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开始追风逐浪 第77章 陇省又多了一个典型!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4 02:04:4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说(hu)服(you)了马文山,宿建平回到麻织厂后,赶紧叫牛育森过来安排建职工宿舍的事。

“厂长、咱盖多少间宿舍啊?以四人一间算,三十间差不多就够了!我看直接盖两层楼四十间合适。”

“四十间?不够!按每层三十间盖三层的标准来盖。”老牛的格局还是小,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项目,他就想盖个小二层?这不白费口舌了!

“九十间?我们厂也就一百来号职工,两人一间宿舍都用不了这么多房间啊。”

“就按九十间盖!一层和二层做宿舍,三层当招待所。现在我们厂子的规模上来了,有很多业务联系需要,人家业务单位来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这多不方便?再有、之前的那一排宿舍先别拆了,等新宿舍盖好后、翻修一下改造成办公室。我感觉、明年我们厂的规模有可能近一步扩大。”

“原来顺带着要盖招待所啊?那就合适了。咱们厂确实需要个招待所,不然来个人都没法接待。最近老有别的厂子的人打电话过来说要到我们厂来参观学习,我还没法安排。

厂长我们是不是顺带着再盖个小食堂?这样接待人的话更方便一些。”经宿建平提醒,老牛立刻举一反三,想要再附加个项目。

“小食堂?这个就不要盖了!我们厂不设小食堂,不管是厂领导还是接待的客人一律在职工食堂管饭,职工食堂做什么就吃什么。”

“啊?这样的接待标准是不是有点太寒颤?”

“老牛、小食堂的口子不能开。你可能觉得开个小食堂耗费没多少,还能挣面子,但实际上这玩意很容易变成无底洞。你知道的咱们厂级别低,随便来个业务单位,人家的级别就会比咱们高。一旦我们开了小食堂,乱七八糟的单位一来咱新寨,准会到我们厂里的食堂来吃,你说到时候咱是接待还是不接待?

给正经的业务单位来的人管顿饭没啥,我怕的是有了小食堂后咱们厂成了人打秋风蹭饭的善堂了!只要没小食堂,咱处理这种事就会灵活很多。一般的人,最多也就给他管个员工餐,他爱吃不吃!真正有用和级别高的,咱再想办法呗,活人还能被尿给憋死?总之不能落人口实!”

随着经济的活跃,吃喝风很快会大范围普及。以前不到一定级别的单位,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大吃大喝的范围很小。以后乡镇将是被大吃大喝的主流场所,有些乡镇企业甚至就是被吃跨的。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宿建平干脆利落的否定了老牛的馊主意。

……

“人报的记者明天就到了?他们过来要留多长时间啊?我们厂的接待条件很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

有些事就不经念叨,前几天还正和老牛谈接待人的事,结果没几天宿建平就接到了地区宣传处的电话,说人报的记者组要来新湾麻织厂采访。

那可是大央媒啊!人来了、万一要住宿的话,宿建平都不知道怎么安置,公社又没招待所。

“他们的具体行程,还没法确定,很可能会住一两天。这样吧、我们联系地区水泥厂,记者组的住宿事宜由他们来解决。这次人报记者组来采访报道的事级别很高,是为了宣传咱们省重点典型改革事件和人物,宿厂长伱是被采访的重点一定要做好准备!”

被采访的重点?这不就是被树立成了典型人物吗?宿建平接完地区宣传处的电话,脑子楞了一会才恢复正常。典型先锋人物,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一定全是好事啊。

第二天,人报的记者组就到了麻织厂。本以为他们过来以后,会走很多过场,没想到人家来了之后,直奔主题。带队记者刚一照面,就给宿建平说,要先对他进行单独的专访。

“宿厂长、我们知道你不但是社办工厂的负责人,还是作家。去年的时候去过前线采风,你在前线采风时写的两部作品,影响力非常大,对前线将士们鼓舞作用很是明显。要是前线的战士们知道,他们喜欢的作家还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改革先锋,我想这对他们的鼓舞作用会更大。能给我们说说,你是怎么看作家和改革先锋这两重身份的?而且怎么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哪?”在宿建平简陋的办公室里,人报的记者拿着笔和纸简单的开了场后就开始了她的采访。

“这两者之间本身就不冲突吧?据我所知、自古以来作家这个身份就很少有专职的。而且、创作本身就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当下我们的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我现在算是有幸在这场变革中的最前线,这无论对我的个人创作还是人生经历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果能力所能及的为这里的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做点事,这是我的幸运。好在、就目前而言,似乎目前所做的事是在正确的轨道上,我希望以后厂里的业务能再好一些,再多增加点收入,让职工的待遇再好一点,让种植亚麻的农户们收入再高一点。”

“宿厂长还真是一个谦虚的人,那我想问一下,你是如何规划你们厂的业务的哪?你希望做到什么程度?”宿建平一番似是而非的回答让对面的女记者只皱眉头,这家伙看似说了一堆,但好像没说什么爆点内容,没有锐气啊,她的加把火!

“具体做到什么程度,这得看具体的市场表现!不过有一点我们的思路是明确的,那就是深耕麻纺产品,近一步增强我们的特点和竞争力,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在市场中立足。从外部环境来看,我们陇省中部地区,是有着做大亚麻纺织产业的基础的,而且做大亚麻产业也是能普惠性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的手段之一,我们希望能在人力和资源的优势方面做足文章!”

又是个说了就像没说一样的回答!作家果然不像农民朴实,弯弯绕绕太多!

“宿厂长、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陇省出了全国第一个万元户,那你觉得在你们麻织厂的带动下,像你们新寨公社是不是也能出几个万元户?”

不错、全国第一个报道出来的万元户就是陇省的。要不是穿越后看了报道,宿建平都不会相信这事。万元户这个概念也是从那篇报道中出来的。

“万元户?我相信不管是我们新寨、还是任何全国任何一个公社,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是大趋势。当然什么时候会出这个我不好推断,不过我敢肯定、这一天会越来越近。”吹风者这事你还是找别人去吧!反正咱不干这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