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改明末 第120章 理想化

作者:圣灵之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9 07:19:18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丝绸和锦缎等东西在日本就是暴利的存在,所以这支商队才不惜万里来到大明这边收购。

当然,不是没有大明的商队走私这些东西去日本。只不过大明商队在把丝绸、锦缎走私到了日本后的价格,要比他们到大明境内收购的要贵出很多。

而且走私丝绸、锦缎等东西是日本的大明商队在日本基本上都是有自己的合作商,他们也很难要得到货物。

暴利,总会让人无所无惧。

于是,这伙日本商队才会冒险而来。

大部分情况下,要收购丝绸、锦缎等东西的最好地方应该是在浙江的宁波府、嘉兴府等;或者是南京的扬州府、松江府等。

只是那边的丝绸和锦缎除了供应皇家和达官贵人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自己走私到海外去,在市面上流出的不多。所以他们才转而来到大明的京城。

因为京城的价格跟那些地方的差不多,市面上的量相对要多一些,而航线行驶的距离还要近上很多。

可是京城市面上的货虽然是多了,但是他们也不敢一下子进太多货,怕被盯上。

这里毕竟是异国他乡,被抢了也不知道该找谁。

“张君。不知道你每年可以提供多少匹的丝绸和锦缎呢?”商队主事藤原.木三太郎对着张克清问道。

“你这话你不应该这样问我,而是你需要多少?”张克清反问道。

“听张君的意思,是无论我们需要多少匹的货物,你都能提供?”藤原.木三太郎是一脸兴奋地说道。

“这是当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身后背靠的可是皇家。无论你需要多少的货,我都能提供给你。”张克清是拍着胸脯跟藤原.木三太郎保证道。

他可是拥有着“系统商场”,藤原.木三太郎要是有能力把整个日本的黄金、白银都掏空过来,他依旧有能力提供足够的丝绸、锦缎来交付。

“我信,从一开始见到张君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阁下来头不小,没有想到竟然是背靠着皇家,这下子我就放心了。”藤原.木三太郎大笑着回道。

“除了张君这次带来的货物外,在下还需要丝绸300匹,锦缎20匹。不知道张君还能不能给在下提供呢?”

“小意思,不过现在天色已晚,明日我再给你送过来,如何?”张克清说道。

“如此甚好,那就劳烦张君了。”随着张克清曝出他背后是大明的皇家,藤原.木三太郎对着张克清的态度就很是恭敬。

事实上,藤原.木三太郎在看到张克清带来的人中有太监的存在时,藤原.木三太郎就知道张克清的身份绝对不简单。

毕竟太监不是什么样都能用和敢用的。

如今张克清亲自承认他背靠着的是大明的皇家,藤原.木三太郎自然是更不愿意得罪他。

张克清跟藤原.木三太郎告别后,又去了一趟宫里跟崇祯说明了情况。

毕竟张克清是才刚回到京城,此时正备受关注。他要是突然间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丝绸跟锦缎出来跟藤原.木三太郎交易,容易被人察觉出问题。

如今崇祯在名义上是自己的岳父,张克清索性就把这条线给他。

毕竟崇祯要是能多赚点充实内库,也不至于到后面出现需要满朝文武捐钱当军饷的地步。

大明从崇祯七年后到十四年的时间里,开始出现癫狂一样的天灾。

西北之地大旱,继续连年不雨;东南富庶之地暴雨洪灾;中原之地旱灾、蝗灾、瘟疫。北直隶顺安府天花、鼠疫。

整个国家天气异常,热的时候能热死人,冷的时候,广东都能下大暴雪。

单是各种天灾就算了,战乱祸事还一直不停歇。

西北李自成上位后,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不断祸乱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区域。

后金(满清)那边则是不断的入侵掠夺蓟辽、宣大等地,带走了大量的人口财物,主事的高官却都是贪生怕死之徒,不敢出战御敌。

不仅如此,国库空虚得厉害,朝廷上有人看不下去,提议增加些商税来补充国库。但无一例外都被朝廷上的东林党、浙党、楚党等朝臣冠以“与民争利”的罪名。

当提议之人问他们国库空虚怎么解决,灾荒赈灾银子哪里出,战事粮饷哪里来时,他们就只会左右言他或是让加“辽响”或是让崇祯用皇家内库来出。

总之,大明的灭亡,除了各种天灾兵祸以及崇祯的性格之外,跟朝廷缺钱缺得厉害是脱不开关系。

崇祯是真没有想到张克清还真是能给自己惊喜。这300匹的丝绸跟20匹的锦缎卖出去后,他的内库将可以进账3万两的白银。

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税收也才不到一千万银子,这一次的贸易就达到了3万两的白银,足见海贸利润之巨。

崇祯心情大好,他又赏了张克清两千两的银子。

在看着张克清离开后,崇祯是连批改奏折的心情都没有了。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张克清之前说的赚钱路子。

如今大明的情况,崇祯也大概明白了。

帝国这么多的糟糕事,严格来说就是朝廷没钱没粮导致的。

可是每当他提出要加征商税时,总被朝中的大臣们反对,说他与民争利。加农税,那些大臣们是不反对了。可是农民们却是受不了,纷纷加入了造反的队伍之中。

如今有不用加税的办法还能让朝廷国库充足。那地方百姓也就不会有被逼到要造反的事情发生。受了灾荒饥民得到了赈灾后,也不会跟作乱。朝廷的军队不被拖响的话,战斗力自然会更加强。

随即崇祯就命人去召唤户部尚书侯恂过来,商讨张克清所说之事的可行性。

在侯恂到达了以后,崇祯跟他大概说了一下张克清说的事情,随后问道:“候爱卿,不知道这事你怎么看?”

“陛下,关于你说的这事,有点过于理想化了。这事在前期小数目的实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想要长期大量的实施,估计不行。”侯恂思索了片刻后回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