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张顺母子入庄第三日,成贵带着上百精壮后生护着车载驴拉一大帮子老弱妇孺一共数百人,终于到达庄上。

见到这许多人时,沈霄有清楚的看到这些百姓脸上的拘束、紧张,还有眼神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这一刻,沈霄再一次确信自己走的路没错,尽管他不是第一次看到这般情形,但是,每一次,都会让他的内心更加坚定!

这许多人,便是这个世道的缩影!

此次数百人投庄,正好让吕将、徐知杭二人练手,由庄里有经验的管事给他们打下手,安排入住、根据每家每户的情况分配生活用品、安排职事,同时,安排庄里医者为到来的所有人检查身体......

......

见到原轨迹中的浙江四龙,沈霄发现乔正、谢福、翟源三人和成贵其实颇为相像,论长相,四个人都属于其貌不扬型,常年一起在水上讨生活,个个身材壮实,双臂尤其粗壮。

简单接触过后,沈霄发现更相似的是他们四人的性格,都属于外谦内倔的性子,衣着打扮还有行事作风,也颇为相似,难怪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此言果然不虚!

不由想起原著中那四句专道这四人的诗来:万字头巾发半笼,白罗衫绣系腰红。手执长枪悬雪刃,钱塘江上四条龙。

......

将成贵、乔正等一大帮人安顿好以后,沈霄便安排他们随王定六去定波堂报道,跟来的人里会水的也一并分到定波堂,到了那里自有人教他们接下来怎么做,剩下的也就无须沈霄再操心了。

这四人入庄,让沈霄又稍稍放心了一些,抛开别的先不说,他此刻也算是替已经在梁山上的阮小二松了一口气。

也不怪沈霄如此,原本轨迹中方腊手下的人实在是能干,梁山众人平辽国、灭田虎、擒王庆,头领级别虽不算毫发无伤,最起码没有阵亡先例,结果到了江南碰上方腊集团,仗打的那叫一个惨烈,几乎可以说是从头死到尾。

穿越到这世界后,沈霄曾仔细的盘了盘原著。

梁山招安后的四个对手,辽国当时日落西山,实力早不复往昔,又有女真族牵制辽国一部,梁山算是占了个大便宜,最后又有九天玄女梦授相助,破了辽国第一上将兀颜光的太乙混天象阵,这才有惊无险得胜而归!

而田虎、王庆,这二人一个江湖草莽出身,一个是家里有点钱的东京该(街)溜子,起家之时这二人或许还有点当老大的模样,可打下一片基业后,便志得意满开始贪图享乐。

或许这与二人出身不高还有起家过顺有关,一路攻城拔寨没经历过什么大战,麾下文臣武将又大都是野路子出身,没有正经科班出身的武将练兵训将,也没个硬核谋士、军师布局筹谋提点他们,也就趁着各州官员无能,只知贪敛钱财、鱼肉百姓,无丝毫抵抗之心,靠人数攻占州县劫掠府库,实际部队战斗力相当堪忧。

原著中,作为主角的梁山人马,多次与朝廷军马交战,其中不乏名将宿老,诚可谓是身经百战,再加上又刚刚经历过平辽之战,凭田虎和王庆敌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方腊集团,其实方腊麾下也并没有什么科班出身的武将,但是,这家伙借宗教起家,麾下将帅、士卒具备一定的信仰,敢打敢拼不畏生死,比起田虎、王庆的班底来说这就很不一样了。

只一条,相比田虎、王庆这种败了就一堆投降的组织,方腊这里便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别说有官有职位的一个没有,便是普通士卒也没有多少,只比凝聚力,便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还有一点,田虎、王庆这边抓了梁山将领基本都想着招降收为己用,可方腊这边根本不跟你聊这个,能杀的在战场上当场就杀了,下手没有一丝丝犹豫,便是抓回去的,稍微问一两句,见态度强硬也便不费那个劲儿,再被骂两句刺激刺激,脾气上来顺手就给剁了。

梁山征讨方腊损失惨重当然并不止这一点,其他来自朝廷的压力与绊子就不多说了,光这些便已经可以说明许多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沈霄对方腊和明教暗中上了心,尽全力网罗江南人才,这是其一,其二,暗中发力,限制明教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起码在两浙路和江南东、西路以及福建路这五路,尽最大努力压缩明教的发展潜力,绝不能让明教在这些地方发育起来......

......

安顿完成贵这一波人,又等了数日不见邓元觉归来,看看已近九月,将庄中事务交代了一番沈剑章,并安排好过些时日去往东京的货物清单后,沈霄便带人再次出发。

沈霄等人临出行的前一日,知晓此事的张顺老娘说啥也要让张顺跟上,路上该出力出力。

张顺老母心虽好,可沈霄一开始并未同意,毕竟他也要考虑张顺的感受,哪能抛下身体有恙的老娘跟着他跋涉千里,一番言语劝服张顺,沈霄却拗不过张顺老娘,最后也只得同意。

张顺老娘一再坚持,是希望张顺这一路上能尽些绵薄之力,母子二人求个心安,而且也是想着保张横一命,沈霄又怎会看不出来,想到此行要去往江州,有张顺这个地头蛇在,行事也会方便许多,这才点头同意。

......

为了此次出行,沈霄东京都不去了,王进已离开东京,林冲刚刚当上禁军教头,高俅上来忙着笼络人心,四处收罗心腹,一时之间东京不会有啥变数发生,此次东京一行便交由沈剑章安排即可。

沈霄一行轻装从简,经睦州四处亲身查访,切身了解了一下明教,睦州事毕,便直接转道径往歙州。

行不几日,已至绩溪县下辖龙须山附近,再往北转不远,远远便能瞧见一山,只见此山峻峭挺拔,七峰并列,悬岩绝壁,云霭飘绕,远远望去便如七姐妹聚首亲呢,名曰七姑山。

据闻,此山还有一传说。

传闻古时有两条神龙看中歙地钟灵毓秀,日后必定人文蔚起,建置名郡。

于是相争盘踞宝地,成为发祥启瑞之来龙山脉,相持不下,二龙乃约定,谁能在限期内搂出三十六座山峰,即为坐镇歙地之来龙。

相约既定,一龙西去往黟地,一龙东去往障水。

赴黟之龙神通广大,搂出了三十六座山峰,还把座座山峰妆点得突兀峥嵘,秀丽无比,这便是后来的黄山。

当它赶回歙地坐镇来龙时,只见四山拱固,龙脉已定。

原来奔鄣水之龙,神通浅薄,不守信约,他竭尽精力搂出七座山峰后,就抢先霸占了歙地。

后来,天上有七位仙女过此,见这七座山峰形似她们姐妹,又向往山下人间男耕女织,夫唱妇随,便常翩然而至,遨游赏景,还庇护当地凡人繁衍生息,撮合有情男女配成眷属,从此,当地人们就称此山为七姑山。

沈霄此次来歙州,专为一人而来,七姑山山麓有一村庄名曰郑王村,并非这里出过一位郑王,而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不是姓郑就是姓王,他所寻之人,正便姓王,此人乃是村中石匠,不过二十余岁,在江湖上亦不算有多少名声,可在当地附近,名号却甚为响亮,绰号,镇山石龙......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