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的白夜 第127章 谶谣的由来

作者:吾画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8:22:0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谢奕缓缓开口道。

“永嘉年间,关中大乱。你们匈奴屠各部的大单于刘渊率部攻入关中,将我晋国朝廷驱离了江北。”

“彼时我东山府……那时还叫白马府……我白马府的五位府主共同商议,定下了这浑水摸鱼之计。”

“那时各地异族部落中都有谶文流传,鼓动着他们纷纷裂土称王。本来的计划是等到江北异族之间相互攻伐的有利时机,再率大军北伐中原,一举光复河山。”

“可谁承想,我大晋的军力积弱已久,即便是中原诸胡混乱不堪,可却还是难以与之一战,反倒是枉送了中原无数百姓的卿卿性命。”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咸和八年的时候,石勒病亡,上任府主再次重启计划,针对中原最具势力的羌氐两族人散布谶文,并且计划北伐,此便是第二段谶谣的由来。”

王擢插口道:“咱的上任府主可是庾亮庾征西?”

谢奕看了对方一眼,并不作答,只是接着自己的故事。

“北伐虽然失败,但这计策无疑是成功的。”

“现在江北分作了三块,关中之地在苻秦的掌握之下,中原北部被慕容燕国控制,中原南部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其中又以羌人姚襄的势力最大。他现在虽然名义上是燕国臣属,可必定不会甘心居于人下。”

“前不久,我夜观天象……”

谢奕注意到王擢黑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表情,连忙改口道:“呃……我接到消息,说是秦国皇室正在四处寻找名医。我估计不是苻建就是苻苌命在旦夕。”

“无论是何种状况,都意味着秦国朝廷将会发生动荡。于是我便效法前辈,再行这言毒之计,在这两句谶语之后又加上了一句。”

“便是想借着储君之位的争夺,使其渐渐演化成秦国宗室内乱。”

“可咱在这长安城里听到的,分明就是助这苻生登上太子之位?”王擢疑惑的问道。

谢奕轻叹道:“每个施计的人都以为自己才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总以为只要足够谨慎小心,那么自己设下的谋划必能够如愿实现。”

“可惜这世上多的是智慧之人,而时运也不总青睐某一个人。”

“看破我计的乃是当今的秦国丞相,雷弱儿,这谶谣自然也是他的将计就计。”

“我本以为这些异族人大都长于军阵而不善于谋略,是我低估了对方。”

说到这儿,谢奕忽地又想起了那个白脸男人。

他会不会也是一个藏于九地之下的谋士?要不然自己为何从未听说过此人?

王擢只当没有听到对方话里的异族人也包括了自己,开口道:“你还没说为何要救咱呢。”

“理由很简单。”谢奕拉回了思绪,正色道:“敌人越是想做什么,我就越不能让对方做什么。”

说完这句,他停了下来。

王擢一脸的错愕:“没啦?”

“没了。”谢奕道。

王擢黑脸上五官皱成一团,懊恼的说道:“咱好歹也是个叱咤一时的大将军,你就为了这种理由把咱救下来。”

“还被迫当了叫什么猪的刺客。你这是瞧不起谁呐?”

谢奕淡定道:“你若不愿意,我也可以通知城卫兵把你带走。”

王擢闻言立刻怂了。他嗫嚅着:“人家也就是说说而已,还不许发牢骚了还。”

谢奕补充道:“我们现在的东山府也并不都是刺客,行阴谋诡诈之道终非长久之计。东山府若想一直存在下去,必须要做出改变。”

“你虽然隐身在我府中,可并不算是一个刺客。”

“那是什么?”王擢的双眼亮了起来。

“仆人。”谢奕淡淡说道。

“咳咳,咳咳。”王擢叫这两个字呛的一阵咳嗽。他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免得到了最后自己连仆人也做不成。

“呃……府主。”王擢尝试转移话题。

“那咱们接下来的行动是什么?”

“你的行动只有一个,就是暂时潜伏,等我回返江左的时候你再和我一道前往。”谢奕道。

“咱们府里在长安还有动作?”王擢适应能力极强,这才几天的功夫,已经开始管东山府叫咱们府了。

谢奕沉吟道:“如今慕容燕国在边境上聚集重兵,慕容儁又从和龙城回到了蓟城。种种迹象表明,这燕国正在准备着一场大战。”

“而在这种时候,长安城里居然多了一个潜藏在暗处的慕容家贵族,这般情况着实可虑。

“若不能将此人的身份和目的搞清楚,我是不会回去南边的。”

……

经过刘茂的暗中打探,几人已经知道东海王苻坚此时并不在长安城中。到底要什么时候回来,那个看门的老家人并不清楚。

公羊谨遣散了雇佣来的流民军也加入了文熠一行。

若是就他们三人,随便找个地方一窝就能够一直等到苻坚回返。

可是他们还带着陈老头和他的侄孙女乔夭。这一老一少抛家舍业来到了长安,那是因为文熠空口白话的许下了诺言。

如今苻坚找不到人,文熠也不愿意在乔夭这个只比自己小几个月的小姑娘面前丢脸。

人在他乡为异客,想要避免太过窘迫,那合法的办法只有一个。

投奔亲友。

文熠在这个世上的年纪才刚满周岁,他能想到的亲友也实在不多。

其中一个便是他那潇洒的小师叔。据说河东薛家在长安也有会馆。

只不过这些大族的会馆规矩颇多,若没有先递上拜帖,或者是相熟的人引见,根本连门都不让进。

考虑到几人现在的身份比较敏感,文熠在薛家会馆边上的墙角旮旯蹲守一下午毫无所获之后,他又想到了其他的办法。

记得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身上还挂着一个头衔,就是散骑常侍吕婆楼的弟子。

这个看似极为脆弱的谎言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被揭穿,自然是因为有人在替文熠掩饰。

想来当天王猛布局之时,便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他的这个便宜师父不仅认识王猛,而且看起来交情还不错。

如今自己走投无路,不去投奔他还能投奔谁?

于是,文熠抱着这样的想法,带着刘茂几人往吕氏大宅寻去。

现在的文熠不同以往,他从刘茂这里学到了气机感应之法后,每时每刻都在默默练习,一心只想撕掉自己“天资平庸”的标签。

因为这个原因,他在通向吕家大宅的路上,老远就感应到了不寻常的气机。

他转头向身边的刘茂看去,对方却像是毫无所觉。

可在文熠的眼里,街拐角的大宅门前简直像是落下了一颗太阳。

一如炎夏黄沙般的燥热气息正在那里蔓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