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金手指下的衣食无忧 第23章 闻香而来

作者:绿色大自然 分类:同人 更新时间:2024-04-05 11:09:01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她甚至许诺,若能讨回借款,愿意分给他们一半,以助他们成家立业,既然付出了这般代价,怎可能就此作罢?

这几个娘家兄弟均已到适婚年龄,却因贫困未能成婚,此刻既能为大姐出一口恶气,又能获得钱财迎娶妻室,何乐而不为?

且不论这场纷争能捞取多少好处,至少还可蹭上几顿饱饭。

正值下班时分,周围的邻里纷纷赶来围观,竟无一人上前调解。

贾母与贾东旭平日里早已将邻里关系弄得剑拔弩张,许多人巴不得他们倒霉,自然袖手旁观。

贾东旭躲在家里,始终不敢出门,唯有贾母与秦淮茹在外与李荷周旋。

“贾东旭,你给我出来,你说说这笔钱为何而借,你有种当着大伙的面讲清楚!”李荷高声喝问。

秦淮茹一听这话,心中顿感蹊跷,女性的直觉告诉她其中必有隐情。

她转身回到屋里质问丈夫为何欠下巨债,望着丈夫沉默不语的样子,再联想到李荷的姿色,一切已然明了。

她情绪崩溃,含泪控诉:“我53年嫁入你们贾家,次年便为你生子,侍奉婆婆,操持家务,哪一样不尽心尽力,为何如此待我?”

贾东旭颓然蹲地,低头不语。

他深知,今日之事已让自己颜面扫地,恐怕附近不少人已猜测到实情。

想到此处,他眼神阴鸷,既怨恨周围邻居袖手旁观,又愤恨李荷紧咬不放。

进而又迁怒于贾母,心想李荷索要钱财时答应便是,何必闹腾?

反正母亲手中的钱迟早都是他的,早早给出岂不解决了所有问题?

如今倒好,一闹之下人人皆知,自己今后如何面对世人?

门外吵闹不止的贾母尚不知儿子已在心中埋怨自己,只是一味地坚持争吵。

最终,还是秦淮茹拭去泪水,振作精神,劝回贾母,明确指出事态的严重性。

其实,贾母心中何尝不清楚儿子的盘算,只是以为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儿子不至于吃亏,心存侥幸罢了。

直到意识到酿成了大祸,这才极不情愿地拿出钱交给李荷。

交钱之时,贾母心疼得直抽搐,李荷费了好大力气才从她手中拽走钞票。

握着手中钱币,李荷满意离去,只留下背后议论纷纷的邻里。

贾母狠狠摔了一下门,将门砰然关闭。

此举激起了围观群众的不满,“我就说嘛,贾东旭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笔钱我看准是被人抓住了短处。”

说话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男人被寡妇抓住把柄,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目睹贾家这一幕,周围许多家庭都惊愕不已,“没想到平日里看似本分的贾东旭竟是这样的人。”

“你意想不到的事还多着呢,我告诉你,他不只是勾搭了这一个,还有好几个。”李顺边说边神秘一笑,引来众人热烈追问。

“快说还有谁?”众人拉住他的手臂,一脸好奇地追问。

李顺享受着众人屏息凝神的关注,得意地揭晓答案:“那个……还有……”

“想不到啊,他玩得还挺开,想必捞了不少钱吧?”

“那可未必,我告诉你,半月前我还瞧见他跟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子走进供销社,买了一堆东西,虽然最后是那女的付的账,但东西全进了他的口袋。”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从供销社出来后,他们径直进入一座独院,等他们出来时,我发现他腰包鼓鼓的,显然是那女的给了他不少钱,那女人还满面羞红地送他离开。”言语间满是羡慕,不知是羡慕他人缘好还是羡慕他有钱。

“哎呀,贾东旭模样普通,竟然有这等手段,该不会……”众人窃窃私语,面露调侃。

另一名邻居话题转向秦淮茹:“不过贾家这位媳妇也够倒霉的,不知道会不会闹起来?”刚说完似乎觉得自己有点幸灾乐祸,便住了口。

“我觉得她不会大闹,毕竟两人还有孩子,秦淮茹又没工作,真闹翻了,她还不是得回农村?”有人分析道。

“也是,以前没发现贾家挺富裕的,他们总哭穷,现在才知道原来家里有这么多钱,一下子能拿出300块,眼皮都不眨一下。我跟你说,我要一次拿出300块,下个月怕是要喝西北风了。”李顺羡慕之余略带嫉妒地说。

“可不是嘛,估计他男的出事时厂里赔了不少钱,不过捂得挺严实的,愣是一点风声都没漏出来。”

“诶,他上个月还跟我借过两块钱呢,到现在也没提还的事儿。”李顺突然想起。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开口,这个说自己被借了8毛,那个说被借了5毛,还有一个说被借了10斤玉米面和两棵大白菜……

随着话题深入,大家都感到愤慨,这个时代哪家的日子都不易,贾家分明有钱却装穷占尽便宜,每次借一点点,让人不好意思催债。

张宇在一旁听着,不禁感叹贾家这装穷占便宜的习气,原来从这时就已经开始了,难怪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秦淮茹和贾张氏会处处揩油。

在众人开始抱怨时,张宇悄无声息地迈着小碎步从人群中退了出来。

今天可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看热闹就好,他可没打算掺和进去。

现在的市售月饼,他觉得不太合口味,前两天他参照之前看过的视频博主教程自制了一个土窑炉,准备用来烘焙月饼和糕点。

为此他已备齐了不少材料,想到这些材料,小姑大概会心疼不已。

为了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月饼,他还特意提前两天炒制了馅料,系统赠送的永和红枣,皮薄核小、肉厚饱满、纯天然、无病虫害、无污染,在唐代时就被列为贡品。

红枣洗净后先浸泡四小时,再置于加水锅中煮半小时。煮过后再次浸泡四小时,如此处理过的红枣更容易去皮去核。经过这样的工序,制作出来的馅料口感更佳。

随后,他采用擀面杖的一端,细致地碾压红枣肉,继而将其移至平底锅中,以微火耐心翻煎。

待枣泥的水分被充分蒸发,呈现出粘稠状且色泽红艳油亮之际,便可待其冷却后移入碗中静置。

枣泥口感绝佳,这两日,他制作了不少馒头,以枣泥相佐,味道堪称一绝。

那一罐满满的枣泥,短短两日内已被消耗近半,若非中秋临近,恐怕早已告罄。

张宇预先将调配好的馅料逐一捏成团状,并妥善覆盖存放,备于一旁。

在面粉中调入洁白如雪的猪油,恰巧先前炼制的猪油尚存余量,再添加适量的精白面粉。

以热水和面,揉合完毕后覆以洁净的白布,让面团静静醒发;趁此间隙着手制作油皮部分。

取一洁净容器,倾入面粉,再加入更多猪油,精心揉搓成油面团。

将水面团与油面团各自均分为多个等大的剂子,然后将油皮剂子搓圆,水面剂子压扁,如同包裹包子般将油皮包裹于水面剂子之内,收口朝下后再整形成圆形。

完成包裹后的面团,

接下来,便是将其送入传统的土窑烤炉中烘烤,首先要在炉内点燃炭火,待内部热度适宜后,将大部分炭火拨至炉边,清理干净炉底,再将制作好的月饼整齐排列置于其中。

经过一个小时的等待,一款口感酥脆、入口即化的枣泥月饼便新鲜出炉,这正是他所钟爱的老式酥皮月饼。

月饼出炉稍凉片刻,张宇拿起一块品尝,感受着月饼在口中几乎无需咀嚼,只需舌尖轻轻一抵,便已化作满口醇香。

月饼烘焙的香气四溢,弥漫在整个院落之中,引得周边的小朋友们闻香而来。

面对孩子们垂涎欲滴的模样,张宇大方取出一炉月饼,每人分得一枚。一旁的张桂芳欲言又止,最终选择默默退回房间,尽管内心或许有些许不舍,却并未表露丝毫。

周围的邻里对张宇分享月饼之举皆大欢喜,纷纷回馈以自家的礼物,有人送上自家工厂发放的糕点,有人送来两只鲜美的苹果,这家拿出一把青菜,那家奉上自制的烙饼……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

而张宇则捧着六枚精心烘焙的酥皮月饼前往孙太爷家拜访:“孙太爷,您在家吗?我给您送月饼来了。”

“在家在家,小宇啊,别客气,你们自己留着吃就好了。”孙太爷连连挥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这是我刚烤好的,您尝尝,是酥皮的,保证您能咬得动。”张宇边说边将盛放月饼的盘子递到孙太爷身边。

孙太爷接过来尝了一口,小心地接住掉落的酥皮,咀嚼后称赞道:“的确不错,你这酥皮做得十分地道,里面的枣泥选料也很好,已经有几分当年老师傅的手艺了。”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