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第七百五十二章灾变(一)

可当韩易目光扫过后,什么都没发现。

残骸依旧是静悄悄的躺着,仿佛出现了幻觉。

马上,韩易的心神就又被澹台寻真所说的话,完全吸引沉浸,凝神思索起来。

………...

………...

中原,帝都。

子夜,万籁俱静。

乌云密布,天色一片阴暗。

月光被遮盖在阴云之下,更是显得整片大地黑暗深沉。哪怕是以繁华热闹,夜生活丰富著称的都城,此时大多户人家也都陷入朦胧睡意之中。

穿过十多条井然有序,足足可以容纳六驾马车并排的青石大路,便来到了城高墙厚的内城墙。

城墙上驻扎着两营披甲士兵,旌旗似海,披甲戴胄。两边箭塔满布哨兵,剑拔弩张,气氛紧张。

外城墙居住着,基本是些普通百姓,或者是些级别低下的小官吏,小商户一类的人家。

内城墙之后,则是一众高官将领,官署府邸…...以及皇宫所在。

此时整洁干净的内城街道上,街道两边木杆上挂着照明用具,明黄色光线洒下,一个行人也无。

甚至就连更夫报时打更声音也无。

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宛如一座死城。黑白楼阁如鱼鳞般层次分明,按照不同功能统一划分在不同区域。

越过外围的官吏办公建筑,很快就来到了深处,那是高官豪爵们的大宅府邸。

青瓦白墙,高门大院。树叶苍翠欲滴,隐有溪流叮咚,到处都是假山流水。

最深处,最靠近皇宫的一座庞大府邸。

王爷府。

明明是下人侍女都已经睡去的时间,宽阔的大院里,上千人组成的肃杀军阵,无声沉默着,颇具摄人威势。

大量火把组成一个明亮的图案,将整个院子映照的灯火通明。

每个人都是眼神明亮锐利,肌肉紧绷结实,全身覆甲,暗金色铠甲上侧面两边绣着一条金线,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握紧刀柄,背上还有一柄银色弯弓。“王爷,禁卫已经将内城墙所有位置封锁,特别是您要求重点关注的几个位置,还是没有动静。”军阵前方,缓缓走来一个强壮大汉。

他一身漆黑铠甲,头盔上有着牛角一样装饰。背上背着两柄短枪,那短枪的形状有些奇异,就和双节棍一般,末端有银白锁链连接,枪头却是锋利无比。

“再等等。左相那边…...依旧没有传来消息。”一位身穿四爪蟒袍,五官端正,神情严峻的英武男子,缓缓开口。

他此时紧紧闭着眼,眉头紧皱,似乎在想着一件极其麻烦事情。

赫然是澹台寻真的大哥,澹台家如今一代,最有希望继承皇位之人。

澹台盛,盛王爷。

“允隆,你确定皇宫…...真的没有异常?”像是想到了一处疑点,澹台盛睁开眼,看向身旁强壮男子。

林允隆,都城十万禁卫军的大统领。

都城一切安防、巡逻、宵禁…...乃至于皇宫内部的保卫力量。

皆是由他负责。

此刻林允隆出现在澹台盛,还是深夜的时候出现,其中意味,不言自喻。

“确定…...”林允隆无奈道,“还是如往常一样,丝毫没有变化。”

“…...”

澹台盛闻言,顿时眉头皱得更深了。

他这里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原本就没指望能够瞒过去。

结果却是毫无反应,像是什么都没发现一样…...

这才是令人费解的地方。老家伙再怎么垂垂老矣,奄奄一息…...也不可能如此迟钝,连近在咫尺,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情都没有察觉。

这样只能往两个原因上面考虑。

第一,是老家伙确实不行了,除了长生不老外,其余漠不关心。

第二,老家伙发现了,但不在乎。或者说,澹台盛这边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

若是前者也就算了。

若是后者…...

澹台盛拳头一下子攥紧,脸上的表情像是固定住了一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王爷…...盛王爷?”

身边几声轻轻的呼唤,将澹台盛思绪,拉回现实。

叫醒他的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一双沧桑眼眸,眼神深邃,棱角有型的脸庞,依稀能够看出年轻时候的英姿。

赫然是当今朝廷文武百官中最有权势几人,左相孙安正。

“老师,情况如何?”澹台盛回过神来,低声问道。

“暗星阁、明光楼、异事房…...以及六部长官……各自约束好了手下,只等一声令下......”孙安正声音越来越低,渐渐有些听不清楚。

唯有澹台盛不时满意的点点头。

“老师,如今局势…...你觉得……”他轻声问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孙安正斩钉截钉,“准备了这么久,费了范红愁那么多心血,好不容易才将渊虚破禁剑成功炼制出来,此时不动,更待何时!”“是啊…...老师,允隆,红愁……这么多人都在努力,若是放弃,那就是功归一篑!”澹台盛眼里渐渐闪过一丝坚定。

不是他不够果断,性子软弱,只是今天晚上要做的事情…...

牵扯到了太多太多人…...

关乎天下苍生,关乎大宣江山,关乎历史长河。

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这件事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为过。

口令层层传递。

王爷府邸大门打开,每个人都沉默无言的快速走动着。

所有人的眼里,都隐隐有一团无形火焰在燃烧。

那是野心和欲望交织形成的炽热火焰。比起手中的火把,都要亮上许多。

队伍整齐有序走过街道,马上就会分出一队人手,占领封锁附近街口关键位置。

等走到皇城墙时,整个内城,已经完全掌握在澹台盛手中。

“走吧…...事到如今,只差临门一脚了!”

望着厚重坚实的皇城墙,澹台盛深深吸了一口气,身子有些不自觉的颤抖。

哪怕是早就做好了心理预期。

有些事情,真正事到临头的时候,心里难免还是会有激动情绪波动。

吱啦…...

紧紧关闭着的皇城大门,按照原先的计划从内部被人缓缓打开。

不光是内城。其实皇城内部,也大多都安插了人手。

“王爷…...不,圣上。”孙安正微笑道,“今夜过后,我大宣必能横扫天下,重塑太平!”

“大宣,在圣上带领下…...必定再兴!!!”林允隆附和道。

压抑着的,极低的颤抖嗓音,能够听出其中蕴含的强烈激动。

谋逆叛乱,抢夺皇位。

这种大事,换成谁来,都会精神集中,情绪亢奋。

此等夺权大事,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必定会诛灭九族。

若是成功的话…...

必定会一飞冲天,成为棘手可热的红人。

从龙之功,不是说着玩玩的。只要不犯了大忌讳,足以荫庇后辈三代荣华富贵,吃喝享乐用度不愁。

“借诸位吉言,此非我一人之功,是朝廷百官的选择,是黎民百姓人心选择,更是天下大势的选择!”澹台盛脸上闪过一抹不正常的红晕,同样心潮澎湃。

皇城内安安静静,无关人员大多已经离开,巡逻护卫士兵一类的,基本都是他自己人。

一切都被安排妥当。

道路两旁的火把静静亮着,显得周围黑暗区域越发黑暗深邃。

穿过重重楼阁、亭阁、院楼后,澹台盛一行人来到一座大殿前。

宫殿四周,围绕一圈明亮火烛。

这火烛,每根都有成年男子高度,大腿粗细,缕缕青烟升起,清澈且久久不散,风吹不动的清香,沁人心脾。显然,这些火烛的用料,不是普通凡物。

最起码,也是由百金一两的龙涎香制作而成。

单单是这么一根火烛,怕不是就有几十斤重,最少也要花费数万两黄金。

就这么一根龙涎香蜡烛,放在民间,完全就是世间罕有,当作传家宝也是绰绰有余。

然而,在在这座宫殿里,此物,也不过是最为普通的一批物事。

鸡蛋大小的宝石,像是不要钱的玻璃珠一般,嵌在窗户上,在烛光照射下泛着蓝色、红色、绿色等等五彩斑斓,奇光异彩。

甚至整座大殿通体鎏金,都是用整块金砖、金瓦制成,在黑夜里犹如一座金山,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父皇…...”

如此奢靡豪华的宫殿,哪怕是从小在皇宫长大的澹台盛,也不禁暗自咂舌,过于?骄奢。

过去那个英明神武,有着圣贤明君称呼的父皇…...

和眼前花费了巨量人力财力,挥霍了无数民脂民膏,起码动用了一半国库的无用建筑…...

强烈的反差隔离,渐渐让过去的那张脸庞有些模糊。

“父皇…...你老了……也变了......”澹台盛决心越发坚定,“变得怕死了,变得畏手畏脚了,也变得年老昏聩无能了......这天下......必须要迎来一场改变!”

他眼神蓦地坚定起来。

宫殿大门大开着,里面是一片金碧辉煌,一圈圈造型华美的镂空烛台亮着,四周琉璃镜一般的装潢反射着五彩颜色,在柔弱的红地毯上投下一个个光斑。

光是踩在脚下的地毯,每根绒毛都是取自西域特有的锦鹅绒,一根就相当于一两银子。

可见其穷奢极侈程度。

最惹人注意的,还是大殿中间的一座高台。

那是一座通体黑耀色,毫无雕刻痕迹,如同鬼斧神工,浑然天成,自然形成的一座九层高台。

“孩儿,拜见父皇!”站在大殿门前,澹台盛洪声道。

没有人回话。

就连侍女下人什么的,也是一个没有。

像是黑洞一样,声音传进去,丝毫没有回应。

里面像是空荡荡的,根本就没人。

“王爷,进去吧。就算是为了天下黎民,也该有个结局了。”孙安正低声劝道。

如果有可能,他不也不想当这个逆臣贼子。

只是身为左相,有些事情,关乎大局,为国为民,是他必须要做的。

自从前几年,宣文帝生过一场大病后,性子就蓦地一下变了,越发多疑猜忌,残酷狠辣。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

大病痊愈后,似乎出于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文帝还犯上了每个年老皇帝,都会犯的错误。

长生不老。

如今的大宣,各处战线告急,风雨飘零。

此等危急时候,他竟然抽出前线军饷,劳民费财,榨干了数座大州油水,在天下搜罗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宝物。

甚至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一种方术邪术,修建了眼前的这座升仙台。试图和仙人沟通,修习仙术,重回青春,永远执掌江山,成为永恒的九五至尊。

且不论长生不老一事,能不能行得通。

文帝的种种可笑荒诞行为,已经说明他年老昏聩,失去了对国事,对天下,对人心的基本决策能力。

岌岌可危的大宣,需要的是一位满是朝气,变革天下,带领众人,重新振兴的领袖。

而非文帝这般,垂垂老矣,暮气沉沉,为了一己私欲,葬送天下的昏君。

这般下去,国将不国,天下必亡。

噗…...

脚步踩在红色地毯上,像是踩在棉花一样,发出轻微的变形声音。

被文帝视为禁脔重地的通天殿,哪怕是以澹台盛的尊贵地位,也是第一次进来。墙壁上,绘有大量金粉壁画浮雕,其中神仙人物的面貌,隐隐的,竟然和澹台盛微微有些相似。

他心里微微叹息起来。

父亲…...已经无可救药。

难道将神像供奉起来,就真的能够长寿成仙吗?

如果真要是这样,天底下那不都是仙人了?

三教九流,方术小道,必须要收拢起来,统一管理。

改革,迫在眉睫。

天底下,本就应该只有一个声音。

所有的武力,所有的势力,都应遵从朝廷号令。

作为登基后改革的第一重点,澹台盛缓缓记在心中,告诫自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