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新农人 第56章

作者:作家tY8lvv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22 15:47:12
最新网址:www.bquge.cn

陈浩在官庄村里流荡至晌午,感到腹中饥肠难耐,寻摸着找个地方吃饭。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定睛一看是宋玉娇,她身着淡蓝色的布衣,秀发轻挽,身材纤细,面容清秀,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他想上前打招呼,可是腿脚不听使唤。

这时也看到陈浩的宋玉娇,可身边的小女孩闹着要回家吃饭,不得已只能扭头领着她回家。

宋玉娇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漂亮妹子,皮肤白白嫩嫩的就像刚出锅的嫩豆腐,一张俊俏的瓜子脸上点缀着一双黑亮黑亮的大眼睛,这双眼睛要是扫谁一眼呀,保准叫他十天半月的觉睡不着,饭吃不香。

不用说,这么漂亮的妹子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后,上门提亲的肯定排了一大队,看那阵势简直要把宋家的门槛磨下去两寸,可玉娇挑来看去就是一个也相不中,你道为嘛,她心里有人了,对陈家庄村的陈浩芳心暗许了。有一次玉娇到陈家庄村她二姨家走亲戚,正好和陈浩走了个迎面,文质彬彬的陈一下子钻到她心窝里去了。

陈浩家穷,但陈浩志不短,努力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在沧源城读完高中如愿考到滨海市高等技工学校。但是为了他求学,陈忠泰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家徒四壁。这时安心读书的陈浩心无旁骛,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根本不敢分心。

苦等了陈浩三年的宋玉娇,准备在陈浩毕业后公开两个人的恋情,谁知她的父亲宋慎俭为了丰厚的彩礼和儿子的前途,强制宋玉娇同意和供电局杨副局长儿子杨涛的婚事。

宋玉娇苦苦哀求父亲同意她与陈浩的婚事,宋慎俭生气地说:“一个普通‘技工’怎么能够和国家干部比较,再说他们家穷得叮当响,我不同意。”

宋玉娇说:“无论是要饭还是受穷我都认了。”

宋慎俭说:“不行,如果你答应这门婚事,杨副局长能够让你哥到供电所‘脱产’,这样我和你娘老了以后就有依靠了。”

“爹,我也能够养您老。”宋玉娇哭泣地说。

“我有儿子不指望你个丫头片子。”宋慎俭气急败坏地说。

宋玉娇最后向固执的父亲低头了,在陈浩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嫁给了杨涛。

九十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国有企业因为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面临经营困难和亏损,不得不进行重组甚至倒闭,而大量的员工因此而下岗再就业,对当时的工人来说,很多人在厂里工作了很多年,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会格外的难受。但是,在多年培养教育下的员工们,在大局观念和爱国爱企的思想觉悟下,用默默无闻的言行支持了企业的改革。

陈浩把自己的留厂名额留给师傅褚友兰,自愿下岗外出打工,在滨海市一家私人建筑公司做了一名水电工。多年以后遇上心地善良、仙姿佚貌的朱红,后来二人终于结为伉俪,在与朱红共同的奋斗下成就了一番事业。

正在陈浩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杨志伟找到他,拉着他回去喝酒。

陈浩来到杨志伟家里,杨志伟的妻子岳红秀已经整好四个凉菜,杨志伟拿出一瓶菊花老乡酒倒了两杯。

杨志伟端起酒杯说:“陈总,欢迎您来我们家,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杨书记,您太客气了,我受宠若惊。”陈浩说。

“咱们一口到中央,两口到地方如何?”杨志伟问陈浩。

陈浩说:“行,客随主便。”

两杯酒下肚,陈浩拿出玉溪烟给杨志伟抽,杨志伟笑着说:“还是陈总档次高。”

“杨书记,别拿我打趣了。”陈浩说。

“这是真心话。”杨志伟说。

“哎,问你一事,宋慎俭的闺女怎么回村里来了?”陈浩问杨志伟。

杨志伟说:“她离婚了,净身出户不回村里怎么办?”

“她现在干什么?”陈浩又问杨志伟。

杨志伟说:“种她爹留下的地。”

“他哥现在干什么?家庭生活怎么样?”朱红再问杨志伟。

杨志伟说:“他哥已经因公殉职了,老婆带着补偿款和孩子跑了。”

“那宋慎俭夫妇现在怎么样?”陈浩接着问杨志伟。

杨志伟说:“宋慎俭的老板受不了儿子的事情打击就患病瘫了,儿媳妇跑了没多久就死了,宋慎俭没过两年也撒手西去找老伴了,如今连三年坟都上了。”

“这么说宋家她们家就只剩下宋玉娇她们母女相依为命了?”陈浩默默地问杨志伟。

杨志伟说:“开始,玉娇并没有感到生活太难,可渐渐地就不行了,光地里的农活就累得她快直不起腰来了,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赶上农忙的时候,她经常连饭也吃不上。”

岳红秀上菜时看了看陈浩说:“这是报应,谁叫他们嫌贫爱富的。”

“你怎么能够这样说你表舅,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杨志伟生气地说。

“没有我给撑腰,玉娇还不让村里人给戳断了脊梁骨,她们娘俩能够留在村里生活,也算是村民们给你面子,要不早被唾沫星子给淹死了。”岳红秀说。

听完岳红秀的话,陈浩没有再问关于宋玉娇的事情,而是与杨志伟探讨修复再现官渡口。以渡头遗迹旧石复制、旧涵洞改造修复、观景台、自然生态驳岸、河岸鹅卵石砌筑等为主。

杨志伟思忖后说:“咱们‘古渡口’作为曾经的商贸交通要冲,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今它们虽然渐渐湮没在乡村老路上,但是它们曾经的荣光,它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依然在当地代代流传着。直至民国时期,这些渡口还是本地的水上交通枢纽之一,沿岸曾设有不少商铺。

根据《官庄李氏族谱》记载,明代窑村上游‘宿船潭’附近有瓷窑。民国以前苍云山‘芸瓷’碗粗坯做好后,皆转到窑村瓷窑再进行烧制,再经泗阳港、青口港等向海外运输。窑村现在还保存有两处古瓷窑址:一是窑村大桥桥亭下的古瓷窑址;二是东关的古瓷窑址。”

陈浩递给杨志伟烟后说:“随着新时代的交通发展,‘古渡口’繁华落尽,但我们可以另一种方式焕发它的生机。一是推进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尽量保持它的地理原貌,进而将这些古渡口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让沧源的‘义水古镇、槐花之乡’重现新貌;二是将官庄和桃园规划建设成形成旅游休闲打卡地,如‘乡村亲水平台’、渡口湿地公园等,让历史说话,让义水文化焕发新生。”

杨志伟说:“走官马大道,好运自然来。古溪、古渡口,自然也就有‘古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古道连接琅琊、东海等地,南下经窑村过白塔埠入新浦,北上琅琊、德州入京,是一条千年古官道。离古道不远处有古桥遗址,桥墩孔边上的溪底至今还有大松木卧桩,又称睡木沉基,至于古桥建于何时,毁于何时,则不得而知,我推测,这座桥的历史要比东关桥久远。”。

陈浩说:“去年考古工作者在渡头村发掘发现古代渡口遗迹,平面呈T字形,均用不规则、大小不等的青石条板、卵石铺垫砌筑而成,并出土少量古瓷器、瓦片等。据从出土的遗址、遗物特征来判断的话,该遗址为宋代古渡口码头,古时属当地百姓和往来商旅进入沧山县城所必经之地。”

“看来你的功课做得很足。”杨志伟说。

“不做足功课怎么敢与你谈。”陈浩说。

“咱们镇区域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76万亩,林业用地42万亩。辖2个社区、36个行政村,453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45万人。我们村是少数没有脱贫的村之一,我这个村支书汗颜,真是无脸面对乡亲们,如果有人能够帮助我们脱贫,那么我愿倾尽全力满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杨志伟说。

“很好,既然你表态了,那我答应你在你的任期内让宋官庄脱贫。”陈浩说。

“我们村两千人任你调动。”杨志伟说。

“下一步,将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守护文物古迹,传承古风遗韵’,不断增强传统村落的内生发展动力,让传统村落文化惠及当下、服务未来。”陈浩说。

“修复再现古渡口需要多长时间?”杨志伟问陈浩。

陈浩说:“得6个月,通过保护、恢复、整治和提升等举措,真实还原古渡口、古道、古厝等特色景观,呵护与传承好沧源乡愁记忆,打造充满魅力的乡村风韵和深厚底蕴的名村聚落。”

在与杨志伟定下计划以后,陈浩告辞回嘉禾公司,特意从上游河口村碇步桥过河。碇步桥也称石碇步,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桥,是由一组间隔插建在溪水中的方形石碇串联而成,有高矮两个石道。矮道建于清道光年间,高道成于六十年代,旁各有避人石磴。

河口碇步桥东西走向,为石梁、石礅结合桥。桥东段为十丈长的石梁漫水桥,漫水桥部分分三段,每段有宽两尺米左右的石梁架于顶成凹状的石礅上,石呈板状。露出溪底部分高约三尺,石梁刚好嵌入其顶部凹槽内。桥西段为百个石礅组成的长约二十丈的碇步桥。桥由西河口村通向东河口村的河滩上。近来,人们为方便步行,在碇步桥边架起混凝土漫水桥,以接东段的漫水桥。

碇步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学术上称堤梁桥因形状酷似琴键,又名“琴桥”,一眼望去,两排石碇若钢琴上的黑白按键错落有致。碰撞和跌落,在此形成独特的乐章。水量充盈时,远处便可望见激起老高的水花,近些充耳是“哗哗哗”的水声。

碇步桥也称矴步桥、踏步桥,民间称之为跳礅,或雅称琴桥。建造碇步桥,通常挑选比较规整的鹅卵石(溪石)或青石,把它打制成上大下尖、长度在0.5~1米的方块状,多选择在河床浅而窄的地段(根据实际需要)铺设而成。这种桥通常是一步一块母碇,相隔六七步在母碇旁附设一块子碇(或称旁碇),以便于来往行人的避让畅通。这种桥既经济实惠又便于维修,常常附建在拦水坡上,坚固耐用。相对于廊桥,碇步桥比较简单实用,是当地村民出行的便捷通道,它贯通了河东西两岸,通往外面更宽广的世界。

在乡间,行走在碇步桥上,乡民们自觉形成“长让幼、男让女、空手让挑担、轻担让重担”的良好风尚。过碇步桥还是颇能感受到一些冲击力的,百多个石碇同时间激起的水流会让人莫名眩晕,有些游人就在中途呆若木鸡,进退两难。对于走惯石碇步的当地人,一天里可能就不知多少来回,提气纵身,起起落落,不过片刻之间。

过了碇步桥,陈浩沿着西河沿土路南行,约一千五百步就到了邰官庄石板桥。石板桥由简易两条长石板铺设而成,方便劳作耕牧由邰官庄村民自建,宽约一丈,距兴福大桥上游约五六百米,与陈家庄漫水桥是同时代产物。

石板桥所处河道平缓,河滩清浅,水流充盈时,浅浪弥弥,与石碇步是两种风格,石碇步需要马不停蹄而过,石板桥上尽可缓步而行。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还颇得几分韦苏州的情致。青溪中鹅卵石清晰可辨,水沚处牛羊悠闲徜徉。

兴福大桥的建成,村民们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桥。由陈浩捐资,政府与民众合力,耗资数百万院,冬始夏讫,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横亘在翠微河面。远望若长虹落水中,犹带静美之姿。近观若一条长龙卧水面,颇有雄浑之势。从此不分寒暑,无论车马,商旅无虞,学子无忧。过桥北行百余步是官庄小学,溯溪南下十公里之遥则至兰云路。

立于兴福大桥上,尽揽石板桥、石碇步于眼底。水流充沛时,溪流或平缓或幽深或激越,不舍昼夜,如同精力充沛爱折腾的青少年。雨量不充沛时,石板桥和石碇步下游是浅滩,最先感知,露出大片大片鹅卵石,溪底朝天,无奈望天天不语,有种黄土高原的苍凉感。每个季节都有前来游玩的年轻人。“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人生似桥,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