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明开始的大明第二帝国 第50章 朱和圣的安排

作者:折木灰太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8 12:33:5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阳历一六八九年,宣武二年四月十五日。

南直隶,应天府。

叮铃铃!

踏踏!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后果自负!”

在一阵阵马蹄声、铃铛声和传令兵的呼喊声中,快马踏入了应天府城门。

随即,那个传令兵又扯着嗓子大吼着。

“捷报!捷报!”

“我军大捷啊!”

“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明北伐军大破伪清!光复皖北和北南直隶!击毙伪清南征军主将纳兰容若和图海二人,歼灭伪清南征军数十万!”

“大明陆军大获全胜!”

早在应天府城门翘首以盼的应天市民们在亲耳听到这份振奋人心的消息后,也开始互相拥抱,疯狂欢呼。

“大明万胜!”

“帝国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年!”

在应天府城门附近的百姓们的一声声喊叫声和惊叫声中,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座应天府,这座大明第二帝国的临时陪都彻底沸腾了。

这等功业,要是在宋朝真宗之前,皇帝肯定是要上泰山祭拜一番的。

不过,说来也奇怪,为什么宋朝之后的皇帝立了天大的丰功伟绩也不肯去泰山呢?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和唐高宗李治,这四个曾经立过丰功伟绩的帝王都在泰山进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当然,去过泰山的外加一个宋真宗赵恒,这个皇帝听说没什么大的功绩,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成为了华夏第五个在泰山祭拜的皇帝。

大明第一帝国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貌似就没有去过泰山,而是在应天紫金山祭拜。

也许是太祖不喜欢吧。

不过,这不是重点。

在应天市民的簇拥下,传令兵也只得放慢骑行速度,都是帝国的子民,又不是什么下等民,万一随便一撞,撞死了哪个大人的家眷就不好了。

更何况,都到了应天府,就没必要如此快了。

享受这种快感也好啊。

“都让让,都让让!我这是要送到金銮殿的!”

于是乎,这个传令兵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百姓的簇拥当中摆脱出来。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后果自负!”

“大捷!”

喊着这几句话,传令兵一路骑马来到了皇宫门前,直到见到皇家侍卫后才下马。

当然,帝国的文武百官也在皇宫门前,等待着传令兵把这份捷报送来。

文武百官簇拥着传令兵一路冲过了数道大门,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甚至有一大堆上了岁数的老臣都忍不住在喉咙咳了好几口兴奋的老痰。

被簇拥的传令兵更是满脑袋冷汗,虽然帝国刻意宣传皇帝官员亲民的形象,让不少人认为文武百官和皇帝都很仁慈,但是这一大帮人可以说是帝国金字塔顶端的食利者,站在他们身边都要汗流浃背了,更别说他还被这帮人簇拥着。

就这样,这个传令兵在接受完检查之后,开始一路小跑,见到大明的圣君朱和圣之后,立刻就滑跪到他面前。

当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开始沸腾了,他们开始将那个传令兵团团包围,被包围在正中央的传令兵急得说不出话来。

见到这个传令兵如此窘相,朱和圣开口了。

“诸位爱卿,稍安勿躁!”

听到朱和圣的话,这帮文武百官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原位当中,丝毫都看不出刚才有多乱,这大概就是帝国的官僚吧。

经过琉球的扩地之喜后,朱和圣对于前线战事的捷报也开始冷静了不少,甚至认为这就是帝国将士应该的。

因此,朱和圣大抵就是全场最淡定的人吧。

他明白,以后类似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就因为江淮战事而大惊小怪,没有圣君之姿。

“说吧!”

朱和圣大手一挥,开始洗耳恭听。

刚才还有些无所适从的传令兵慢慢抬头,努力的调整呼吸,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双膝跪地,认真地读起了李定国的奏折。

“臣帝国兵部尚书李定国向陛下问安!”

“宣武二年二月末,臣率领大明北伐军十五个师二十万兵力于淮河南岸北伐,与伪清小股部队交战,损失极小。”

“第三十六旅突入伪清顺治江淮防线之漏洞,不过几日,速夺伪清重镇徐州,缴获伪清军械粮食物资无数,为报伪清历来屠戮汉人之仇,第三十六旅全体官兵与徐州百姓一同屠戮满城,三日不封刀,可谓是大快人心!”

“此后,炮兵部长杨志华提出摊牌计划,决议使用新战法,经臣等商议,允许杨部长使用新式战法对付伪清,杨部长于三月十日对宿豫和蚌埠两地进行火力覆盖,不到一日,大破伪清的顺治江淮防线,我北伐大军兵分两路,左路军由陆军大臣刘文秀率领,向西北进发,右路军由孙川庭将军率领,向东北进发,新编第三师自由行动。”

“宣武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我大明北伐左路军巧用伪清主将图海与纳兰容若之间的矛盾,兵不血刃夺取萧县。”

“此后,锦衣卫与当地绿营于亳州城发动起义,歼灭亳州伪清八旗部队,彻底堵住伪清图海部向西北撤退的后路。”

“宣武二年四月六日,我大明北伐左路军总指挥刘文秀于亳州和淮北两地设伏,彻底歼灭伪清主将图海所率八旗,伪清主将图海本人也被击毙,不过一番时日皖北全境光复。”

“宣武二年四月九日,我大明北伐军右路军总指挥孙川庭彻底堵住丰县,阻断伪清绿营向东北撤往山东的退路,四月十日,伪清绿营官兵于冲锋途中投诚,与伪清八旗督战队交战,左路军总指挥孙传庭趁此大好时机,歼灭伪清绿营官兵无数,击毙伪清主将纳兰容若,只不过,有一部分绿营官兵逃亡,但北南直隶还是光复。”

“此次江淮大战,我军共歼灭伪清官兵三十五万六千五百多人,一共击毙了伪清官兵十五万六千三百多人,俘虏伪清官兵二十万零二百多人,其中有七万余伪清官兵因为缺少医药不治而亡。”

“我军共计伤亡两万零八百多人,一共有九千多人阵亡,将近一万一千人受伤,有一千多人不治而亡,两千多人残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臣等泣血江淮,望陛下示!”

“快哉!”

朱和圣从龙椅上起身,龙颜大悦。

本来以为大明北伐会有过多波折,毕竟那伪清南征军是伪清的精锐部队,还有伪清的顺治江淮防线,更是坚不可摧,但他没想到此次江淮大战竟然如此顺利,大大出乎意料啊!

伪清南征军主力尽丧!

顺治江淮防线一日被破!

皖北全境光复!

北南直隶全境光复!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文武百官皆俯首恭贺,一为大明,二为自己,整个江淮大战都有他们的参与(捐银),尽管史书上只会用用群臣无异议一笔带过自己和自己的付出,但这勉强也算得上青史留名了。

要知道,陛下年轻有为,才十八岁而已,以后还怕没有上史书的机会吗?

“来人,传朕旨意!”

“皖北和北南直隶不法官吏可在大明陆军主持下进行审判,贪污腐败者杀!尸位素餐者杀!背弃大明者杀!知府人选由内阁拟订后再做选拔。”

“兵部尚书李定国回京述职,暂缓北伐事宜,此次江淮大战中的十五个师暂由陆军大臣刘文秀节制一些时日。”

“各级军官士卒依功封赏!”

“阵亡将士皆入武魂祠,向阵亡家属发放抚恤金,阵亡兵士家中子女可放宽入学政策,胆敢贪污抚恤金者,杀!切记!不要让他们流了血又寒了心。”

“大明光复失地千里,此乃普天同庆之日,准,帝国臣民休息五日,调休四日,各地农具休息半日,调休一日!”

听闻此言,太监全小焕提笔退下。

“陛下仁爱!此乃大明之福!万民之福!”

“陛下圣明!”

“陛下仁爱,唐皇亦不能及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再次大喊,向龙椅上的朱和圣俯首跪地。

文武百官无不感慨他们的陛下有好生之德,竟然如此宽待大明百姓,这分明就是当代的唐皇啊(李世民)!

又让帝国的子民调休!

众所周知,调休也是陛下发明的好政策啊!

调休就是好!

尽管,调休在大明上下经过了一番讨论。

但不管怎么说,调休总比不调好,反正倒贴的拿昆仑奴来补,大明人民的调休,昆仑奴就帮忙多干一点吧。

要知道,调休是一种灵活的工作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帝国子民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提升帝国子民对帝国和陛下的忠诚度,绝对是一个好政策。

不过,重点应该不是这个,重点是,大明获得了第三次江淮大战的胜利。

几十万老兵的伤亡被俘,对伪清来说可是重击!

伪清已经时日无多了!

而大明拥有数十万精锐火器部队,待陛下一声令下,北伐大业可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