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县令 第175章 算账

作者:佟富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1 02:53:19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雁回关失守之后,袁奎山和四皇子便据守淮州抵抗鞑靼。不过打了一年多,还没有能收回雁回关的趋势,这导致淮州的百姓除了战死的之外,能逃的都逃亡了。

尤其是这半年以来,可谓是尸横遍野。

陆晨阳其实很关注淮州的战情,但一来淮州离得太远,二来陆晨阳还有许多事要做,所以还顾不上那边。

高铭一直留意着那边的消息,也专门派人去打探那边的情况。因此他特意跟陈松原商量,留出一支商队走那边的的路线来打探消息。

陆晨阳神色凝重,“一群废物。”

淮州的百姓四处流亡,有的集结成了团伙便成了劫匪,还有的则成了流民,活不下去就跟了义林军。

陆晨阳拿出了地图,淮州旁边就是冀州,所以百姓们活不下去就去了冀州。义林军的百万大军名号还是很能哄人的,可是让义林军再壮大下去,大乾可就更危险了。

陆晨阳拧起眉头:“义林军是一伙乌合之众,但他们人数众多。以后朝廷与义林军必有一战,可这些都是无辜百姓。”

陆晨阳为官是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不想跟这些百姓们短兵相见,他们只是想活下去,何其无辜?

一百多万的义林军啊,那都是大乾的百姓啊。

高铭看着陆晨阳脸上的痛苦之色,心中叹息一声,就知道他家大人又心生不忍了。

这就是招喜姑娘说的,她家大人是很好很好的人,心怀天下,所以会为了这个混乱的世道、普通百姓的遭遇而感到痛苦。

高铭说道:“大人,只有统一,只有选出明主,才能结束这乱世。”

陆晨阳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他问道:“义林军的统领是谁?能不能让朝廷去招安呢?”

高铭摇头:“义林军的统领换了好几个,他们也一直在内斗。现在的这个义林军的统领叫姚敏才,我们将义林军从宁州击退之后他才上位的。至于招安,不太可能,听说姚敏才已经有了自立之心。”

陆晨阳:“……”

陈松原嘲讽着说道:“自立?在哪自立?从冀州?”他冷哼了一声:“不过弹丸之地就想自立为君了?哪来的脸呢。”

他家大人都没想着自立呢,这个姚敏才怎么敢的啊?!

陈松原对着陆晨阳说道:“不过如此能看出来,这个姚敏才并无才干,无需多虑。”

这对手实在太弱,根本不是他们家大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陈松原想到这,不由得骄傲地挺起了胸膛,一脸慈爱地看着陆晨阳。

看看他的主公,才干、胸怀、文采、就连武功都不缺!这才是值得追随的主公啊!他要为他肝脑涂地!

陆晨阳被他的目光看得有些头皮发麻,说真的,他娘都没这么看过他。

陆晨阳说道:“他蠢不要紧,但就怕一个人蠢又勤奋。他这么努力的收拢难民,集结了这么多的百姓,只怕是怀着雄心壮志,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一点高铭和陈松原都赞成。

陆晨阳看着地图,然后将目光放在了安州。

安州这个地方一直很低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中庸。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夹在冀州和淮安的左下角的位置,没有人会特意绕路去安州。

从经济方面来说,它比不上宁州。

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地方,但是它是现在整个大乾少有的没有发生战乱的地方,就连义林军都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个地方。

反正安州也穷,抢也没有好东西,还不如去宁州。

对,就这么嫌弃它。

陆晨阳眼睛一亮,说道:“如果我给安州支援一批粮草,让安州的刺史收拢流民,你说还会有人去投靠义林军吗?”

高铭和陈松原对视了一眼,高铭没说话,他觉得陈松原会主动喷他。

刚刚还在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主公肝脑涂地的陈松原,此时就觉得他的主公太能花钱了。

陈松原说道:“这确实是个办法,不过大人,那我们要投入多少粮食?”他噼里啪啦地说出了一串数字:“现在蜀地和岭南的百姓确实都可以吃饱了,但大人爱民如子,一直在减少赋税,我们大部分的税收都来自于商税。我们靠着这些养着陆家军已经相形见绌了,去赈灾需要的粮食可不比养一支陆家军少。”

陈松原想了想,又说道:“我们现在花的银子,是这次打渠州所缴获的战利品。但我们过几天要送一批粮食去宁州,”他看了陆晨阳一眼,接了一句:“若是大人肯献身,娶了崔氏女,说不定崔氏看在大人是崔氏女婿的面子上,说不定会帮我们出了这份粮草。但,现在义林军已经被击退了,我们属于驻守,是为了大人驻守,我想崔氏肯定不会再出粮草供养了。”

陆晨阳:“……不是,好好说话,别提亲事。”

怎么感觉现在缺钱都是因为他不肯献身呢?

陈松原微微颔首,恭敬说道:“是,大人。现在大人还要建学堂,我们还要采购笔墨纸砚等。当然了,这些大部分都是从沈家和赵家采买,已经给的是成本价了。而且,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靠着大人的脸面其中一部分在赊账,待到明年的收赋税的时候抵扣……但即使只是支付一部分也是不少的银子。”

陈松原诚恳地望着陆晨阳道:“大人,我们没有银子了。我们要预留出两万两银子以备不时之躯,剩下手里能动用的银子,”他伸出手指算了算,便给了出准确的数字:“不过八千七百六十五两。”有零有整的。

陆晨阳轻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他说得是实话。

其实他也很心疼陈松原,陈松原出身富户,陈家在岭南都是排得上号的富贵。陈先生以前花银子都不眨眼,可是自从跟了他之后就锱铢必较了,每次采购物资的时候,为了一文钱跟着商户们来回扯皮。

陆晨阳有一次见到了,都觉得心酸。

在他家大人眼中,好像任何事都是必须要做的。必须要建立学堂,让孩子们受到教育、必须要尽快修建水渠,这是为了百姓们的生计。其实他知道他说得有道理,可是他还是会心疼他。

很多人都觉得陈松原在陆晨阳面前不如高铭得脸,因为高铭是帮陆晨阳出谋划策,很多重要的事情陆晨阳都会听从他的建议。

尤其是在官员任免上,都是由高铭出面负责,而陈松原则显得低调很多,哪怕他掌管着陆晨阳的钱袋子。但是世人皆知,管钱的不如管权的,尤其是在陆晨阳手下,该给的钱,是不可能克扣的,如此一来陈松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但其实陆晨阳从来不这样认为,反而给了陈松原很大的尊重,尤其是外人在的时候,他毫不掩饰的表现出对陈松原的重视和恭敬。

因为陆晨阳知道,陈松原真的做了很多。陈家的家产他动不了,但是属于陈松原这一房的银子,几乎都被他补贴给陆晨阳了。

当然了,陆晨阳也许下诺言,到日后他们条件好了,定会连本带利的奉还。

每次陈松原都一本正经地点头,说相信大人。没当这个时候陆晨阳都有些脸红,因为两人都不知道,能还上钱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陆晨阳说道:“我知道先生艰难,可是,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他说道:“能做多少做多少吧,我会给安州刺史写一封信,我愿出一批粮草,请他与我一起放粮赈灾。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否则越来越多的百姓去了冀州,成了叛军,日后与我们陆家军必有一战!我们赈灾要救的,不止是流民,更是我们自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