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临近冬日。

凉边县这边仿佛变得更加热闹了。

街道凉边摆满了小摊,因着衙门招工赚到了钱的人家存够了口粮,也有兴致出来逛街了。

“从大人来了之后,咱们县的变化可真大啊!”

孙尚乐呵呵地道。

街上热闹了,也变得干净了。

百姓们虽然还是瘦,但精气神明显比去年好得太多。

凉边县竟渐渐有了一丝繁荣的雏形。

常山穿着常服走在前面,与孙尚错开半个身位,闻言笑道:“钱财一直存着那就是一堆废铁,只有流动的金钱才能创造价值!”

孙尚不太听得懂。

什么流动?

什么创造价值?

自家知县大人偶尔会说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话。

他听不懂,也不太敢问。

(孙尚:若问了依旧不懂,那不是显得我很无知?)

反正只要点头就对了!

两人行至一处布庄门口,布庄中络绎不绝的人,引起了常山的注意。

“我恍惚记得,此处原不是卖布匹的吧?!”

常山有些不太确定。

孙尚笑了笑,道:“您没记错!这个李记布庄原是一个糟坊,后来才改的布庄!”

糟坊,就是杂货店的前身。

经营范围就是百姓们常用到的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

“那糟坊是因何故而经营不下去的?”

常山皱了皱眉。

在他的治下,难道还有人恶意竞争?

或是强买强卖?

孙尚一看就知道常山想歪了,赶忙解释道:“您误会了!这李记布庄就是那糟坊的东家开的!这些商户是怎么想的,咱们也不清楚,或许是觉得开布庄更赚钱吧!”

说完,孙尚不自觉地摸了摸鼻子。

事实上。

这糟坊开不下去,确实是他们衙门的锅。

自从凉边县的制盐工坊开起来之后,请来给工人们做饭的厨子就特别舍得放盐。

除了正常饭食里要放。

工人们每天还能额外领到两条咸滋滋的腌萝卜(常山吩咐的)。

这些腌萝卜,来做工的百姓舍不得吃。

都悄悄藏起来带回了家。

两条咸滋滋的腌萝卜所携带的盐分,都够一家老小吃两三天的了。

这些工人天天带、日日带。

有那惯会节省的人家都开始拿腌萝卜当货币做交易了。

因着给衙门做工的人多。

能得到腌萝卜的工人自然也不会少。

故而。

腌萝卜的交换价并不高。

百姓们有了味道好、价格又便宜的腌萝卜,商户们手中那些苦涩还带着砂砾的粗盐就没了销路。

盐,在凉边县直接成了滞销货!

商人嘛。

开门做生意肯定是为了赚钱。

卖盐不再能带来收益,那肯定就要考虑改行了。

于是。

这李家直接将糟坊里的东西全部兑给了隔壁县的同行,自家转而做起了布料生意。

本县其他几家糟坊虽没李家的魄力。

但店铺内也没再卖盐了。

听闻这家铺子是东家自己改的,常山便放心下来。

他也没多想。

毕竟。

铺子是李家自己的铺子,别人想卖什么卖什么,他也管不着。

只要不是什么恶意竞争就行!

两人在街上溜达了一圈,孙尚倒是没买什么,常山却带了不少小玩意儿回来。

新鲜出炉的点心、小巧的陶人等等。

一看就是买回去讨好郡主的。

毕竟是新婚嘛。

孙尚也有点见怪不怪了。

两人回到县衙。

孙尚自己先去了书房,而常山则是先将买来的东西送到内院,之后才返回书房。

“还是得继续改啊!”

常山叹了口气,“正路上倒是干净了,可那犄角旮旯里总还有些腌臜!”

最近出去的时候多了。

对凉边县的情况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县城内没有公厕。

人有三急,一般人走在街上若是尿急,即便城中没有相熟的人家,也会去附近的客栈或小店借用茅房。

应该说,大部分人都会这样。

毕竟要脸嘛。

可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

人一多,总有那么些个懒货不讲究,内急了随便寻个角落便就地解决。

弄得那附近臭气熏天的。

难闻得要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些人借不到茅房,总不能一直憋着不是?”

孙尚不以为然道。

偶尔吃宴晚归,尿急了他也一样会随便找个角落解决。

很正常!

没有现代生活经历的孙尚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可常山却受不了。

“不行!”

常山坚定地道:“回头在那几个腌臜之地附近各寻一处房子,多建几个茅房供过往的行人使用!”

若有了公厕还有人敢随地大小便。

没收他的作案工具!!!

PS:求花求票求评论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