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说名著 第181章 来说是非者

作者:快乐兔子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0 21:46: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今日是何人守城?”曹操带兵在潼关外,问他的谋臣。

这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吗?曹操竟然连是谁在守潼关都搞不清楚,这样贸然地去冲锋,拿什么赢呢?

城上的兵丁们见曹操只带了一个谋臣贾诩来到城门前,觉得十分佩服曹操的胆量,而且因为之前马超给他们作过的介绍,每个人都认识了曹操。还有不认识曹操的专门凑过去从城墙上透过缝隙去观察曹操的相貌。

曹操不是社恐,见别人对着他指指点点,像参观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曹操不但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反而大大咧咧地对着城上的兵丁介绍起了自己。而且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他非常懂得扬长避短,既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自惭形秽。更没有啰嗦,说了自己的职位和特长就表明要找韩遂。

韩遂不知曹操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既然大名鼎鼎的曹操来找他,他也好奇曹操有什么事情,就找曹操去了。

但曹操找韩遂,却只是私下里两人回忆了一下往事,别的什么也没说。

问题是韩遂也不觉得奇怪,似乎没有战场的经验,对曹操一点也不设防,跟曹操会面之后谈天说地,不疑有他。

但这却使得久经沙场的马超非常疑心曹操和韩遂约见的动机,认为他们一定是交换了什么或者刺探了军情什么的。不然他们那么费劲的偷偷私下里去阵前会面干什么呢?

马超是一个坦荡的人,心里有疑问,就当场问了出来,也不藏着掖着自己躲一边嘀咕,于是马超质问韩遂:跟曹操约见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并问其动机,经过。

韩遂可是个大老粗,不但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反而对马超对他的不礼貌的态度很在意,不屑地说:“人家找我聊聊天怎么了?”相比于曹操对他恭敬并让他很有存在感的态度,马超实在是差的太远了,竟然质疑他,还审问他,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韩遂觉得委屈的不行:好歹我也是你的长辈呢!你竟然质疑我,还怀疑我。

而这正是曹操想制造的效果:让马超疑心韩遂,让韩遂对马超心存怨恨和忌惮,这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谋臣贾诩觉得曹操这招不够实用,说:“我有一计,可让韩马二人自相仇杀。”

于是贾诩买通了韩遂的下属,让马超专门发现韩遂的下属和曹操下属之间有书信往来,让马超疑心曹操和韩遂之间有勾结。

那马超心里疑惑,就直接去问韩遂了:“叔父大人,听说曹操有书信来此,侄儿想看他谈论何事?”

马超的不信任让韩遂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韩遂拿出信毫不迟疑地递给马超件说:“书信在此,你自看来。”

“为何紧要之处尽行涂抹?”马超如实问出了内心的狐疑,希望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原书如此,不知何故。”说到这里韩遂头上忽然冒出了冷汗,他忽然意识到:这是曹操故意想通过跟他的信件往来离间他与马超的关系啊,韩遂意识到不能着了曹操的道,急忙解释道:“恐怕是曹操误将草稿送来。”

但是说出去韩遂就后悔了,韩遂忽然意识到,这么说岂不是更让马超怀疑了?两人的关系得有多好,才能来往频繁得都能误把草稿当书信送给对方?

韩遂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感觉解释不但有些无力,甚至好像越描越黑了。

“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者?莫非叔父怕我知道详情先行抹改?曹贼乃精细之人,岂有此等差错?我与叔父并力杀贼,奈何忽生异心?”

韩遂意识到这是曹操的阴谋,迟疑了起来。

“适才有曹操奸细在我营散布流言蜚语,说起我父与叔父当年争斗之事,我已命人将其斩首。。。。。。”马超向韩遂表达了信任,为此,他把散布流言蜚语的人都给辞退了。

韩遂这下得到了马超的理解,气愤地说:“我便浑身是口也难辩白!可如此:来日我到阵前赚曹操前来说话,你从阵内突出,一枪将他刺死。”

“果能如此,方见叔父真心。”马超喜出望外地期待道。事实上马超若是见好就收不让韩遂验证真心也就算了,曹操的计谋就无法执行,但马超是个多疑的人,而且也想拿下曹操好立功。换句话说:贪便宜吃大亏。

没想到第二天阵前韩遂请曹操出城答话,不但没把曹操赚出说话,曹操的下属反而说:“韩将军,昨夜丞相信中所言之事切莫有误!”

这下,不但马超疑心,马超的一众下属和韩遂的一众下属都疑心起韩遂来了。

马超气的不行不行的,他明知道韩遂是被曹操冤枉的,但是他意识到:他们被曹操推着推进了一个巨大的阴谋的漩涡中,就算他本人很相信韩遂,他的下属和韩遂的下属也不会相信韩遂。

马超不知道该怎么办,骑着马逃了。

韩遂望着马超离去的背影大喊着解释说:“贤侄,休疑!我、我绝无歹心!”

马超气跑了,但韩遂的下属不乐意了,纷纷对韩遂抱怨起了马超,怨声载道的。

马超的暴躁性情也让他的属下非常无奈。

最终,曹操的离间计成功了,曹操没有出一兵一卒,就让马超和韩遂的部下火并了起来,不但让对头公司倒闭了,还成功地把对头公司的超级销售挖了过去。

这件事让汉中都震动了,使得众人都非常忌惮曹操。

也因为这件事,曹操对于下属没有经过自己允许,就冒用自己名义的行为非常的厌恶和忌惮。毕竟曹操自己也害怕:这个离间计,实在是太可怕了啊。

主簿杨修是个特别善良的人,他害怕曹操这种过于计较的行为反而会弄巧成拙,影响到曹操在公司的威信问题,也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待遇问题,他就不时地在曹操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从中调解涡旋。

曹操是一方诸侯,竟然能和底层的劳苦大众发生争执,这在古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可见曹操虽然阴险狡诈甚至多疑狠毒,但是是非常尊重底层的劳动人民的。

但是杨修却惹恼了曹操,影响了曹操的很多利益,曹操觉得杨修实在是太爱多管闲事了,连别人冒用他的名义做事都不用理会?那别人要是冒用自己的名义离间自己和下属的关系还了得?于是曹操的内心就对杨修产生了很多的不满,觉得他实在是吃的太饱了。

曹操对待杨修可没有刘备对待诸葛亮那般的热情,对于杨修数次干涉和建议他的事情,曹操十分的烦恼和厌恶,但曹操却苦于找不到杨修的错处。

上司忌惮杨修,想找借口辞退杨修,竟然找不到杨修的一点错处,可见杨修平时的工作还是做的很不错的。

曹操想开除杨修,找杨修的麻烦,随便给杨修安个罪名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曹操却费尽心机地要找人家杨修的错,不肯胡乱地给杨修安罪名,从某一方面来说,曹操的公司的待遇也还是比较不错的。

其他人一看杨修竟然可以随意地支使曹操,也开始不断地替曹操做决定,这使得曹操感到很扫兴,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

事实上这个跟着杨修替曹操做决定的人才是居心叵测的,他不动声色地就让曹操对杨修产生了芥蒂,而且还做的完全不着痕迹,可以说是完全杀人不见血。

因为这些人的态度的影响,就连觐见曹操的西川使者都不尊重他,使得曹操感到怒火中烧,决心要在公司的一众下属面前树立一下自己的权威。

“你主刘璋连年不来进贡,是何缘故啊?”忍着西川使者的白眼,曹操冷冷地问,你还敢在我面前摆架子,我还没拿你是问,踏马的都不把老子当根葱,连新来公司的都敢这样,这还了得?

主要是曹操不认识西川使者,若是认识的话,曹操早就把西川使者轰出去了,还接待?也是谋臣杨修建议曹操了解一下,曹操才给杨修面子接待了西川使者。

对于曹操的质问,西川使者不屑地回答:“路途艰难,贼寇作乱,难以通进。”

“中原我已扫清,何来贼寇作乱哪?”曹操有些恼火,这不是在嘲笑他的无能吗?但是他没有当即发火,而是忍着怒火问。

“江南有孙权,汉中有张鲁,荆州有刘备,你攻我打,岂能说是太平?”西川使者哂笑着说。

可是世上的争斗什么时候停止过呢?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太平也只能说是相对的。能有相对的太平,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太平了。历来君主最喜欢听的赞美,就是太平二字。可是人家曹操都没提这太平两个字,西川使者就故意说到太平不太平的敏感话题刺激人家曹操,实在是有点气人,这简直是在挑衅人家曹操。

曹操怒了,当场把使者留在那里不理,拂袖而去。

像曹操这样的诸侯是最喜欢听人家说粉饰太平的话的,毕竟搁你你也喜欢人家夸你的业绩而不是指责你不是?

使者觉得曹操的行为搞笑的不行,不但没觉得害怕和愤怒,在曹操离开之后还疯狂地把桌子上的食物风卷残云般地吃了起来,一点也不讲究形象。

曹操的侍从看不下去了,走过去奚落使者道:“大人身为使节,怎么连礼仪都不懂?”其实就是让他讲点形象:吃就文雅地吃,吃个东西跟猪八戒似的,没有一点文质彬彬的样子。没有在曹操面前留个好形象,那最起码在自己面前留个好印象吧?

使者不屑地问:“什么礼仪?”仓廪足而知礼节,饭都吃不起了,还要讲一些无所谓的虚礼有什么用呢?

“那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西川刘璋!话语言谈当恭敬如仪小心谦卑才是!”侍从实际上也是好意,毕竟伴君如伴虎啊,惹恼了人家曹操是好玩的事吗?侍从生怕使者受到曹操的惩罚和治罪,所以才不时地提醒他注意形象,也是在提醒他注意自己的安全,小心别惹恼了曹操脑袋搬了家。

使者没有领会到侍从的意思,反而愤怒地扶袖而起说:“西川之人数以万计,没有阿谀谄媚的小人!”

“你---”侍从觉得委屈极了:呜呜呜,我好心好意地劝你保护你,你反而说我是对你阿谀谄媚?说我是小人?

这时候杨修又出现了,接住两人马上要打起来了的话茬说:“哦?西川没有谄媚小人,难道中原就有?”

事实上也是无聊时打趣的话,为了跟两人寒暄而插嘴的话,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

但是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人家以为杨修在挑衅。

使者见杨修气度不凡,却竟也没有认为杨修是在挑衅,不客气地询问侍从:“这是何人?”

可见使者是很有文化的,他能听懂杨修不是挑衅而是寒暄。

“相府主簿杨修杨大人。”

使者一听:哟呵,这是个有来头的。

使者对曹操和侍从看不上眼,但是对人家杨修却态度不一样。于是和杨修坐在一起唠嗑。

杨修趁机向使者了解他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使者礼貌地回答了他,把他的家乡都要夸出花来了,使杨修不由得心向往之。

杨修没有问到觉得有用的东西,于是杨修又问使者人物故事,使者也尽皆是夸奖自己的家乡人才济济之类的话。

那杨修仍然问到什么实用的东西,就问使者,他公司像使者这样的人多吗?

使者就谦虚地自夸道:“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数以百计。如松不才之辈,则车载斗量不可胜数矣!”

跟什么都没说一样。那杨修就觉得使者说的很可笑,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却跟什么都没说一样,你说的你这么厉害,那你是一个当大官的了?“敢问足下,现居何官职?”

使者摆摆手:“滥充别驾,甚不称职。”意思是滥竽充数罢了,非常的谦虚。

那使者就反问杨修:“你呢?你做了多大的官?”

杨修就壮了壮胆子说:“现为丞相府主簿。”

“在下听说足下世代公卿,为何不去朝中辅佐天子?却要屈尊相府门下做一名主簿?”使者这话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觉得杨修很厉害,有点大材小用;一种是讽刺杨修:明明没什么才能,还喜欢自吹自擂的。

但是使者是新来曹操这里的,怎么会对曹操的主簿杨修了解的这么清楚呢?可见使者之前是提前打听过或咨询过关于杨修的事情的。

但这就有点可怕了,虽然曹操很出名,但杨修只是曹操公司一个很名不见经传的人,使者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呢?

杨修心下大骇,但仍面上不动声色,不卑不亢地说:“我虽居下寮,但蒙丞相委以军政钱粮重任,早晚有教诲,受益匪浅。因此甘愿在相府效力。”

“据在下所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凭强横霸道而居大位,安能对足下多有教诲?”使者根据了解到的曹操的内容,奚落曹操说。

奚落人家杨修的上司那不就是奚落人家杨修吗?

“足下远居边隅,岂知丞相大才?”说着杨修把一些竹简拿给了使者阅览。

使者无心看书,认为杨修给他展示的肯定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只是摆出竹简装了装阅读的样子就递给了杨修问:“足下可知此为何书啊?”

“这是丞相呕心沥血仿《孙子十三篇》而作的兵书。足下说丞相无才,此书可堪流传后世否?”使者说曹操的不好之处,杨修就拿出曹操的厉害之处去夸奖他的上司,还摆出证据,考察使者的能力:比如是否识字、是否拿书的姿势比较熟练、是否能看懂这本书。

使者觉得搞笑的不行,笑个不停,让杨修非常惊讶。

使者笑的前仰后合,停不下来,肚子都痛了,忍着笑说:“此书乃战国无名氏所作,蜀中三尺小童都能背诵,曹丞相却窃为己有,也只能瞒过足下而已。”

杨修并不吃惊,呵呵一笑,淡然地说:“这是丞相秘藏的手稿,尚未传世,足下说蜀中小儿能背诵如流,未免相欺太甚了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