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人の成長はいつも矛盾に伴っている。

(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矛盾相随。)

人们总是在犯着同样的错误,走着历史的倒车。

就像上次说到的那件事一般。

之前哈药六厂开馆了,里面金碧辉煌,几层楼墙壁间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画作。

1楼是油画,多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2,3楼则是我们国人近百年间的作品。

之前我看的时候有个小孩儿在旁边嚷嚷着「我不喜欢这张画,我讨厌这张画!」

他的父亲却说「你不喜欢这张画也无所谓,因为他画的是艺术,不需要你专门去喜欢它。」

我对此产生了共鸣,心里感到释然。

但后来在p站上被人评论,反应激烈讨厌抵制我致敬亚乌拉画的刻晴拉小提琴之画时,我还是一时破防跟人理论。

哪怕在此之前,明知道做这种事没有什么意义,只要装死就好——但终究还是没绷住。

被人讨厌不认可我的作品,对我来说就像是在否定我的人格与尊严一样。

——

又像是今天这次,我在偶然间透过台灯看到了手机上的反光,那是很多被手指在触摸屏上留下的印子,所形成的一张绘卷。

哪怕明知道这只是偶然间引发的现象,但我还是忍不住在日语刷题的中途停下,用笔将它画了下来。

——这是一幅较为抽象的绘卷,或许给人的感觉就像小孩子的涂鸦一样粗犷吧……

因为这是我将手指所留下的一道道痕迹,尽可能将那种巧合性浮现出来的结果。

只是顺着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就那样按照画出来,也没有使用多少技巧。

——

我在漆黑的手机屏幕上看到台灯的反光,那是一个状似欧洲相貌的女子,头上戴着绒帽,一缕头发从帽檐内延伸而出,在侧面遮住了耳朵。

若有颜色,她给我的感觉是一名金发的欧洲女子。

女子身着一身羽绒服,带着一对手套的双手放在自己的嘴前,像是在护着哈气取暖。

她背后背着一个巨大的背包,似乎是黑色的,里面满满当当装着不少东西,上面则是不少手指印,恰巧结合而成留下的反光。

她坐在一块儿冰岩上,背后背着一个书包,隔靠在身后的岩壁上,周围的环境看起来似乎是在冰洞窟内。

这是雪天爬山遇到大雪或是雪崩,然后慌忙之中躲进了一处洞窟,然后洞口被积雪堵住,在等待救援吗?

我如此想到,甚至连故事设定背景都有了。

然后我将这张画交给老妈看,让她看着手机屏幕进行对照,结果她说「这都是啥玩意儿?」

我一看,大厅的灯光聚拢的不够,那是只有在台灯前,好的受光角度之下才能呈现的绘卷。

所以我紧接着让老爸过来,在灯光下看了一下,老爸表示看出来了。

随后我又不服输的用老爸的手机,调整合适的光亮与角度,拍下了这个侧面给老妈看。

但得到的回答却只是「我可能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所以我看不出来,我对此不感兴趣,关注的只是你这次(升本)考试能不能过。」

原本一个给自己做好退路的考试,我心态都放平了,要是过不了还考虑不升本直接考研了。

结果爸妈一致不同意,「要是考上你就正常上学,考不过家里不会再给你一分钱,不用考研了,直接给我工作去。」

然后进入标准坏结局,放弃一切泯然众人Bad End,什么梦想,理想全是空谈,没钱啥也不是。

咳咳,把话题扯回来吧。

对我这种极其不服气,认为「其他人姑且不论,但偏偏父母不能否定啊,不该否定啊。」

(说这话时,我根据自己的性格分析,倒也觉得可能同样的情况下被其他人直接抵触否定,这玻璃心也可能直接被破防吧……「让一颗心免于悲伤」走起!)

而我爸则是将我这种做法称作,「想让其他人按着自己的说法去做,想控制其他人听自己的。」

上一位朋友也是这么说的,说当初同样认识的其他人都说我这样,然后还劝他离我远点,最好早点儿删除我的好友。

当时我还觉得不对,认为这是偏见,将这种事理解为自私,拒绝成为自私。

因为当时不管是有人想学日语还是美术,我都是顺着他的话进行督促,想要去实现对方的愿望。

就连小提琴也是,之前看到有人发进来一个小提琴的网易云曲,说他想学小提琴了。

但实际上呢?我说了将近十条大长句的话,把注意事项啥的都告诉他了,也是认真为他思考,他要学琴的话要怎么做。

最后他一句话都没有回复,其他人都在默默看笑话(指只是发这表情包之类的,或保持沉默)

当时可是把我气的够呛,只不过没有把气发泄在网络上,而是等着现实干其他事儿后忙起来自己消了。

但你要说我小气,心胸狭隘我也承认了,因为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恨不得气的把他踢出去,眼不见心不烦。

每次看到他的头像和备考勿踢这个名字,我就会想起这件事,尤其是心情不稳定时看到他,需要强制压制自己的心情。

但现在,我知道了。

对,没错,不管是那时无法控制的全力帮助对方,所形成的“我为你好”,还是像刚才那样被否定了画之后,一个劲儿的拿出证明,想让对方承认也一样。

——我就是无法控制的会产生控制欲吧……?

哪怕想改掉,就跟我说话话多,还容易跑题,说不到重点一样。

想改这么多年了,改掉了吗?没有。

又如同我一开始说的那个小孩儿讨厌画的例子,令我释然的事情一样。

当时确实是内心释然了,但我却无法将总结过来的道理关键时刻用上。

比如说那件事过去了好几个月,一路上一帆风顺,没有经历类似的事件,冷不丁突然来一次,就算当初所领悟的这份道理还记得。

但是真正面对事情当时,我却不能及时想起来。

所以我总是会反复犯下同样的错误,也被我爸训斥吃百个豆不嫌腥,根本就是没往心里去。

但结果呢?我往心里去记住了这件事,但等到真正在发生同样的事时,不管隔的远近,往往我脑海里都不能在事发当时,想起之前的经历作为教训进行改变。

就像我之前好不容易克服了被人无脑喷的脆皮心,我当时期待着赶紧多来点儿人喷我,那样我很快就适应了。

但事实上证明这玩意儿就跟学习画画和乐器的肌肉肌一样,过了一段时间手艺(心灵的防御)生疏了,那在冷不防的来一堆人喷的,骂的——基本受到的反应又和一开始一样脆皮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