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说名著 第388章 武松是一个很天真的人

作者:快乐兔子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2 15:54:2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使者张松说杨修拿出的书不是兵书,而主簿杨修坚持说拿出的书是曹操的手稿。

使者张松为了说服杨修,说:“足下如若不信,我可以背给你听。”

“愿意领教。”这就有点尴尬了。人家使者张松既然敢那么说,那必然是做好了准备的。就算真的是曹操的手稿,那也可能被人偷偷地盗走背诵,能背诵出来,也不一定说明就是使者张松说的那样。但是有些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很难说的清楚。

那使者张松犹豫了一下,就开始背诵了起来:“昔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使者张松背诵得天昏地暗,朗朗上口十分熟练,让主簿杨修彻底折服了,不断地求饶说:“够了,够了。”

杨修不再谈论什么是不是曹操创作的作品了,反而夸奖使者张松说:“足下过目不忘,真乃天下奇才,杨修今日大开眼界钦佩至极。”

使者就忘记了谈论曹操是不是作者这件事,谦虚起来,说他这种能力不稀奇。

杨修就请使者张松先去馆驿居住,说有时间了要找使者张松去切磋才华。

曹操听了杨修说的跟使者张松的来往,非常不屑,看不起使者张松,认为杨修跟这个使者聊天唠嗑纯属找麻烦啰嗦,还说这个使者张松不但长的丑,还言语张狂,甚至感到有些厌恶使者。

杨修就劝曹操不要以貌取人,并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有一些性格上小问题,没有点脾气,怎么彰显人家的才华横溢呢?杨修还拿名人祢衡跟使者张松比较,说:以前的祢衡不是更张狂,那你怎么不讨厌呢?

那人家曹操就更不屑了:人家祢衡是谁啊,你怎么可以拿来跟使者张松比较呢?人家祢衡文章出众、才名远播,张松才算什么人物呢?籍籍无名的,两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杨修却认为张松也是很有才的,张松的才华绝不在祢衡之下,甚至可能比祢衡更有才华:“此人不但高谈雄辩、出口成章,单是那过目不忘之能便世所罕有。”

曹操很少听杨修赞扬一个人的才华,好奇道:“如何过目不忘?”

事实上杨修并不是在说使者张松的过目不忘之才能,而是想询问曹操的作品是否是曹操自己所创作的原稿,就把他之前拿出书递给使者之后,使者背诵书的内容的事情向曹操叙述了一遍。

曹操非常惊讶,他意识到,杨修是在告诉他,张松非常清楚地知道曹操的书不是他自己写的。

但是人家杨修并没有直接驳人家曹操的面子说人家曹操滥竽充数,而是委婉地告诉了曹操。

“他还故弄玄虚说此书是战国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熟记。。。。。。”杨修把他和使臣的对话滴水不漏地汇报给他的上司曹操。

“莫非古人与我暗合?”曹操内心嘀咕道,就把书拿出去给烧了。

杨修见因为自己的几句话曹操就要把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作品给烧掉,急忙去阻拦,却没有阻拦成功,心痛不已。

曹操不想让使臣有任何可以攻击他的借口,使臣攻击他写的书是抄袭,他就把书给烧掉。那使臣要是攻击别的呢?

“丞相撰写此书,殚思竭虑,二十年心血,何必因几句荒唐之言就此毁于一旦?”杨修感到痛心疾首。

那曹操就说了,他非常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不想在后世留下污名,同时曹操也意识到了张松这个人的厉害:张松都没有出面,就让曹操自己把自己写的书给烧毁了。这种能力让曹操觉得害怕,曹操不敢小看张松了,让杨修第二天再把张松给他介绍一下,他要让张松见识一下他的厉害。

第二天曹操把张松带到了教场上,说:你竟然敢说我的书是抄袭,没关系,我不跟你计较。

没想到张松却不屑地说:你厉害,我怎么能跟你比呢?

曹操又奚落张松说:你在你老家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吗?

张松更加不屑地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家从来不以武力值说了算,我们是以仁义来论英雄的。

杨修觉得张松在讲武场上跟曹操说什么仁义,觉得不妙,急忙暗示他不要说了。

可张松不但没有停,还说起了曹操过去不堪的履历,本来曹操让杨修把张松叫来就是为了修理他的,结果张松来到校场不但没有收敛还狠狠地奚落了曹操。人家曹操本来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声评分,岂能不生气?

于是曹操决定杀鸡儆猴,给众人来个下马威,要把张松给辞退了。

“想我张松一世明白,今日却也谬托知己。”张松离开前,评价自己说。

要是张松明白的话,他还会敢大胆地指出人家曹操的书是抄袭的吗?不管曹操是不是抄袭,张松都不会指出来。但是张松批判了曹操,却说他之前对曹操的行为是“谬托知己”。

是啊,张松把杨修当成了好朋友,告诉了他曹操的书是抄袭的事情,杨修不但没有感谢他,反而还转头就告诉了曹操。这个时候张松才意识到自己是祸从口出,懊悔不该太爱卖弄指出曹操的错处让人家曹操找到借口辞退他。

杨修意识到曹操这样开除了张松对他不是太好,怕张松记他的仇认为是他在曹操面前挑唆,于是急忙向曹操求情:人家张松虽然不会说话,但好歹是来给你曹操送礼的,你毫不留情地在人家张松送礼的时候辞退人家,这不太好吧。传出去以后谁还敢给你送礼呀?

这时候别的谋臣看在杨修的面子上也向曹操求情,曹操心里得到了满足,意识到他们之后估计不会再敢不尊重他了,但是曹操特别讨厌张松那丑陋又自傲的嘴脸,对张松十分没有好气,把张松赶走了。

当探子把这件事告诉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甚至感到十分好笑。

对于诸葛亮和庞统议论这件事一起发笑的行为,刘备心里十分的不是滋味,醋意横生,觉得诸葛亮有了新朋友以后对他有点冷漠了,当然庞统并不是诸葛亮的新朋友,而是诸葛亮的发小。

但是刘备忍着没有说出来,总想抽个机会开除一个。

庞统言谈中时时流露出对刘备迂腐的指责,说刘备不会变通,什么都过于墨守成规。当然了,人家庞统没有当着别人的面说,给了刘备充足的面子,而且庞统这么说也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毕竟既然作为人家刘备的谋臣,那么就要让人家刘备感到用他是非常值得的。

但是庞统却没有诸葛亮会说话,说的话让刘备很不爱听,认为庞统的想法过于激进了,并且觉得庞统的性格跟他很不相宜,而且跟庞统在一起,刘备时常觉得庞统太过聪明,而显得自己特别的愚蠢。但是庞统的观点却很新颖,时常让刘备茅塞顿开,这使得刘备对庞统的意见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诸葛亮给刘备提意见的时候,都是刘备有什么需求,主动问他,诸葛亮才慢慢地回答;可是庞统不一样,不待刘备思考和问他,他就主动替刘备做出各种决定,甚至当着刘备的面帮助刘备发号施令,这让刘备非常不满。

而且跟诸葛亮不同的是,庞统出的主意通常比较容易节省成本:总是能花最少的钱和人力物力,办最大的事情,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特别注重效率。不像诸葛亮那样喜欢慢工出细活、稳操胜券。

换句话说,庞统就像是股票,风险高收益大;而诸葛亮就像是债券,比较稳定。

但是可能是先入为主了吧,刘备总是看庞统不顺眼,觉得他的计谋太阴了。不过话说回来,都开始到了使用计谋的地步了,还管人家阴不阴的?是计谋总是阴的。难道诸葛亮使用的计谋就不阴了?都打起来了,打的你死我活的,这个时候还要去计较策略阴不阴?

为什么战争可怕?战争的可怕正在于把所有人都变成了魔鬼。

而聪明人则能想出更多的点子。

但是人家刘备不这么认为,人家刘备认为:战争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有些准则还是要遵守的。比如说古代打仗总是要师出有名,比如古人打仗一开始都是兵对兵将对将,比如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比如。。。。。。总是要分正义不正义的。

当然了,也许刘备实力雄厚的话可能就不站在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了,而考虑的可能就是教训谁不教训谁的问题了。

所以刘备就有点看不起庞统,认为:那要是不讲底线了,谁都能很厉害。

那人家谋臣们都觉得刘备可真能找借口,连兵不厌诈的道理都不懂,就劝刘备不要坐失良机。

可是人家刘备已经对庞统不满了,甚至想辞掉多管闲事的庞统,怎么会给庞统表现的机会呢?

对于刘备的态度,刘璋的谋臣认为刘备柔中有刚,看似好像挺讲道德,实际上却不一定可信任,让刘璋小心提防刘备。

刘璋却完全不当一回事,甚至还嘲笑谋臣:“你等为何如此多疑?吾兄分明是至诚君子,哪里会有二心?便有二心。。。。。。又有何能为?”

刘璋执意不听劝阻非要请刘备率兵入川,为了欢迎刘备还专门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让刘璋的谋臣们都感觉很不妙,担心刘璋被刘备算计。

其中一个谋臣开解众人,让众人无须担心,说:“我观刘备不似奸诈之人。”

另一个谋臣说:“只恐庞统、魏延等人心怀叵测,来日刘备请主公去他寨中赴宴只怕凶多吉少。”

“哼,如有不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本来庞统打算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劝刘备说他要是不早做打算的话,一旦机谋泄露,迁延日久怕是会反生不测。刘璋的谋臣就担心起庞统心怀叵测来。奈何刘备总是认为恩信未立之时不可操之过急,拒绝了谋臣。

在刘璋和刘备共饮的宴会举行的正到高潮之时,魏延适时地站了出来说要为他们表演舞剑助兴。

刘璋被魏延给吓坏了,有些胆战心惊。

刘备对此非常不满,认为魏延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擅自在刘璋面前表现扫了他的兴。

刘璋的手下满座皆惊,担心怀疑这是刘备使的什么计谋。

魏延正欲对刘璋下手,却被刘璋的手下大将张任及时地制止了,刘璋的手下大将张任若无其事地对魏延说:“舞剑必须成双!”于是与魏延当众切磋起武艺来了。

结果两人的同舞变成了众人的群魔乱舞。

刘璋被吓坏了,来不及扔下酒杯就想逃,却被刘备叫住了。

面对这样的,刘备竟然一点也没有被吓住,反而淡定地问刘璋:“贤弟,你往哪里去?”

见刘璋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众人打成了一团,刘备大喝一声:“住手!都把刀剑放下!”

气氛霎时间安静了下来。

刘璋被刘备的表现给惊呆了。

“我们兄弟相聚本是饮酒同乐共叙亲情,又不是鸿门宴!谁要你们来舞刀弄剑的!”

说着刘备顺手抽出了庞统身上的佩刀说:“哪个不把刀剑放下,立即斩首!”

这把众人都吓得惊呆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本来众人都觉得刘备平时太好说话了不太尊重他,但这会儿刘备的行为让众人都见识到了刘备的厉害之处,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还不把剑放下!”见刘备并没有来者不善的意思,刘璋也急忙说道。但是刘璋这会儿是对谋臣都话有印象了,开始后怕起来,意识到谋臣所言对他是多么的关心与爱护,多么的有先见之明。

刘备是很会做事的,刘璋是东道主,他只是个客人,见刘璋让下属把剑放下,刘备也对自己的下属说:“尔等也都退下,去掉刀剑。”

刘备开始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我们兄弟是同宗骨肉共商大事,公等不必多疑。看酒!”

明明人家刘璋才是东道主,结果刘备让人家上酒上歌舞,还对众人说:“请满饮。”

那刘璋的属下就非常不满意,觉得刘备抢了人家刘璋的风头,不肯接受刘备的让酒,甚至一动不动不理会刘备。

“诸公放心,我刘备若有害弟之心天理不容其罪当诛。”刘备向刘璋的下属作保证说,“诸公若信得过刘备,就请满饮此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