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李慕玄看到诸葛宇轩使用土河车就跑路,并不是因为打不过,也不是因为害怕,只是因为李慕玄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李慕玄已经摸出了诸葛宇轩的路数,而且还逼出了他的一个底牌,坤字,土河车。

而且了李慕玄也知道如果继续打下去,自己估计就必须动用自己的底牌倒转八方了。

李慕玄想留一手,等到宗门小比的时候再使用倒转八方。

所以李慕玄在诸葛宇轩使用土河车的时候就见好就收了。

李慕玄故意认输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给诸葛宇轩传达自己打不过他的一个错误信息。

骄兵必败,诸葛宇轩获胜自然会轻视李慕玄,此时诸葛宇轩在明而李慕玄在暗。

等到宗门小比的时候,李慕玄再使用隐藏的一些实力,打诸葛宇轩一个信息差让他措手不及。

在一个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再使出致命一击,往往得手的概率很大。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如果你获取的信息都是由别人假造的。

那你的脑子就不属于你了,那你的大脑就已经被一种十分隐蔽的方式殖民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那看起来有些狼狈的逃跑,以及有失脸面的认输,李慕玄并没有多在乎。

......

三一门,演武场,人头攒动,新生都来参加这三年一度的宗门小比。

这次小比的总负责人是维玄子澄真。

澄真声音洪亮的说道:“本次小比分为问道,测法,比武三部分。

问道,考核方法是通过书面试卷来测试道法。

测法,则是由逆生二重的师兄们检验你们逆生三重的修习进度。

比武,两两对决胜者晋级下一组,最终角逐出最终的胜者。

每部分都是一百分,总分三百分,总分高者胜出。

得分排行的前十名将获得沐浴玄清池的机会。

得分第一者还会被掌门的亲自指导修行!”

澄真说完下面一片沸腾,师兄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玄清池,那可是可以再造根骨的池子啊,我要说能进去不是起飞了!”

“终于等到这三年一度玄清池开启的时候了,这次我一定要进去。”

“那可是大盈仙人的亲自指导啊,要知道掌门修炼繁忙,已经很久没有亲自指导弟子了。”

......

过来了片刻,澄真庄严的说道:“第一场问道的测试马上就开始了,请各位测试按考号有序进入考场。”

在别的考生还在对问道考试十分害怕和慌张的时候,李慕玄已经气定神闲的准备开始迎接接下来的考试了。

这倒不是李慕玄对问道考试胸有成竹,只是因为李慕玄前世作为一个大学生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面对考试早已养成波澜不惊的心态了。

考试很快就开始了,主考官分发了考卷。

试卷刚刚发下来,李慕玄就快速浏览试卷,发现试卷上面只有两个大题,每个大题50分。

李慕玄定睛细看,这二个题居然是让阐述对道德经二个章节的理解。

李慕玄不由得心花怒放,喜上眉梢。

还好我上一辈子熟读道德经,这一世终于可以用上了。

第一题,请你谈谈,你对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一章的理解。

李慕玄先是默写出来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一章,然后再进行了阐释。

默写:‘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理解:‘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个更为亲近?生命和财富相比哪个更为贵重?获取名利和丢失生命相比哪个更为有害?

过分爱好名利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积敛财富就会招致更大损失。

所以懂得满足就不会遭受就不会遭受困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这样才能保持长久。

有得必有失,好的名声需要很大的付出才能维持,可能是付出物质也可能是付出精神,而且盛极而衰,名声发展到了顶点再怎么走也是下坡路了。

所以要懂得知足,在声望鼎盛的时候隐去,避免受辱。

张子房为什么是汉初三杰唯一一个全身而退的人,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个道理。

历史上大部分得以善终的名声鼎赫之人,诸如范蠡,石守信,孙武,郭子仪等人都选择在自己声望最顶峰的时候隐退,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过分积累财富而不知足也会招致灭亡,乾隆时期的和珅,二战时德国的犹太人,元末明初的沈万三不都是因为过度敛财而导致的灾祸吗?’

第二题,请你谈谈,你对道德经上德不德,居实而不居华这一章的理解。

李慕玄先是默写出来道德经上德不德,居实而不居华这一章,然后再进行了阐释。

默写:‘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理解:‘上古时代崇尚德行,而不以“德的准则”来约束社会,所以有德。

当下社会必须用“德的准则”来约束人民,所以无德。

上古君王及其追随者,顺应自然而无私为,仁爱他人作贡献而不图私利,做义理相称的事而有所作为,以礼行事而不求回报,依然奋臂相迎而不推辞。

所以说如今不古啊,早已失道了。失去“道”之后就有了虚假的“德”,失去“德”之后就有了虚假的“仁”。

失后“仁”之后就有了虚假的“义”,失去“义”之后就有了虚假的“礼”。

这种虚假的“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与祸乱的开端。

由此,那些所谓的“先知”,只不过是“道”的虚华表象,实际上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面不居于浅薄,心存朴实而不虚华。

由此要舍弃浅薄虚华而归根于朴实教厚。

道,德,仁,义,礼。对人的约束性越来越强,对人的约束性越强就证明道德越败坏了。

越详细的要求和框架,越停留在表象,离大道的距离也就越远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