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第41章 最后的准备(下)

作者:豆雨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4 01:58:4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六月十四日夜,金国汴京皇宫。

完颜守绪在看御书房批阅奏章,当他看到许州昌武军防御使,行枢密院经历官苏椿的奏章,不由认真阅读起来。

臣苏椿谨奏:

自銮舆南下,蒙古进逼,山东等路红袄军杨安儿、李全先后作乱,海、楚二州沦陷……

海州之地,东临郁洲岛,西接徐、邳,南扼旴、楚,北控沂、密。惟圣意传达,臣仰赖威灵,收复失地,山东之地亦可传檄而定,之后可北望河朔,亦可从海路联接金国故地,图复旧业。

名士宋九嘉,字飞卿,河东北路景州人士,崇庆二年进士,能政能文,甚为时望所属,现退隐昌武。臣举荐其复出,为海州等路民政主官。

义士李天秀、字颖宝,由南宋归正我朝,天资仁厚,满腹经纶,又智勇双全,实乃贤才。由昌武军节度使粘葛仝周、臣苏椿、昌武军刺史武监军商议,于五月共同保举其为昌武军万户,陛下用人,当不拘一格,臣再举其为此次东征副帅。

惟陛下审察!

完颜守绪看完,想起苏椿在许州待了五年有余,也明白了苏椿是主动请缨,争取报国立功的机会。

还推荐了宋九嘉、李天秀二人,宋九嘉他是知道的,想复出也正好可以顺水推舟。

只是觉得李天秀何德何能,一个归正小卒,能从昌武防城军内一举提拔为万户,刚满一月又要被再次推举为苏椿副手,这简历看着就有猫腻。

完颜守绪虽外示宽宏以取名,实则用术取人,他产生了见一见李天秀的想法。

完颜守绪面对近些年战事不断失利,也想有所作为,扭转一些局面。

他想着用人之前必须当面考校一番,因此特地批注,叫苏椿、宋九嘉、李天秀带领部队到汴京外围驻扎,三人进京面圣,再当面册封。

又叫来内侍官,吩咐将加盖印玺的旨意明天一早加急传达。

当天晚上,李天秀与李冶、宋九嘉、孙武、李宝等人在一起在许州府邸内商议要事。

李天秀先是提出要变卖宋九嘉府邸田产,最好是打八折卖给姚渊、姚枢父子,铸币不够,可收取大量金国会子,也相当于卖二人一个人情。

宋九嘉考虑一番后便同意了,表示会花一两天时间处理好,在出发前办妥。

李天秀又提出,之前想着等前往海州,稳固地方后,再亲自回到德安府接走亲人,但经过反复思考,认为那样不可控因素太多。

他表示海州之行一旦启动,草业初创,各项事务都离不开人,自己作为计划发起人,团队主心骨一旦长时间离开,极不利于发展。

他的意见发表后,宋九嘉、李冶也认为此举不妥,当有所改变。

最后李天秀又抛出自己的计划:

“吾计划兵分两路,待出发之日,吾与苏椿元帅带领大部队东进计划不变,之后在泗州驻留等待数月,等待李全与南宋开战后,再伺机而动,偷渡淮阴,顺淮河入海,图谋海州。

同时派出一支心腹小队,潜回南宋境内,将德安府的亲朋好友全部接到扬州,赶在大队人马在泗州驻留期间,与安排在扬州的察子接头,想办法将家眷队伍接应到泗州汇合。

仁卿兄在沿途长江一线各大城,还可以想办法寻找一些懂得牵星术和航海技术的人才,想办法聘请过来。”

宋九嘉与李冶听完后,相继提议,完善了一些细节。

李天秀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

“只是这次南行小队,带路人选不太好办,李宝年幼,遇到突发情况往往难以考虑周全,若孙武带队,一路上与江湖人士、绿林好汉、兵痞流氓打交道应无问题。

但面对途中各地官员,孙武可能缺乏相应手段,从德安府至扬州这一路,水路需经过各城关卡,必然与各级官员打交道,接受审查,缺乏一个能拿主意的谋士。”

这时李冶也明白了李天秀的想法,他知道李天秀属下的情况,就是缺乏能独当一面的文人,遂主动提出:

“天秀勿忧,为兄愿意加入南行队伍,顺便领略沿途风光,只是这参谋军事、探事司等相关事务,就分身乏术了。”

李天秀见李冶主动接招了,也就借着台阶下来,他一边感谢,一边还提道:

“秀在此谢过李大哥了,此行一路要点及应对措施,吾稍后详细交待,李大哥这一走,相应事务吾会亲自抓好的,只是我还想着这次东进之前,会到汴京招揽一些仕途不畅的文人、落第士子等等,不知道兄有无合适人选。”

李冶想了想,回答道:

“吾在汴京等待面圣、选官期间,也结识了不少文人士子,其中合适的落第人选有二。

其一李汾,吾观其谈兵论史、策划军务颇有见第,虽屡次落第,但因诗名被名流共同推荐,获得了史馆书写的职位,后因讽刺上级编修官不懂史学、甚至连史家体例也弄不清楚,最后被迫离开了史馆。

对这件事,遗山先生元裕之和刘祁二人都相当同情李汾。刘祁曾深刻指出官场风气恶薄,做官者眼生于顶,连老朋友也不认。

其二王郁,落第后游于京师诸名公之间,受知颇深。吾所交最深者王郁也,王郁游从最久者李汾也,此二人应该尚在汴京逗留,以谋取前程。”

李天秀询问:“此二人脾性如何,由汝写下书信,吾出面招揽成功的几率可大?”

“此二人均怀报国之志,亦有贤才,又苦于无人赏识,若吾向二人去信,写明缘由,天秀亲自带信前往,再以礼相待,招揽成功的机率是极大的。”李冶回答。

李天秀当即拍板道:

“夜已深,那李大哥待会便留信两封,南行之事,吾计划给予经费五千贯,明日找商人黄元兑换成南宋交子,再找一支近期走南宋商路的商队,将南行小队加入其中。

考虑到过境时人手越多遇到的盘查就越严,吾认为由兄及孙武二人,带领两个中队十八名兵士随行较为合适,这都是从南宋战败投降金国的士兵,返回家乡更容易。

李大哥认为人数是否足够,计划是否妥当?”

李冶想了想,自己虽是金国进士,但没有到钧县上任,算不得数,以文人身份南行危险性不大,遂即表态:

“天秀考虑得很细致,为兄听闻南宋治下尚无大乱,较金国更安全,队伍又是轻车从简,只要不是被山寨土匪盯上,与南宋官员打交道的事为兄会处理好。”

李天秀最后向恩师宋九嘉告退,安排李宝回去休息。

他又与李冶、孙武单独到一处房间,秘密商议了南行队伍如何拉拢航海人才,以及到达扬州后,与察子接头地点,标记及暗号等手段。

几人长谈至夜深,方才各自离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