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新农人 第120章

作者:作家tY8lvv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22 15:47:12
最新网址:www.bquge.cn

在陶跃军的带领下,桑峪村的村民们义务建设学校,很快五间标准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建成,学校的能防泥石流的院墙又美又实用,经过墙绘美化后,将视觉冲击强烈的彩色油画风格墙绘融入其中,解锁了墙体彩绘的新风格。

长约百米的彩绘墙上,绘制了许多富有寓意的卡通形象,色彩鲜明活泼,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定格在墙壁上,漫步其旁,宛如在阅读一本中外童话故事百科全书。这样美好的墙绘,既装点了学校,又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陈浩在桑峪村东的一处山坡上晨练,发现一处由十几棵桑树组成的古树群,这些古桑树平均株高在12~15米之间,胸径普遍在60~70厘米左右。其中树龄最长的一棵为500年,最短的也有300年左右,古桑树对于研究桑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爷爷在世时就曾说,他小时候就有这些桑树,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有好几百年。”村主任潘安民说。

“桑树属于硬杂木,生长较慢,且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停止生长,这些胸径60多厘米的古桑树无论从株高还是冠幅来看,都十分难得。”陈浩说。

“人们为促进农业生产而植桑造林,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达100多公顷,现遗存4公顷多,桑树群集农、林、牧于一体,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多功能价值,见证了中国农桑文明发展。”潘安民说。

陶跃军骄傲地说说:“桑树全身都是宝,村民们因久食椹果,年寿逾增。我们村90以上的老者就有10人,80以上的老者则更多,因此桑树又被称为颐寿树。长在桑树身上的桑黄,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桑树的枝、叶、子、根都可入药。”

潘安民说:“桑峪村资源丰富,不仅有桑,还盛产核桃,是我们县核桃主产区。”

陈浩问潘安民:“潘主任,漫山遍野的核桃能够采收多少?”

潘安民说:“不会低于10万斤,路通山门开,我们的农产品再也不怕运不出去了,一条通村公路将这个昔日封闭的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了起来,村里人必会走向了富裕和文明。”

陶跃军分析说:“10万斤核桃以每斤8元计算,就这一项全村就能够收入80万元,再加上柿子和黑枣一级玉米等其他产品的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能够达到了1500多元,比通路前翻了近一番。”

“真好,恭喜你们能够丰收。”陈浩说。

在桑峪村的这段时间,陈浩感触颇多,自打通了水泥路,将山泉引入村里,村里已经娶进了多个媳妇。昔日贫困的光棍村,如今过上了好光景,长期困扰村官儿们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安上了电话,电视能收好几十个台,出门的人多数都骑摩托车,年轻人都用上了手机。

杨红霞夫妇与陈浩谈心时,史文硕说:“盖学校容易,但是改变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很难。”

陈浩说:“桑峪村地理条件优越,只是他们缺少资金,如果有了资金,那么村民们必定会驶入经济快车道,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博击长空,创造辉煌。”

“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杨红霞问陈浩。

陈浩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他们现有的条件,可以搞养殖,这方面我有经验。”

“说说看。”杨红霞说。

“桑峪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养牛羊有有利条件。”陈浩说。

“桑峪村现有217户756人,村里多数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劳动力少,发展养殖困难重重。”史文硕说。

“不怕,养殖不需要出大力,60岁身体好的老人能够养殖工作,只要村里有了希望,谁还会抛家舍业地外出打工。”陈浩说。

“把你想法说出来。”杨红霞说。

陈浩说:“东岭桑槐树和灌木多,能够养殖山羊;西岭草木葱葱,适合养牛;我们可先在这2个岭上试养牛羊,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你们就扩大养殖。”

“好,我支持你。”杨红霞说。

“你怎么支持我?”陈浩问杨红霞。

杨红霞说:“虽然我不是村里的‘两委’成员,但是我这个党员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说服书记和主任同意搞养殖。”

“行,这个事情交给你,我考察选址做准备,咱们齐头并进。”陈浩说。

“可以。”杨红霞说。

杨红霞找到陶跃军和潘安民,陈述利害关系,陶跃军一拍大腿说:“只要你同学帮助我们村致富,他看中那块地方适合搞养殖,村里无条件批地给他。”

“在工作上还需要你们鼎力支持。”杨红霞说。

陶跃军豪气地说:“只要能够为村里致富,要我半条命也给他。”

杨红霞把陶跃军的原话告诉陈浩,陈浩激动地说:“三年之内我如果不能让桑峪村的经济翻两番,我就不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

“你有什么条件就提出来,我们必定满足你,就是不能满足你也坚决不拖你后腿。”杨红霞说。

“我要20名工人,他们要年富力强,这些人我给他们开工资,保证不会亏待他们,他们跟着我干必定比外面挣得多。”陈浩说。

“好,我让陶跃军给你招工人。”杨红霞说。

经过陶跃军和潘安民的挑选,他们在村里组建了一支20人的队伍,队伍里有5名妇女,其中一人还会开拖拉机。

陈浩在储能集装箱房外的空地上问村里人:“有没有会电焊的?”

“有。”一个年约四旬的黑壮汉子说。

“你叫什么名字?干过多少年焊工?”陈浩问黑大汉。

黑大汉说:“我叫潘石屹,干电焊10年了,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今年我就没有出去,在村里修路盖房子。”

“潘师傅,我给你几个人,你负责焊柱子和埋柱子,要求你20天按图施工,把所有柱子栽埋好,而且不能延误工期。”陈浩对潘石屹说。

潘石屹看了看图纸说:“保证完成任务。”

陈浩指着一个干净的妇女问:“你叫什么?”

干净的妇女说:“我叫韩山梅。”

陈浩对韩山梅说:“你负责所有人的伙食,他们工作劳累,每天必须保证干活的吃到8两肉,而且要每天开两席。”

韩山梅说:“我保证变着花样让大伙吃好。”

“会开拖拉机的那个女的叫什么?”陈浩说。

一个健美的妇女出来说:“我叫高妮。”

陈浩对高妮说:“你一会跟我去县城买车。”

“嗯。”高妮答道。

陈浩对其余的工人说:“你们听潘石屹的,现去挖坑。”

“好的。”工人们答道。

陈浩安排完,驾车带着陶跃军与高妮等人去县城,牧马人一路高速驶向冀县县城,风驰电掣的红影划过山乡的大道,陶跃军和高妮激动不已。

两个小时后,陈浩来到冀县机电商场,买了一辆农用四轮和两辆三轮翻斗车,并现场给两辆农四车挂了牌照,由高妮开着拉着角钢和管材以及小移动柴油发动机先回村去,随后陶跃军与马绍全两人两辆作伴开着三轮车拉着货物回桑峪村。

陈浩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提前来到火车站接任雪莹,接到任雪莹后陈浩买了一扇猪肉和几十斤羊肉以及两大桶散酒。

任雪莹开车来到桑峪村后,陶跃军与马绍全还没有回来,陈浩把一半羊肉给了杨红霞,一半羊肉给了梁训。把猪肉和散酒卸下交给韩山梅,韩山梅立即把肘子割下,又把排骨剔出来,准备晚上做红烧肉、水晶肘子和清炖排骨。

陈浩打开储能集装箱房上的射灯,与工人们在露天喝酒,这些淳朴的乡下人个个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他们频频向陈浩敬酒。

翌日早上,工人们喝着肉汤吃着烧饼,就着辣椒咸菜。

韩山梅给陈浩和任雪莹送来荷包蛋,陈浩笑着说:“谢谢你!”

韩山梅说:“不用谢,这是我该做的。”

餐后,陈浩和任雪莹换上工作服来到施工现场,他对潘石屹说:“潘师傅,你加工预埋件,我带人干活,这样两不误。”

“行。”潘石屹答道。

一天的时间潘石屹加工了三百多个预埋件,陈浩则焊好了单柱和组合柱样品,陶跃军与马绍全拉回不少水泥、砂子和石子。

收工后喝酒吃饭,陈浩在饭桌上把明天的工作向陶跃军等人交代明白。

半个月以后,东岭养殖场围栏柱子竖立完,陈浩命人转到西岭竖立柱子,西岭柱子竖完转回东岭安装美格网。

美格网安装完毕,潘安民带人建设圈舍,就这样不到两个月东西养殖场建成。

从叶家台运来的牛羊进入围场“安家”,陶跃军和村民们高兴地燃起了鞭炮,响彻山野的鞭炮声昭示着未来的希望能够与梦想齐飞。

陈浩对兴高采烈的陶跃军说:“陶书记,以后村民们的‘秸秆’有了大用处,喂养牲畜的利润比做柴火翻了数倍,花生秸和地瓜藤蔓以及玉米秸秆变成饲料升值了,以后桑峪村致富有望了。”

陶跃军说:“陈总,这一切都要感谢你。”

潘安民问陈浩:“陈总,这千只羊与一百多头牛国家有补贴吗?”

陈浩说:“有补贴,不过各地的补贴不同。”

几百人围着围栏看牛羊,杨红霞默默地来到陈浩身边,陈浩朝他点头微笑,二人为养殖场的管理员在物色合适人选。

潘安民已经不再年富力强,陶跃军要负责村委的工作,二人都不是最佳人选,最后他们个目光不约而同地盯上潘石屹和高妮。

二人会意来到陈浩的临时办公室,任雪莹给二人泡了一杯茶,杨红霞品着香茗陷入沉思,陈浩默默地抽起烟来。

杨红霞说:“我们不缺干活的,但是缺少懂养殖技术的人。”

“让李凤霞支援我们,她离这里近,可以常来指导工作。”陈浩说。

“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的人才。”杨红霞说。

“梁训已经15了,但是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你要对他进行特别教育,争取早日让他达到初中文化程度,将来也许会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陈浩说。

“梁训聪明伶俐,我有信心早日让他成长为有用的人。”杨红霞说。

“你们没有自己的孩子,可以与梁训组成特别的家庭。”陈浩说。

“我看得出来,文硕喜欢梁训兄妹,要不她不会想父亲般的给与他们关爱。”杨红霞说。

“我和任雪莹很快就要回去了,临时由你暂时负责和监控养殖场的一切,我想陶跃军和潘安民会支持你的,毕竟二人为村里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很多。”陈浩说。

“村里回来上学的孩子很多,我们夫妻俩教授四五十个孩子小学至初中的课程,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了,恐怕没有精力再管理养殖场,我建议你或李凤霞派人来支援我们一年。”杨红霞说。

“可以,我马上联系李凤霞。”陈浩说。

一周后,李凤霞支援桑峪村的养殖技术人员赶来,陈浩在梁训家里吃饭,梁训拿出自己没有舍得吃的羊肉炖了一大锅。

任雪莹教梁训做菜,梁山妮在一旁学习,很快任雪莹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惊羡了梁训兄妹,小梁亮高兴地坐在桌边不忍动筷夹食那些雕花。

陈浩笑着说:“吃吧,都是你们的。”

梁山妮学会骑自行车以后,陈浩准备离开桑峪村,梁亮的哭声在揪陈浩心,陈浩一遍遍地安慰小梁亮,梁山妮抹着泪水对弟弟说:“叔叔还会来的。”

陈浩伸出手说:“梁亮,叔叔有空一定会来看你们的,咱们拉钩。”

梁亮伸出小手与陈浩拉钩,破涕为笑地说:“叔叔,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梁训兄妹跟在车后送陈浩等人上路,当任雪莹驾驶轿车驶上大路,兄妹三人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去的车辆,大声地喊:“叔叔,记得来常来看我们!”

陈浩眼含热泪坐在车里,这时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希望向梁训兄妹这样的孩子,以后能够无忧无虑、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成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