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人生 第15章 能同甘苦,为何不能共享福

作者:察心客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1 00:56:1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同在黑夜中行进,彼此之间更多的可能是相互扶持,相互鼓励。那个时候大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谁也不比谁强到哪里。

但是一旦黎明来临,往往都是各怀心思,谋求的更多是自身利益。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能同甘苦不能共享福。用乌鸦来比喻,就是原本的一群乌鸦中出现了一个头顶金色羽毛的乌鸦。

历史上刘邦草莽出身建立大汉王朝。开国将领中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就是一个不能共享福的典型例子。韩信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刘邦对他的猜忌,最后导致了他的死亡。

曾经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刘邦确实需要像韩信一般的英才。对于那时的刘邦而言,韩信这一员大将对自己确实很重要。韩信后来确实也成为了刘邦的左膀右臂。

接下来我们讲不能共享福的第一个原因。在古代封建帝制的时代。皇帝可以说拥有无限的威严,我感觉用那一句话来形容特别形象。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作为开国的这种大将,本身就拥有无限的才能。皇帝身边如果有这么优秀的人在是非常不安的。开国皇帝也许可以镇得住和自己出生入死,开辟江山的豪杰。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嗣镇不住被造反,这是皇帝绝对不想看到的。

韩信的存在本身就让刘邦不是很放心,再加上韩信不懂的收敛自己的锋芒。被办是早晚的事儿。

你看同一时期的萧何就特别深谙君臣之理。知道和皇帝是不能真正做朋友的,伴君如伴虎。虽然在汉朝的开辟中萧何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却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道理。

可能韩信也深谙这一句兵法之道,打不过就跑。

但是对于政治上,走为上策的具体含义韩信可能并未想到。

当你功高震主之时,你所要做的不应该是再待在皇帝的身边。而是尽早退去。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自己把自己一撸到底。降低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威胁。而韩信当时想的却是让刘邦给自己封王,唯恐自己的功劳被怠慢了。

作为臣子他就应该明白,赏赐只有赏的份,断没有索要的传统。最终致使了一代兵仙的陨落。韩信取得丰功伟绩的时候,肯定自认为刘邦不会对他开刀,毕竟自己给他立下了不世功劳。心中的成蒙,自以为是的想法,让韩信一命呜呼。

大家可能有看过梁冠华版本的《神探狄仁杰》电视剧。那里面就有一个细节,每一次狄仁杰破获大案要案,向武则天禀报。几乎每一次最后狄仁杰都会说恳请让自己告老还乡,什么什么的。

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来狄仁杰的英明之处。在他声明大震之际,选择的不是贪恋权位,而是选择战略性撤退,表明自己不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更多的是办事儿的人。这对于万万人之上的,心中满是猜忌的武则天而言,相当于吃了一个定心丸。

这便是功成身退的妙处。因此每一次遇到疑难案件是想到的第一个人一般也就是狄仁杰。她也更愿意任用狄仁杰。因为在她心目中狄仁杰似乎更靠谱,对自己更加的忠诚。

大家看,狄仁杰是不是比韩信更加深谙君臣之道。也没有心底里面的成蒙,自以为自己帮皇帝解决了重大问题,就想着让皇帝特殊对待自己。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能同甘苦不能共患难的事件是比比皆是,大家猜一猜我们下一节能同甘苦不能共享福的主人公,会是谁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