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造帝国 第76章 试炮

作者:鲁格道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0:47:0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首先呢,得挑选品质上乘的硝酸钾、硫磺以及木炭当作原材料。这些个玩意儿还得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预处理手段——比如说粉碎、筛选等等,如此这般才能保证原材料质地匀称、易燃性良好。

完成这一步之后再把预处理完毕的各种材料按特定的比例搁一块儿搅匀;接下来,让搅拌好的原料跟适当分量的清水掺和到一起进行湿炼处理,整成那种有点硬度的小颗粒状物体;

最后则需要把造好粒的东西送进烘干机里烘一下,这么做既能去除潮气,又可以改变一下物质本身的属性啥的。

对刘培战及其团队而言,试炮的那一天绝对称得上是意义非凡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长久以来付出的心血马上就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为此各个部门的头儿全都跑过来凑凑热闹,后勤部部长葛琪儿、工程部部长葛青、装备部部长周小飞,不过有个人倒是没露面,谁呀?罗飞呗!相比较于这个大炮,罗飞明显更在乎自己的生意以及跟县尊大老爷之间的关系!

今天试炮的结果对于评估火炮的性能和未来的改进方向至关重要。

在这次曲射试验里,那门 75毫米通用火炮的发挥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尽管经历了十几轮炮击,它终于还是击中了目标,但这样的成绩显然离我们预期还差得太远。毕竟如此多轮尝试才勉强成功一次,足以说明这门炮目前的精准度相当不尽人意,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而实心弹之所以射击难度大,原因或许就在于其受多重因素限制。像是风力、角度及距离等等这些外部条件,都会对其实战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若想切实提升该火炮的精确度,恐怕就得从改善其瞄准机制、提高炮弹生产质量以及精进炮手射击技巧等方面下功夫了。

至于燃烧弹这边,其试验成果同样暴露出一系列待解决的难题。比如火捻会在炮弹发射时被甩出,直接致使炮弹无法正常引燃。显而易见,这种情况意味着炮弹本身的结构设计很可能存在一定瑕疵,必须尽快加以改良,从而有效保障火捻的稳固性与燃烧弹整体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针对燃烧弹具体的引燃机制也要展开更深入细致地钻研探讨,力求增强其在真实战场环境下的实效性。而且还不敢全装药,因为铸造的燃烧弹弹壳承受不住火炮的高膛压,所以只能使用减装药来发射,所以射程很近。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直射试验中,火炮犹如一条咆哮的巨龙,喷吐出炽热的火焰和致命的炮弹。它那惊人的射程竟然达到了 1公里之遥!这个成绩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不已,仿佛看到了未来战争中的无限可能。毕竟这个时代的火炮射程也就才1.5公里左右,而且能打1.5公里的都是些重炮,红衣大炮等,他们的重量可比自家的通用火炮重多了。

然而,当所有人将目光转向炮射霰弹时,情况却变得有些复杂起来。原本在无铠甲保护的目标面前,霰弹展现出了强大的杀伤力,可以在短短 300米内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一切。但遗憾的是,一旦敌人穿上坚固的铠甲,霰弹的威力便大打折扣,有效射程骤降至仅有区区 200米。

这一现象表示炮射霰弹在面对装甲目标时显得力不从心。要想突破敌方厚重的防御,必须寻找更为犀利的武器或者对现有的火炮进行改良与升级。或许可以研发一种新型的弹药,具备更强的穿透力;又或者重新审视火炮的结构设计,以求提升其对装甲目标的攻击效能等。但目前来讲,有甲目标在200米用燧发枪打可是打不穿的。炮射霰弹能打穿,不错了……

总体来说,刘培战对于此次试炮的成果内心深处还是颇为认可的。尽管其中尚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但这场实验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数据资料以及实践经验,这些都将成为引领后续研究取向与改良手段的重要基石。凭借着持续不懈的尝试探索与精心调试,他们必能循序渐进地提高火炮的整体效能,让它更完美地切合战争舞台的实际要求,从而给予军方更加强劲有力的炮火支援。

“很好!“刘培战喜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紧接着唤来周小飞询问:“那么,此炮的制造成本究竟几何呢?“当着众多部长们的面,周小飞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然后开始数起手指来,最后估摸出一个数字——大约需要 1000两白银吧,毕竟铜材实在太贵了!还附带炮车,炮架,发射药,炮弹,燃烧弹,驮马,仓库房等等……

“嗯“,刘培战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心里暗自思忖着:这价格确实有些高昂啊!连我们自己生产都如此昂贵,如果能够进一步研究并简化工艺流程,或许价格就能降低一些。不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要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铜矿资源才行。

回想起上次剿灭水匪所缴获的财富——有整整一千两黄金、五万两白银以及两万枚齐刀币铜钱。经过各个部门部长共同商议和表决后,最终决定向陆战队拨款五百两黄金和两万两白银作为军费支持;至于那些铜钱,则全部划拨给了陆战队使用。即便如此,这些资金也足够制造出许多装备了。

刘培战接着叮嘱道:“加快速度制造,总共需要造出十门来。但预算方面还得再压缩一下,前提是不能影响到武器的整体性能,可以想办法让成本更低廉些。“

听到这话,周小飞回应说:“好的,中队长,我会尽力尝试的。“在这种正式场合,他还是选择尊称刘培战为“中队长“。

紧接着,刘培战计划前往试验田视察一番。因为他和罗飞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深知只有农业繁荣昌盛,才能够有更多余力去推动工业、军事工业的进步,并打造出一支强大无比的军队,从而在这个时代拓展领土、建功立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