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朱允炆手里有权柄,有朱元璋的幕后支持。

然而,朱老板的支持,只是一层。

有兵。

有武装力量,才是根本!

朱允炆收编了众多难民,不是没有目的的。

曹阳所言,给朱允炆提了一个醒。

开办寿州水泥厂,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可是开办寿州织造局,便会牵连到众多豪门大族的利益。

这不仅仅是银钱的问题,更是利益的问题。

朱允炆沉默了许久,准备将自己的计划,分三步走。

开办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必然会触动其他人的蛋糕,但朱允炆清楚,自己早晚要面对这一切的。

借力打力,把事情做成,本来就是一种积累经验的过程。

改天换地,就得由觉悟!

朱允炆当天晚上,发出请帖,召见了整个寿州城内,水泥厂的大股东们。

这些水泥厂的大股东们,购买了大量的股票,给朱允炆贡献了大量白银。

如今筹备织造局的银钱,全都来自于朱允炆空手套白狼,从这些大户手里弄到的。

那些水泥厂的大股东们,接到皇长孙的请帖之后,反应各异。

有人欢喜,有人疑惑……

其中吕义芳最是热心。

吕家在寿州颇有势力,但也颇受排挤,至于原因嘛,则是因为他吕义芳是一个太监。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

朱元璋一统南方之后,便带领大军,朝着北方进发。

吕义芳本是元朝位于应天府里行宫里的管事太监,意识到元朝大势已去,便裹挟了一笔财富,落户到淮南寿州。

太监,不缺钱,但是缺少势力的保护。

尽管吕义芳处处与人为善,仍有大把的人,想要弄死他,吃了他吕家的财富。

吕义芳意识到,皇长孙的宴请,极有可能是一次机会。

若是能攀上朱允炆的高枝,再没有人能随意的欺辱他。

至于兜兜转转,做回太监,倒也没什么。

他早就当了几十年的太监,继续做下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脸面这种东西,在他这里,压根就不存在!

……………………

行宫晚宴。

流觞曲水,好不热闹。

朱允炆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宴会氛围,特意请了寿州最有名的戏班子表演。

戏曲的内容,是雅俗共赏的黄梅戏。

穿越之前,朱允炆就挺喜欢听黄梅戏的。

各大类戏曲之中,他喜欢黄梅戏,胜过喜欢京剧。

晚宴尚未正式开始,各路豪绅们便聊了起来。

“殿下召集我们,是为了什么?”

“肯定是银子的事。”

“银子……整个寿州城内外,银子最多的,恐怕就是殿下了,他难道找我们继续要银子?”

“那就不清楚了。”

“谁知道呢,谁会嫌弃自己的银子多呢?”

“如果殿下真的是要银子,你交不交?”

“我?我家的银子都用来买水泥厂的股票了,没有更多银子了。”

……

晚宴正式开始,坐在首位的朱允炆,笑着举起酒杯。

“今天晚上,召集诸位过来,是因为,本殿下有一个发财的法子,准备带着大家一起赚钱。”

“本殿下呢,建立的寿州水泥厂,不吃独食,发行股票之后,大家都能从里面赚一点,是也不是?”

有人询问道:“不知是什么样的发财法子?”

朱允炆道:“纺织业。”

众多豪绅闻言,并未多说什么。

纺织业的发展,至今已然十分成熟。

淮南的纺织业,有多位家族参与其中,便是寿州也有许多豪绅,在里面持有股份。

朱允炆要搞纺织业。

必然要招收工人,要收集材料,制作成成品,随后向外出售。

到那时,新建立的织造局就会与原有的纺织业形成竞争。

水泥是新玩意。

大家都不了解,最了解水泥的,便是皇长孙。

纺织业是旧玩意。

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甚至有一部分人,堪称这方面的专家。

在众人看来,朱允炆的行为,就有一些班门弄斧了。

然而,是不是班门弄斧,朱允炆并不在意。

他要办事,且要把事情办成。

众多豪绅都是聪明人,向来不见兔子不撒鹰。

朱允炆早在晚宴之前,就花费了10万声望值,购买了一家近现代纺织机。

先是购买纺织机的技术,花费了300万声望值,又花费80万声望值购买造化丹,最后花掉10万声望值,购买一架近现代纺织机。

如今的朱允炆,几乎耗光了声望值。

“诸位,如果本殿下有办法,把纺织品的价格,将至原来的两成到三成,你们愿意投钱进来吗?”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开什么玩笑?!

降低成本至原来的两成到三成。

若真能做到的话,岂不是说,全天下的衣服,价格都会慢慢降下来。

自古以来,一样商品,价格能降低一成,基本就能横扫所有竞争对手了。

朱允炆却说,自己掌握的法子,能把价格降低七八成。

太可怕了!

太神奇了!

以至于大家不免思考,皇长孙口中吐出来的话,是不是真实的,有多少夸大的成分在。

朱允炆拍了拍手,在他后方的屏风被几个侍卫抬走,暴露出了后方藏着的巨大机器。

近现代的纺织机,比珍妮机要先进的多,工作效率是洪武年间的数十倍!

由水力驱动。

这么庞大的机器,大家都没见过。

一个个纷纷侧目。

这些人里,不乏有行家里手。

朱允炆笑着说道:“诸位家里,若是有擅长纺织的女工,倒是可以上来,试着操作一下机器。”

有家中经营纺织生意的人注意到,皇长孙提供的仪器,在外观上,与传统的纺织机有一定的相似性。

两种机器,有点像是把传统机器推到,重新放置,并且加了许多个生产单位的样子。

有女工上前,试着操作了一番。

刚开始不熟练,捣鼓了一小会儿,便发现这一台机器,纺织的效率,比得上原来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当女工说了自己的操作体验后,参加宴会的所有人,全部都沉默了。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