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第57章 刘基的选择

作者:东鸭西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1 12:03:0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衍圣公,孔克坚。

乃是孔子的五十五世孙,当今孔家的衍圣公。

读书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家也因为孔子的缘故,从宋以来,就一直被朝廷厚待。

只不过孔家的风骨,大家心知肚明。

用一言难尽来形容,都算给他面子。

只是因为孔圣的地位,孔家人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帝王都愿意尊奉孔家一脉,以示自己对儒家的重视。

同样的,一个君王也需要孔家出面,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可如今他朱元璋打到曲阜,已经等于占领了孔家所在。

这位衍圣公却不愿意如他们的祖先一般,迅速滑跪,投靠大明。

却让皇帝觉得是奇耻大辱。

都是当墙头草的,你当初卖了宋,投了金,大家不说什么?

蒙古人来了,你跟蒙古人混得很好,大家也都当做没发生?

凭什么轮到自己,他孔克坚就称病不出?

朱元璋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人,又因为汴梁的事情多有郁闷。

眼见皇帝露出森然的杀意,熟悉他的老臣们,自然要劝谏皇帝。

“陛下,衍圣公也许真的病了!”

“陛下,不管如何,三思而行……”

关于衍圣公孔克坚的态度,其实百官心知肚明。

他们对孔家那位谈不上有什么好感,甚至要是对方吃瘪,他们还乐见其成。

可不管如何,如果皇帝要对付孔家,他们还是要站出来阻止的。

孔家对于许多人而言,就是个食之无味,但不能弃的鸡肋。

哪怕朱元璋怒火滔天,在一众老臣的劝说下,他也逐渐冷静下来。

他当这个皇帝,最需要的就是大义名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是朱元璋为北伐寻求的正统名分,可这个名分需要很多人为自己背书。

从鬼神上说,佛道二门的背书,是证明自己乃是奉天承运。

而孔家,却能代表自己获得天下读书人的认同。

老朱虽然愤怒,却也明白百官的劝谏有道理,哪怕心头有火,他也只能强行压下去。

李善长等人也知道皇帝的脾性,赶紧转移话题。

“陛下,臣有一事禀告!”

“李先生请说!”

“关于陛下让臣推广的方法,臣也吩咐下边去做了,如今我应天府周边,有三个地方正有小范围的瘟疫……

其中痢疾两处,疟病一处……

按照那位姚先生的做法,效果显著。

不过对于疟病,相对而言差一些。

可总体而言,百姓活下来的概率比以前高了许多……”

朱元璋总算能听到一个好消息,果然转移了注意力。

他细问官方处置的方式,还有具体的成果。

李善长跟了朱元璋多年,知道皇帝最重细节,而他也将如何处置的过程,一一说给朱元璋听。

反复确认了过程没问题,朱元璋还是很高兴的。

正如道衍所言,休养生息乃是天下第一要务。

可不管如何休养生息,也需要一代人的成长,才能换来人口的爆发。

在这十几年内,如何尽量避免人口死亡,对于整个帝国而言都是好事。

战争朱元璋没办法,可能从阎王爷手中夺回一部分人,终归不亏。

“为什么只有三处?”

老朱继续追问李善长,李善长回答:

“其他地方路远,奏疏还没来得及送到中书省!”

“抓紧,朕要看看成效如何,如果证实可行,朕要全国推广……”

总算看到皇帝面露喜意,李善长等人舒了一口气。

此时,李善长再问:

“陛下,关于汴梁的事,您看如何处置?”

皇帝去汴梁的第一天,虽然对汴梁的环境颇为不满意,但还是下了一道圣旨,将汴梁封为北京。

他迁都之意,已经十分明显。

在朱元璋回到应天府之前,中书省已经收到皇帝的圣旨。

按照惯例,汴梁在未来的几年,会被朝廷投入资源重新建设,至少也要符合“北京”的身份地位才行。

可皇帝只在汴梁住了几天,就赶忙回程。

身为老臣子,李善长总感觉有一些不正常。

“朕住了几日,越发觉得汴梁不适合立都……”

朱元璋这个结论刚下,他隐约感觉到包括李善长的所有人,似乎松了一口气。

他没有多想,继续说:

“一来,那里一马平川,防守不利,立都则容易让天子居于危险之地。

二来,旧运河早就堵塞,汴梁的经济物资输送,也成问题……

我大明若是国力昌盛,朕可调民夫挖通大运河。

可如今天下需要休养生息,朕若是如此劳民伤财,朕也舍不得……”

朱元璋洋洋洒洒,将道衍说过的话说了一遍。

众人闻言,纷纷赞同。

“陛下仁慈,不舍百姓,乃是仁君!”

“迁都兹事体大,陛下暂停迁都,绝对是明智之举!”

在百官一致的认可中,汴梁迁都的事情,便可告一段落。

不过朱元璋补了一句:

“但南京,依然不是首选之地!

只是朕目前不知道,该选什么地方?”

百官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

有人提议,如果元大都攻陷,可选择元大都。

理由就是因为有现成的都城,避免了劳民伤财。

可朱元璋想都不想,就拒绝了这个提议。

“大都就算拿下,也不是立都之地,这地方落在异族手里已经四百多年,早就缺乏教化。

二来,它也不在中原之地,并非朕的首选。”

大臣们又提出许多地方,都被朱元璋一一否决。

章溢还想提出不同的意见,刘基悄悄拉了他一下,他就不说话了。

关于迁都的事,终归还是没有满意的地方。

但关于汴梁的建造,朱元璋直接否了。

既然北京不行,他连北京的称号都想废了。

百官连忙阻止,说天子若朝令夕改,恐对帝王威严有伤。

……

“刘兄,你刚才为何拉我?”

百官出了皇宫,刘基和章溢两位御史中丞同乘一车,章溢提出自己的疑问。

“陛下心中恐怕早有选择,但他只是不肯现在说出口,咱们提再多,也是无用……”

“那不知道刘兄心中属意何地?”

“元大都!”

刘基想了一会,说出自己的意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