,还是师父您老人家捡便宜了。”

镇元子又是爽朗的笑了一声:“此话倒也不假,缘字当真妙不可言!”

众人依旧喧哗不停。

镇元子无奈开口道:“肃静,大殿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众人这才缄口,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镇元子又道:“如若无其他事,你们便散了吧。”

而后又对李修安道:“徒儿,你且随为师来!”

李修安点头,紧随镇元子身后。

出了大殿,径直来到后山。

镇元子使了个御风之术,二人飞升至云层之上。

李修安这才知道,这三重园子后面竟还有山。

往下俯视,当真是:

高山峻极,大势峥嵘,山顶云雾缭绕。

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

好一个天外天,山外山。

镇元子带着李修安在一处山顶停了下来。

只见周遭崖前草秀,岭上梅香。

侧岸有一山涧,飞流直下三千尺。

此峰与对面一峰相距甚远,一眼不见头,两峰之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桥,仅有一根细木链接彼此。

而底下的崖深,一看看不到底,估摸万丈有余。

看着眼前的悬崖峭壁,李修安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不解的问道:“师父,观中众师兄皆是得道真人,腾云驾雾、御风而行皆不在话下,如若想去对面,易如反掌,何需多此一举,建个啥子悬空桥?”

镇元子笑了笑:“徒儿你有所不知,此非一般峰,桥非一般桥。”

“徒儿,你若凭自身本事过了此悬空桥,那便可以从我这出师了。”

李修安恍然大悟,忽的想起西游记中的凌云渡。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来到了灵山脚下,在登灵山的时候,见了一道活水。

旁边有一独木桥,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个字。

除了悟空,其他人皆不敢过桥,后来还是接引佛祖撑着无底船,把他们送了过去。

显然,听师父这么一说,这悬空桥与那凌云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佛道二者之间的理念还是有些差别的。

佛家讲究渡人渡己,因此,除了那独木桥,还有个无底船可渡。

而道家关于修炼这方面,更多的是注重个人的造化。

正如山河大师兄所言:慎独、修身、顺天顺地。

“徒儿,你可敢在这悬空桥上走上一走?”

李修安没有犹豫,点了点头,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造化如何。

看着李修安缓缓踏上了悬空桥,镇元子摸了摸胡须,眼光中带着赞赏。

光是这份勇气便已不同凡响。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