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周 第32章 第〇一六章:锋芒(下)

作者:元祇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3 01:47:21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巫景缓缓点了点头。

哪里只有一言?深思这孺子的回答,几乎可以同自己坐而论道了。

这孺子,顽劣是顽劣了些,如昨日那般不知轻重的杜撰,居然难得的让自己动了火气。但他每有奇思妙想,连自己都能深受启发。这在整个周邦,同样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至于另外的叔襄,其实还没有完全明白。但是,长兄由此阐述开来的事实,能和子丰的道理完全验证;至于巫景夫子,能让他听得进去的绝对不止一言。

别的不说,夫子自己,不就是子丰所说的、以婚娅所纳的他族之英才吗?虽然是主动先来周邦的,但娶了周族之女,生下的女儿又嫁到周族宗脉之后,夫子也差不多融入了周族。

这两位周邦最具智慧的人,都被子丰的道理折服,完全可以证明长兄前时的猜测。

子丰之才,必有天授。

……,……

回到宗宫卿事寮,叔襄把公子丰叫到身前,深深的打量了他片刻,从袖中掏出三枚散简放在几案上。

正是公子丰前时在宗庙写的那几枚。

公子丰没想到,这事居然还要被拿出来说事,连忙笑着赔罪道:“三兄,这真是一时戏言,夫子也以鸠杖责罚过了。当然,劳烦两位兄长费心费力,乃丰之罪过。”

“戏言之事不谈,”叔襄把散简摆正,向公子丰示意,“我要问的是这书法。”

书法?公子丰看向竹简,心中顿时一惊。怎么忽略了这件事?

都怪自己那会在想着巫景的事情,又已经很久没有习字,下意识的用上了大篆的笔法。

这种错漏,或许能瞒住三兄叔襄,却绝无可能瞒得过长兄世子昌。

毕竟是经纬天地,道德博闻的未来文王啊……

虽然大致明白,很可能就是这大篆笔法引起的关注,但公子丰还是想挣扎一下。

“久未习书,笔法不免生疏,让三兄失望了,”他小心翼翼的说道,“然,之前三兄曾允我暂停习书,如今奈何以此相责?”

到这会都不愿坦白?那叔襄也懒得回答,静静的看着这位幼弟。

公子丰只好继续加码:“三兄既不能原宥,丰知罪矣。近期若得闲暇,一定求教三兄,勤加练习。”

居然还敢提什么求教?叔襄忍不住咬了咬牙,颇有抄起身边鸠杖的冲动。

明明有这样一笔好书法,偏偏装模作样的跟着自己习书,显得自己像个无知的妄人!

他能理解巫景夫子为何失态了。这竖子,有的时候何止轻佻,简直可恶!

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叔襄和缓的说道:“你要习书,愚兄是没能力教了。每思及过往,既愧且惭……不过,巫景夫子责打你的鸠杖,愚兄恰好也有那么一柄,或可教你好好说话?”

公子丰顿时明白,事情已经完全暴露,他的潜意识中涌出一阵惶恐。

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当即长揖到地:“丰知错!书法之事,必尽言之!请三兄垂询。”

“坐!”叔襄一指几案对面,“我且问你,此书法可曾掌握?”

“大致已经掌握,”公子丰回答,继而觉得话不能说得太满,毕竟这时代有太多后世失传的生僻字,于是又补充道,“或有僻字未曾识得。”

“此书法,可有既成之规范?”

“有之。”

“依规范,此书法可否推而广之?”

“可。熟悉规范,不难掌握。”

何止是不难掌握,或许还比他学习时更加方便。毕竟这大篆,就是周人把金文做了统一规范后形成的。不仅如此,熟悉了书法的规范,有生僻字的话,按照这规范也能顺利的转化为大篆字体,这可以算是“推而广之”的另一层涵义。

问到这里,这种书法的价值,差不多就可以确认了。叔襄满意的点了点头,最后问道:“此书法,当命以何名?”

“可名为‘篆文’。”公子丰一点都不保留,拿起一支散简写了个“篆”。

这大篆之事,反正都剧透到这个地步了,该交代就交代吧,不差最后这么一哆嗦。

叔襄拿起散简,认真的看了一会,点了点头:“彖者,总括也。此义配得上这等书法,然则为何加‘竹’为字头?”

“此书法适于竹简,以毛笔书之。”

“毛笔?”叔襄看了看案上的毛笔和朱砂,摇了摇头,“朱砂难得,恐难多用。”

这是事实,朱砂从来不便宜,秦代的巴郡寡妇清,靠着朱砂能称为全国首富。而后世用朱砂笔的,主要是写朱批的皇帝,以及抓恶鬼的天师。

若想推广使用毛笔,只能用墨。当然,这个时代的墨肯定不行,质量太差,附着力也不强,稍微湿润就容易化开,只有稚子蒙童才用来习字,或者铸金文时用来描稿,也难怪叔襄意识不到。

公子丰也不会主动去提。到目前的大篆为止,他的所有创举,包括乐诗、鸠杖,都只限于教化,没有涉及到实务。这样既能让他做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又不至于对时间线产生太大的扰动……

“三兄此言甚是,是我思虑不周。”他对叔襄说道。

胶墨这东西,没有就没有吧,反正这时代习书的人不多,他身为周邦诸公子,书写的朱砂肯定是不缺的。

“既如此,宜以‘彖文’名之,”叔襄下了最后的定论,继而吩咐道,“最近一段时间,若无他事,你就在太史寮誊抄近日的往来文书,成‘彖文’之范例。我知你不擅刀笔……确实不擅刀笔是吧,没有作伪?”

公子丰点头不迭:“何敢欺瞒三兄?确实不擅刀笔。”

“既如此,你以毛笔为之即可。此事我将禀明长兄,知会太史,后续文书渐以彖文。”

“诺。”公子丰无奈应道。

叔襄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位幼弟,今天可谓是锋芒屡现了。但无论如何,天授之才也好,圭璋之器也罢,当下终究还是个由着自己砥砺琢磨的弟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