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笔记 第6章 学海无涯

作者:不知之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8 14:43:5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中原,土地肥沃,沃野千里,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土地能给人吃喝,但却给不了人大富大贵,自古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大概是这些人至少比其他地方的人,获得食物的能力更强一些,对于读书拼前程的执念也重了些,这些是优点,也是缺点。

优点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缺点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耕读传家,延续到我们这一代,父母努力耕种,子一辈努力读书,这似乎成了一种现象。

北方父母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上大学不但荣耀,而且似乎可以万事大吉,而南方的父母,则是,孩子是读书的料就读,不是跟着父母谋生计。

再努力的耕种,再大的丰收,耕地面地一定,粮食价格稳定,靠这个,在那个还要收学费,书杂费的年代,是不太能供得起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读书’。

山东、河南,历来都是高考大省,这不仅是因为其人口数量多,也因为,其大多父母皆重视教育的缘故,说道这里,自然应该,给我们父母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山东有孔子,孔子应该也会脸红,讲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那些教学者,匠里匠气,一板一眼的愣是没有学会,倒是在体罚上颇具为师者威严。

我们山东有孟子,孟子应该也会脸红,孟子将就善养浩然正气,正气没养着,倒是留着黄毛遮遮着眼,吊吊说上一句:嘟説转角遇菿爱,苊轉角就嚇你一足兆。

应试教育,赶着鸭子上架,以当时农村家庭那个条件,也没有能力供孩子学个特长,这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如果社会上需求的是不求甚解的匠人,那么这或许还有些用,如果,全国的高考独木桥只限于那些北方地区,那也没得说。

可惜不是这样的,整所高中,文理科上千学子,无一位过本科线者,常有之。那时,我还清楚的记得,查过我们地区的升学率,以专科为界,整个地区升学率不足百分之十九,升本率可想而知。

父母望子成龙,王女成凤,不但没成龙,不但没成凤,还早早折断翅膀,成了酸腐秀才,百无一用。

那个时代努力还是有用的,教条的东西,虽然难以理解,但是通过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又要比理解记忆难了几个刻度),通过不断的复习复读,还是有升学率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做江苏卷的场景,看似不难,又总不对,看了答案后,还能恍然大悟,当时便吃惊莫名,不同墨水下的学子,代表着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人家能出商人,能富裕,也不是没道理的,因为我们只知道努力。

比的是谁起的更早,比的是谁睡的更晚,比的是谁刷的题更多,比的是谁的朗读更大声,人家或许有,但不是。

当然除了普通读书人的无奈与艰辛,艺术声确实是有着一席之地,我不是艺术声,大概是艺术发觉的是艺术天分,而普通读书发挥的是吃苦耐劳吧。

而无论是艺术天分,还是吃苦耐劳都是会成为习惯的,讲天分的永远讲天分,讲吃苦耐劳的,多半在生活中仍重事着吃苦奈劳。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有道理,也毫无道理,因为我发想,学与趣,只学自然也只苦,但若学而有趣,趣而有成,成有所感,即学之外有了自己的东西,苦便也算不得什么,书山有路,硬读书是其中最不可取的一种,人可以薄而后发,但绝对不能不求甚解,数量的堆积,如果没有正确思维的分类别类,多无用,勤无用,即教条,现实中不乏知识渊博品德低下的人(你不能说他没读过圣贤书,没看过大道理,读书对于他们来说知识一种求生手段,谋前程的敲门砖罢了)。

人要不要学,要学,怎么学,虚心好学,万事为师,万物为理,多思多做,以趣而兴,以勤而极,思而常往,往后方得,才是自己的东西。

不然,这个世界浩瀚,知识也汪洋,便是一点与汝,汝又与粒盐何异。学也不必局限于书本,大自然,人类社会里,也有很多道理,以自己为主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攒出自己的道理,不迷信,不旁信,思考、判断,做出自己的结论。

探讨,答辩,懂得坚持,也懂得纳建善辨。

我上小学时,本村的小学,简陋,校园里没有树,或者说只有一颗活了很大年纪的死树,树傻上挂着一只人摇的铃铛(铃声,作为上下课放学的标志),一排矮小的房舍是教学楼,有窗户,没有玻璃,课桌是板子在砖上铺设成,一圈低矮砖墙连带厕所,厕所里有时候会有蛇。

农村没有幼儿园,小学里有半年级,后边是一年级,五年级结束开始考初中,半年级至二年级大致一个班有二三十个学生,三年级别的村的学生会和过来,大概会有四五十个学子。

我不记得小学是否还有体育课,便是有体育课的话,大概也就是自由活动,但是我记得,有一节课是用来猜谜语的,男生出迷,女生猜,女生出题,男生猜,大概是那时上学最大的乐趣了吧。

我的小学,一周上五天半,一节课是45分钟,那时候年纪小,我肠胃又不好,总觉得上课时间过得好慢,出过不少臭。

那时我便觉得与其他人不一样,别人的反应是一个人的反应,而我的反应更像一种学习和模仿,那时的我似乎心里素质也不行,胆小,容易紧张。

说胆小吧,也不应是,大概是有些心里特征无法控制,我一紧张,手就抖,回答问题便磕磕巴巴,自然不受老师待见。

学校开学,学生先除草,那时的我不太爱上学,看大家都上学,也觉得该上学,我就像处在人群之中,人流往那里,我也跟着走。

那时候,我们这环境,小孩子似乎只能去上学,不然能干什么呢,所以我不太理解为啥要上学,上学要学知识,但不是为啥要学知识,这种不知与好奇困扰了我许久许久。

因为,那个年纪那个年纪的我,上学似乎看不到尽头,也不知其中的乐趣。

人最好不要,因学而学,为学而学,形而上学;如果可以,要知因何而学,为何而学,学有下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