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慈父 第114章 设想

作者:又一重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4 22:52:08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办公室内,朱慈燃与宋应星二人的谈话正在继续。

“殿下,臣有一疑问,可否解答?”

宋应星问道,

“不知殿下为何会对这些事物感兴趣呢?”

“父皇他喜爱木工,我想,或许是受父皇启发吧;”

朱慈燃随便找个理由搪塞了过去。

对于朱由校喜欢木工这件事,当下许多人都是知道的,所以听到朱慈燃这么说,宋应星也不觉得奇怪。

“对了,今日请宋师前来,其实我还有一事相求;”

朱慈燃忽然说道,

“殿下请讲。”

“这段时日,我翻阅了各种古籍,发现自古以来到如今,这有关各种百工的书籍,不仅少之甚少,并且大多都还记载模糊不清,让人在看时,晦涩难懂,颇为费解;”

“其次,我跟与那些个工匠闲聊的时候,问他们一般学习技术是怎么学的,他们都说要找师傅拜师,要经历苦熬打磨多年,才有可能得到一丝传承机会,并且学多学少,还得看师傅会的多寡与自身悟性。”

“确实,此乃自古以来的惯例。”

宋应星闻言点了点头应道,他平日里也经常就某一些技术问题,求教一些懂技术的工匠,虽然或许碍于自身的身份,对方大都不会拒绝,但一般都只是大概讲讲,不会说的很细,很多时候也让他为之苦恼不已。

“所以,我在想,是否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我跟父皇和魏公公闲聊多次,加上自己从书上所看到的一些内容,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朱慈燃继续说道,

“那就是‘农业稳序,百工强邦’!”

“农业稳序,百工强邦?”

宋应星有些疑惑,心中暗自念叨,心中琢磨这句话的意思。

“对!就是农业稳序,百工强邦!”

朱慈燃点头道,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农不强,则国不稳!”

“而工业,则是一个国家的底气,工不强,则万事堪忧!”

“此言虽是长庚首次听说,不过细想之下,却颇有道理。”

这个说法,宋应星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他身为读书人中,最懂百工的一批人,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有的,非常认同。

“可问题是,如今圣贤书有无数的书院教导,而百工技术却要靠师徒之间,口口相传,”

“一但某个掌握着独门绝技师徒因意外而导致突然离世,那么这项独门绝技,也就会跟随着主人一同消失在这个世界;”

“而这些知识,都是先人们一一花费了巨大代价才辛苦积累与改进后,才慢慢积攒下来的;”

“若是传承就这么轻易断绝,实在可惜。”

“这种相对落后的学习制度,倒不是说不好,而是相对于技术的普及与传承而言,不太合适;”

朱慈燃摇头叹息,后世我国自诩数千年文明古国,但可惜的是无数的知识与传承,竟然要靠发掘和外国的相关记录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无疑是极其可悲的。

“所以,我有个想法,想请宋师替我参谋参谋;”

朱慈燃轻声道,

“我打算,自全国广发英雄榜,召集各行工科人才,集结大明工科之智,编纂百工之科教材,并刊行天下,以供世人参考学习;”、

“其次,组建一所专供百工学习的太学,并在其中安置数十位各行业专家授课,以供百工之科学子学习,其形制,一如国子监。”

“这!.....”

宋应星震惊了,他没想到殿下年纪轻轻,竟然会有如此宏愿,并且据其所言,竟然逻辑完善,有条有理,整个方案看起来都颇具可行性。

他大喜过望,连忙问道:

“殿下此言当真?”

朱慈燃看了他一眼,

“自然当真,怎么宋师如此激动?”

他是不知道宋应星身为历史有名的偏科生,虽然聪明,但是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百工之上;

这也是导致他到如今会试已连续‘挂科’四次的主要原因。

而历史上的他,则会继续备战明年的会试,然后再挂!

直到第六次再次名落孙山后,方才心灰意冷,不再续考。

会试三年一次,他连续挂六次,意味着他差不多考了近二十年!

二十年啊!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更何况他从二十九第一次参加,一直考到了四十七!

基本上整个人最青春最火热的年纪,全都浪费在了这该死的会试上!

“臣是高兴;”

宋应星有些感慨,

“前些年臣年幼,那时对百工突然萌生兴致,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但常常苦于所能学到的百工知识甚少,于是只好四处打听,向那些百工求教,并加以整理;”

“如此才能算是对百工初有了解;”

“若是那时有如殿下所说这般学院,臣也不至于求学之路这般辛苦了。”

“确实,这也是我的目的。”

朱慈燃听完后点了点头;想道,这怕就是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的缘由了;

要是没有这种经历,是很难完成这部著作的,毕竟古代又不像现代,想查什么直接上网搜一下就能搜出来;

古代想要了解什么,必须要找相关的人去咨询,并且不同的人之间,所阐述的道理还不一样,还得要进行整理归纳。

“对了,殿下方才与臣说有一事相求,不知是何事?”

宋应星突然问道,看向朱慈燃的眼神中充满希冀。

他此时心中对朱慈燃口中所要提及的事,已初步有了想法。

“我想请宋师牵头,帮我将此事组织起来;”

果然,朱慈燃接下来的话,没有让宋应星失望。

“此事的首要,是召集全国优秀百工齐聚京城,随后依照各工种不同的技术要求,举行相应竞赛,对百工技艺进行评比,一决高下;”

“竞赛完毕后,联合竞赛优胜者,一同整理出百工技艺的学习教材与执行规范;”

“另外,我还想借着这次机会,对百工之间的能力高低,进行一次摸底与评定,顺便完善技工等级的评定标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