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改明末 第95章 战事还没有完

作者:圣灵之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3 15:48:5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崇祯七年闰八月十八日

山西,大同左卫城

鳌拜原本以为自己能忽悠镶白旗的人去干掉张克清,却没有想到镶白旗的人压根没有上当,大军直接就开拔了。

见镶白旗的人都跑了,鳌拜也不敢多待下去。

这要是张克清带领的队伍追来了,他们镶黄旗还要不要跟张克清打?

打吧,不知道又得死多少人了。不打,又容易落下“畏敌”的口实。

所以鳌拜也顾不得旗下奴才们的疲惫,下令让所有的人都加紧脚步追上镶白旗的大军一起出关。

在鳌拜的命令下,满身疲惫的镶黄旗军可是有着不少的怨言。可当他们轻松就赶超了镶白旗的人马后,却都是轻松的大笑了起来。

镶白旗大军要携带大量抢掠物品,还要驱赶俘获的人畜,速度能有多快?他们镶黄旗要超过镶白旗还不是很轻松的事情?

鳌拜领军队赶超了镶白旗军十余里后,便下令让大军停下来休息。

这停下来休息,倒不是鳌拜心疼手底下的奴才们。而是鳌拜想要在出关前,借助镶白旗大军的实力,来为自己干掉张克清而实施的计划。

连计谋鳌拜都想好了。

只要镶白旗对镇虏军开战,自己就带着众多的骑兵直奔张克清的中军处把那张克清杀掉,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和还回自己名声。

崇祯七年闰八月十九日

张克清带领着大军一路追着镶黄旗的步伐,来到了大同左卫城的范围。

这一路以来,张克清他们都没有遇到什么后金军队,所以一路上都是在不停地“收复”被后金攻陷的堡垒或者城池中。

能不交战就“收复”堡垒城池,这事倒是让张宗衡和曹文诏很满意。

毕竟这些可都是功劳,未来可以抵罪。

“报,大人。前面十里就是大同左卫城池,城中已空无一人,未发现有后金鞑子。”此时,正带领着步兵休息的张克清接到了哨探的禀报。

“附近都探查过了吗?”张克清问道。

“是的,附近二里范围内未发现有后金鞑子的大军,不过有一些鞑子的哨骑在周边游走。”哨探回答道。

“这事我明白了,你辛苦了,先退下吧。”

“是...”

在哨探的退去后,张克清便对着身边的将领下令道:“谢义丰、戴宗泽,步军的弟兄们休息得也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就启程赶路,今晚入驻到大同左卫城。”

“是,大人....”对于张克清的命令,谢义丰和戴宗泽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刘宗惠,带领骑兵加强营的弟兄在前面开路。”张克清又吩咐道

“属下遵命。”刘宗惠同时也没有任何的异议。

大军要开拔,自然得要跟在另外一边休整的宣大总督张宗衡和临洮总兵曹文诏打声招呼再走。

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个在官阶上都是比张克清大上许多,更何况张宗衡在名义上还可以统管自己。

随后,张克清就带着自己的亲兵,骑上快马来到了张宗衡和曹文诏面前说明了相关情况。

自跟着张克清的队伍出城追击后金军队以来,无论是张宗衡还是曹文诏都很眼馋张克清带领的这支队伍。

先不提他们那令人羡慕的装备配置,就他们那严明的军纪和高涨的士气,这是张宗衡和曹文诏在大明诸地都是没有见过的。

能统领这样军队打仗,还不得无往不利?

当然,他们也就是单纯的眼馋一下而已。

他们二人也明白,真要把这支军队给他们,他们也养不起。朝廷也不可能给钱他们养这样的一支军队,因为实在耗钱。

朝廷能给这么年轻的人带领这么强的一支队伍,足以说明张克清的背景关系肯定不简单。

所以这一路以来,哪怕张宗衡和曹文诏在官职上是比张克清要高上许多,但是在态度上却没有任何要以权欺人的意思。

“张大人,大同左卫毕竟是一座大城,后金鞑子好不容易才攻占下来,会这么容易的就放弃?这其中会不会有诈?”张宗衡对于张克清说明的情况表示有些疑惑。

“总督大人,我要是猜得没有错,后金的大军极有可能是已经出关了,所以他们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那么多城池。”张克清回应道。

张克清要是没有记错,史书记载后金这次入关就是闰八月中撤退。

“希望是如此吧,不过我们是否等探得更清楚一些再入城?要是进城后被后金军给围了,大同府现在就没有什么援军可以来解救我们了。”张宗衡依旧表示担忧。

“大人说得有理,不如这样,我先领大军进城,如果真有什么事情了,总督大人和曹总兵再来救我如何?”张克清提议道。

张克清这样的建议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让张克清先入城,岂不是说大同左卫城是由张克清“收复”的。

能“收复”大同左卫城,那可是大功劳,让张宗衡和曹文诏都心动不已。

最后他们二人一合计,还是选择跟张克清的大军一起入城,免得这么大的功劳都被张克清一个人给抢了去。

不过他们心中虽然在意的是军功,但他们口中说的却是:真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面对。

很快,山西大同兵部那边就收到了,宣大总督张宗衡带领临洮总兵曹文诏、镇虏堡参军张克清“收复”大同左卫的消息

此时在大同府镇驻守的宁远总兵吴襄和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在得知这事后,大概也猜测到后金大军估计是出了关了的。

不然缺兵少将的张宗衡能拿什么去对付后金军?更别提什么“收复”城池了。

随后,他们二人便派人去调查。

果不其然,他们的哨探在派出去两天后就回来禀报,后金大军已经带着大量俘虏的人畜财物由拒墙堡出了关口,如今还留在大同境内的后金军应该是不多了。

于是吴襄就跟尤世威商议,决定再领兵外出赚点军功才行。

....

在获得了“收复”大同左卫这座大城的功劳后,张宗衡和曹文诏都表示很满意。

如今他们也已经探明,后金大军的确是如张克清所意料的那样出关了。

张宗衡和曹文诏的意思就是,为了战火不再继续,他们接下来只需要带着军队紧紧的跟在后金大军后面,把后金大军“赶”出大明境内,这场战事就算是结束了。

不过对于张宗衡和曹文诏的想法,张克清却不认可。

什么叫做他们走了,这场战事就算结束了。

这场战事还没有完。

那些被他们杀死的百姓怎么算?那些被他们俘虏等待朝廷解救的百姓怎么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