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考编啊 第102章 有没有楼收租?

作者:噶了也是好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7 09:50:19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虽然秦世平很是惊讶,但秦诚确实是做到了。

既然现在已经知道了张太后在饭桌上讲的小八卦是啥,那这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回答了。

在秦诚的眼中,其实赵太太的儿子,明明都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却不愿意主动去找工作融入这个社会,而选择窝在家里当啃老族,这其实就是一种“躺平心理”作祟。

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高学历青年,在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这样走极端,基本上是心理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个高学历小伙子在实习阶段或者找工作期间,应该是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让他明白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然后一时无法接受,就这样剑走偏锋选择了放弃融入社会。

这也是几率最大的一个可行性了。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在能考上研究生的大前提下,都会选择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在这些研究生们的固有认知里,自己研究毕业以后,不管是能获得的学位,还是经历的教育背景,比起普通本科的学生,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的话理所当然应该享受到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出社会以后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对。

那什么叫更好的工作呢?

虽然每个人心中对于“好工作”的概念都不一样,但总体来说都有着这样的一个趋势。

那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种看不上,尽量往智力驱动型企业靠拢。

另外哪怕在金融或者科创等头部产业企业中供职,最好也是从一开始,就从小“管理层”做起。

这种找工作的心态,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嫌疑。

尤其是在一群“海归”研究生身上,这种就业志向就更是普遍。

毕竟出国留学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是比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成本开销大很多的。

因此,“海归”们也比其他国内读研的学生,更加渴望在职业上能够有所建树,而且是不太能等太久,最好就是能够迅速获得成功。

在这样的求生欲极强的心态背景下,现实却是十分的“骨感”的。

不管是头部公司还是初创企业,实际上都不缺富有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

他们在各场应届毕业生招聘大会当中,一直都是围绕着“用人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在过滤和筛选着最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

这个“最适合”的尺度把握其实很好猜到,四个字总结的话,那就是“物美价廉”。

在同样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大前提下,其实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能力差距并不会太大,但是用人成本,也就是企业需要支付的工资方面,就会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对于研究生个人来说,肯定也不会接受自己的薪资水平跟本科生一样,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也会要求用人企业给出更高的薪酬。

毕竟读研所花费的不菲费用,也是需要在日后工作的薪资当中赚回来的。

这在绝大数研究生的择业观念当中,早就已经是共识了。

另外,本着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薪资水平也能从侧面体现用人企业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简单地讲,如果“东家”愿意支付更高的金钱去聘请一个应届学生,那么对这个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方面,或者说潜力挖掘方面,肯定是更加看好的。

对于“可造之材”,肯定是想着往“管理层”方向上培养;而对于“平庸之人”,那就只能当“齿轮”来凑合着使用了。

谁又只愿意甘当一个普通的“齿轮”呢?

所有人都梦想着在本行业本专业,能够尽快飞黄腾达、发光发热。

如果应聘的企业没有按照应届学子们的心理预设,给出足够高的工作薪酬或者职位岗位,那么就立马pass掉这家企业,然后转投下家简历,接着继续面试。

万一下一家应聘的公司,还是没能给出自己的理想薪酬的话,那么也直接拒绝掉,接着去找下一家企业面试。

总是认为下一家会更好,笃信到最后会有那么一家“慧眼识英雄”的用人企业,能够一眼就发现自己是块还没有被打磨出来的“璞玉”,甚至一下子就鉴定出来自己就是块金光闪闪的“金子”。

于是,在接下来的找工作过程中,就一直循环往复地重复着这样一个过程,“面试——不合心意——拒绝——再面试——依旧不合心意——再次拒绝……”。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时间也会悄然溜走。

到最后,要求没有这么高的应届本科生,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心仪或者自己能够接受的工作。

而对岗位薪资要求特别高的研究生们,极有可能仍旧处在“颗粒无收”的阶段。

他们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

用人企业并不是一年365天都在持续不断地招人的,大多数企业都会集中在“春招”或者“秋招”进行集中招聘。

其他时间的话,除非有人“内部推荐”,要不然的话,一般不会招聘新员工。

基于这一点,所有应届毕业生如果在“春招”或者“秋招”没有找到心仪工作的话,那么在自己的就业生涯择业阶段当中,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同时,经历了“春招”或者“秋招”的洗礼后,应届研究生们对于整个就业市场,也会有一个非常宏观的认识和理解了。

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十几家公司面试,都没有下定决心签约或者被无情拒绝的学子们来说,那种满满的失落感更是会像病毒一样,迅速繁殖然后占领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

试想一下,当你对着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的知名企业或者大型公司的人事经理,围绕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薪酬目标侃侃而谈的时候,到最后踌躇满志想着这次肯定能打动对方,正等着人事经理向自己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却等来一个被拒绝的冷漠答复。

这种情况下的重重失落感,真的能够把人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吞噬殆尽。

特别是这种失落感,还得重复体验十几或者几十次,到最后不管是再信心满满的人,都会被打击的体无完肤,一时之间也很难再振作起来。

对于赵太太的研究生儿子毕业以后,选择在家当“家里蹲”,秦诚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除了这种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赵太太的儿子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出社会找工作,而是想着舒舒服服地“躺着”过一辈子,致力于当一个“佛系青年”。

这种人也不是没有,而且在某个群体里是相当普遍的。

在鹏城这座现代化城市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本地人,坐拥着几栋甚至十几栋大楼,这些城中村楼栋的租金收入,随便一栋都能抵得上打工仔不吃不喝的一年打工收入。

如果能有着这样的几栋甚至十几栋大楼同时收租的话,那样的话选择不出去外面打工,一毕业就回到家里当“包租公”的话,其实也是一种无可厚非的选择。

虽然当“包租公”听起来很俗气,但是打工不也是为了赚钱养家。

有着这样强大家庭经济支持的年轻人,他们也就没有什么经济压力,甚至在选择职业方面,都能自由很多。

打个比方,正常人创业失败一次,万一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就基本上是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了。

也就是说,家境一般的人创业,能够承受的抗打击风险是相当低的。

相比之下,家庭背景雄厚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年轻人创业,不仅仅失败了有家里人出来“兜底”,甚至很多时候还能享受到上一辈的资源或者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不管是创业成功的几率还是失败的容错率,都比正常人要高很多。

这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无奈,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定律。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赵太太如果能给自己的儿子,这么雄厚的家庭支持,那么她的儿子选择在家“啃老”,也是可以解释的过去了。

想到这里,秦诚首先确认的就是这种可能性。

“老妈,在我回答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下,赵太太名下有没有好多栋城中村大楼,可以给他的儿子收租啊???”

秦诚突然这么一问,还真是把张太后给问住了。

“赵太太名下有没有很多栋楼收租,跟她的儿子不找工作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张太后一脸疑惑地反问道。

虽然张玉琴一时间没明白秦诚话里的意思,但是一旁的秦世平倒是能够理解秦诚为啥提这个问题。

秦诚这样设问,为的就是排除这么一个可能性。

如果赵太太她们家本来就很有钱的话,那么她家的小孩一开始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了,那么不管是出去社会打工的原生动力,还是努力拼搏的“精气神”,相比其他的毕业生,都会弱许多。

“没想到秦诚这个小子,一开口提问就已经抓住了重点,直接问到了点子上了。”

秦世平在心中暗暗地赞叹道。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