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诗文独步一时,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创作于苏轼任密州知州期间。词中通过描绘作者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一、壮观的出猎场面**

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苏轼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他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里,“老夫”指的是苏轼自己,“聊发少年狂”则表现出他内心的豪情壮志。他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擎着苍鹰,身穿锦帽貂裘,率领着千余骑士席卷平冈,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接下来,苏轼进一步描绘了出猎的热闹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里,“倾城”指的是全城的人都出动了,表达了苏轼深受人民爱戴的情景。他亲自射虎,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同时,他也希望能像孙权一样,勇猛善战,保家卫国。

**二、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在词的下片中,苏轼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他写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酒酣胸胆尚开张”表现出苏轼酒后的豪情壮志,“鬓微霜,又何妨”则表达了他不畏年老、不惧困难的决心。他希望能像冯唐一样,被朝廷重用,持节云中,为国家效力。

接下来,苏轼通过描绘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出苏轼的力大无穷和技艺高超,“西北望,射天狼”则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决心保卫国家的信念。

**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然而,在词的结尾处,苏轼却流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他写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期望和失望,“射天狼”则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无奈。他渴望为国家效力,但却报国无门,这种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他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但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杰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豪放的个性和深沉的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人所传颂。

以上是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这首词以其壮观的出猎场面、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艺术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这首词对于我们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