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说名著 第333章 憨傻的李逵

作者:快乐兔子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0 21:46: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夫君,荆州军情如何?”孙尚香比刘备的任何一个夫人都要温柔,但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官方,名为关心,实则都像是在打探军情,让刘备很是为难,不知该如何回答。

“夫君郁郁寡欢,有何事烦恼?”刘备不回答,孙尚香也完全不会生气,反而关心地问。总不能对人家孙尚香说:因为我不相信你,你老是刺探军情,让我很烦恼,我不想告诉你军情,又不想惹你。

那对于孙尚香的询问,刘备就更不敢说什么了,他不但没有感到孙尚香的温柔和谦让,甚至还深刻地意识到:这个女的张口闭口都是在打探军情,根本对他是没有任何感情的,都不会生气的。

“莫非是军情紧急?”孙尚香又担心地问。

刘备见实在无法不回答了,只好握住孙尚香的手说:“我一生漂泊于异乡,既不能侍奉双亲于生前,又不能返回故里祭祀祖宗,佳节思亲,故而感叹哪!”你不是关心我吗?那你把我送回去吧?

其实就是在质问孙尚香,就想看孙尚香会怎么回答他。

没想到孙尚香退避三舍说:“夫君想要瞒我?”

我问你军情,你竟然还不想告诉我是吗?你要是再不告诉我,你等着!但是这么具有侵略性的心理,表面上孙尚香却温情脉脉地对着刘备问:“夫君想要瞒我?”

“没,没没。”刘备后悔挑衅孙尚香了,他忽然意识到,他寄人篱下,很多事情他做不了主,得罪了这个大美女的话,他的日子不好过。

“不用瞒我,赵将军请夫君面见必是荆州危急要夫君速速归去。是也不是?”

刘备只是说了一个想念双亲想回故里,孙尚香就得出了“荆州危急让刘备速归”的结论,刘备还怎么敢多说什么?刘备握住孙尚香的手说:“夫人既已知晓,怎敢相瞒?备若不归,荆州有失,必为天下人耻笑。若归去,又舍不得夫人,思前想后进退两难,故而烦恼。”

“夫君,妾以身事君,一切唯君是从。夫君欲归,妾当相随。”孙尚香善解人意地说。

这就更可怕了,本来就知道孙尚香是为了刺探军情的,他一个人已经很容易言多必失了,没想到孙尚香还想要跟他一起回去,那想想张飞和关羽等,尤其是张飞,刘备怎么敢让孙尚香跟他一起回去呢?

可是一直留在东吴也不是办法啊。

不过,让孙尚香一个人跟随自己回的话。。。。。。

这么一想,刘备计上心来。

“夫人之心,备已深知。只是国太疼爱,怎肯离舍?况且吴侯也不会放我们同归。夫人如若可怜刘备,我们暂时别离,日后再来迎接夫人如何?”

那孙尚香是很清楚的,刘备对他根本没有一丁点的感情,这只是刘备的脱身之计罢了。但是堂堂的一个诸侯请求她,孙尚香还是有点惊讶感动和同情的,于是孙尚香犹豫了一会儿说:“夫君休要悲切,明晨元旦拜贺之时,妾推说往江边祭祖,届时我们不辞而别如何?”

刘备没想到孙尚香竟然肯帮助他,惊讶又感动:“夫人之心,备终生不忘。”

实际上刘备这就是告诉在孙尚香:他不会再回来了。

孙尚香和刘备谋划着趁节庆之时不辞而别,而周瑜却专程交代部下“节庆之时,更要提防其中有诈。”

对于很多事情,周瑜不敢擅自作主,都是让下属呈报了吴侯再做决定。

下属告诉周瑜:吴侯宴请百官,故未敢惊动。

周瑜觉得不妙,于是命人赶紧去密切注视刘备动向,并吩咐如有情况急报吴侯,切不可放虎归山。

刘备在孙尚香这里住了那么久,在外人看来是非常逍遥的,这刘备要离开了,于是就向吴国太告别。

吴国太见孙尚香和刘备小两口恩恩爱爱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儿向来刚烈,自从伴随玄德以来,为何变得如此柔顺了?”对于孙尚香的些许变化,吴国太也微微有些感到奇怪,估计可能是孙尚香嫁人了,懂得了体谅长辈吧。

这时候正是节日期间,大街上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节日庆典,孙尚香就这样告别了吴国太和孙权,跟着刘备出发了。

本来这些事情自有周瑜汇报给孙权,由孙权做决定处理的,可是孙权却喝的酩酊大醉,叫都叫不醒。

结果说好的不辞而别,变成了孙尚香跟着刘备私奔。

等孙权得知消息去追的时候,刘备早已逃之夭夭。

孙权愤怒极了,这次他意识到不但遭遇了刘备的背叛,连孙尚香都背叛了他,抛弃了他跟着刘备跑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孙权下令追击,并且给了下属尚方宝剑:若有不从者,取孙尚香和刘备的首级。

结果孙尚香和刘备还没逃出多远,前有大军后有追兵,把刘备和孙尚香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个时候,刘备在诸葛亮的指点下,把孙尚香叫到了一旁:“夫人,刘备有心腹之言至此不得不实告夫人。”

孙尚香急得不行,这个时候你还有功夫讲礼貌,有什么话直说好了。

“昔日吴侯欲将夫人下嫁刘备,非为夫人着想,实是要幽困刘备以夺回荆州然后再杀刘备,他们只将夫人做香饵也!”刘备在这个时候不再对孙尚香藏着掖着,而是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希望孙尚香可以帮助他。

“那夫君为何还来东吴?”孙尚香简直不敢相信,试图为刘备找到一个喜欢过自己的痕迹。但是她很清楚,刘备没有喜欢过她。

“备不惧万死而来,一则为孙刘结好共同抵御曹操,一则敬慕夫人有男子胸襟可共白头,幸得夫人不弃愿随我同归,不料眼下吴侯已遣大军追赶于后,周瑜又派兵将拦截于前,备走投无路,非夫人莫解此难。如夫人不允,备请先死于此面前,以报夫人待我之情意。”

刘备和孙尚香相处了那么久,刘备从来都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而且还夸奖孙尚香,这在之前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孙尚香既惊讶又觉得受到了刘备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存在感,不由得十分的感动。

“我兄既不以我为亲骨肉,我还讲何兄妹之情?”

就这样,孙尚香和孙权,本来一对骨肉至亲,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设计之下,闹掰了。

孙权虽然给了部下尚方宝剑,可是孙权的部下很清楚孙权对孙尚香的感情,生怕处理不好惹孙权的埋怨不说,还要落个不是人。而且孙尚香口齿厉害,特别会说场面话,常常说的孙权的部下哑口无言不知所措。所以都不敢妄下决定。

这一闹掰不要紧,这就给孙权设置了很多障碍,让孙权很多事无暇思考,心情也不好,处理起事情来就很容易掉链子,给了对头公司的人应对孙权的可乘之机。

就在刘备像个惊弓之鸟一般无处可逃的时候,诸葛亮就像神仙下凡一般的速度迎接了刘备,让刘备非常感动。

周瑜眼看本来能成功的计谋结果却在诸葛亮的谋算下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的不行不行的,而这还不是让周瑜最生气的事情,最让周瑜生气的事情是,要不是黄盖的及时提醒,心慌意乱的他差点就折在了诸葛亮的手里。

经此一战,周瑜一蹶不振,士气大减,请求孙权兴兵雪恨的请求也被孙权给驳回,深感人生之艰难。

幸而有小乔陪着他,时时安抚于他,再加上他的旧友时常去看他,周瑜的内心才感到了稍许安慰。

刘备和孙权争来斗去,曹操却正时而练兵时而宴饮,过着逍遥的诸侯生活,也有了在宴会上跟众人介绍自己的热情:

我本愚陋之人,始举孝廉,后来,天下大乱,我在家乡构筑房舍,本想以此离世避祸,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以此度日,等待天下太平。不想朝廷征我从军,封为典军校尉,唉,从此告别以往闲散生活,替国家效力,征讨四方贼寇!初时我之愿望是死后在墓碑上题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然而,自从剿黄巾始,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终于荡平天下威加四海。如今我已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到极点,复又何望哉?如国家无我一人,正不知将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有人见我权重,妄加猜度,疑我有异心,此大谬也!然而欲使我交出兵权,封侯归国实不可行,诚恐为奸徒所害,我败则国家倾危,天下必定大乱!我岂能慕虚名而招大祸?此番苦心,诸公未必能知。。。。。。有谁能知我心?!有谁能知我心?!有谁能知我心?!

请问,要是让你当众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你会怎么介绍你自己呢?尤其是面对着众人都非常有才华、有文化的场面,而此时的曹操有一种独孤求败的状态,孤独寂寞冷,且找不到知音,完全处于一个孤家寡人的状态。这是一个曹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和人生满足感的一个场合,所以曹操时常在这个时候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这其实是社恐完全渴望得到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却是人家曹操信手拈来的一种能力。

正当曹操正高兴的时候,有人告诉了曹操刘备得荆州这件事,曹操一下子就高兴不起来了。是啊,人生哪有那么完美呢?曹操刚那么当众得瑟地炫耀自己的人生完美,就有不完美的事情让他不愉快了。

因为有挟天子令诸侯的能力,曹操有着向周瑜和刘备发号施令的便利,所以曹操用起计谋来,比刘备和孙权要方便多了。

诸葛亮这时候惊讶且失望地发现,他的主公刘备说话的时候已经老向着东吴说话了。诸葛亮深刻地意识到:孙尚香的目的达到了,她终于成功地取得了刘备的信任。那诸葛亮就感到忧心忡忡的,使用计谋的时候就不动声色地开始针对孙尚香了。

他知道孙尚香是一个女人,是女人就有女人的弱点,女人都是那种小肚鸡肠嫉妒心爆棚,且对弱者怀有深切的同情心。那诸葛亮就教刘备在孙尚香面前卖惨:“主公,只要子敬提出索还荆州之事,主公便放声大哭,哭到伤心处,亮自会出来解劝。”

既让刘备在孙尚香面前取得同情心,又让孙尚香目睹自己和刘备的感情深厚,让孙尚香内心既因嫉妒而怒火中烧,又对刘备无可奈何。刘备有那么多老婆,他才不在乎孙尚香是什么感想呢,在他的内心还是荆州比较重要,才不会考虑诸葛亮是在如何设计孙尚香呢。

刘备哪里有什么伤心事?让刘备放声大哭?他哪能哭的出来?

刘备掏出准备好的手绢,先是拧了一把鼻涕,放声大哭起来,直抽泣的无法言语,看起来丝毫不像是装的。

唉,装什么呀?到了刘备这个年纪,自然有不少伤心事,比如他的甘夫人去世了,比如他的儿子阿斗死里逃生,比如那么多牺牲的部将,比如多年前的子敬形象是那样的,而这次出现他面前的子敬却又老又丑。。。。。。多的是伤心事。

刘备越哭越伤心,这时候诸葛亮“恰到好处”地刚好出来了,见刘备哭的泣不成声,诸葛亮不问刘备,而是问鲁肃:“子敬,可知我主为何痛哭?”

鲁肃一言不发,摇摇头。

诸葛亮开始为解释刘备的眼泪而发表起了长篇大论。末了诸葛亮也跟着刘备哭了起来,让鲁肃不知所措。

刘备和诸葛亮就这样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最后把周瑜给气死了。

因为周瑜老是诈死,这会儿真正死了,诸葛亮少了一个对手,但是也少了一个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诸葛亮哭的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诸葛亮哭的死去活来,边哭边弹作了一篇赋,总结了周瑜的一生的事迹,在场的人都被诸葛亮感染了,跟着诸葛亮恸哭起来。

周瑜都被气死了,而鲁肃作为周瑜的下属,却因为诸葛亮夸奖了他几句,给周瑜和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确是多情,看来周公瑾度量太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