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说名著 第143章 南天门是个神奇的地方

作者:快乐兔子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0 21:46: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就在孙权正在为国事烦恼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更加火上浇油的事情来了---文武大臣们见劝诫孙权不成,把孙权的决定告诉了孙权的奶奶吴国太,吴国太找来了,可能也想在孙权面前展示一下权威摆摆谱,也要跟着文武大臣掺和,劝诫孙权一把。以免孙权忘了她这个并不算至亲的奶奶,这样就不至于她的女儿孙尚香待遇太过差劲。

那面对整日里朝夕相处的文武大臣,孙权不高兴了可以随便朝人家发脾气;可是面对吴国太就不可以这么做了,那会被叫做不孝,会被人诟病,甚至会被太史公毫不客气地写进史书,影响到自己的帝位和待遇,甚至得罪了吴国太的话,在吴国太的带头下,那些朝臣们甚至能合起伙来把他给开除了也不一定呢。简而言之,孙权是不敢得罪吴国太的,因为得罪了吴国太容易影响到他的工作待遇问题。

所以尽管此时孙权的内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煎熬,但人家孙权是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作为晚辈,孙权对吴国太表现出极尽的亲密和尊重、敬爱,对吴国太嘘寒问暖,握住吴国太的手扶着吴国太前行,并吩咐侍女给吴国太体贴地端来茶水,主动、热情地对吴国太说:“母亲,孩儿一切平安,不必挂念。”

吴国太温柔中略带严肃地问:“听说,儿不思茶饭、夜不能寐,不知有何心事?”

连自己吃饭睡觉的事情周围的人都要汇报给吴国太,吴国太都能搞得那么清楚,孙权意识到:吴国太整日里都在盯着自己,自己是一点主都做不了,看似惬意地宫殿,实际上就跟监狱也没啥区别,孙权的内心,感到有点绝望。

那面对长辈,既然知道被对方二十四小时盯着,孙权也不敢随便撒谎,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曹兵压境欲吞并我东吴,文武大臣欲降欲战议论纷纷,儿本想一战,可又恐寡不敌众。待要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儿犹豫不决。”

是啊,你不是有本事吗?你不是就喜欢偷窥人吗?那你给解决这些难题好了。

“可记得太夫人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呀。”吴国太惬意地说。

这不是废话吗?张昭和周瑜要是肯帮他,人家孙权还会感到绝望吗?就是因为张昭不同意他的决定,孙权才感到很绝望,这就让孙权很气愤。但是吴国太提到了周瑜,孙权意识到:对了,他还可以找周瑜帮他,这使孙权感到:都说姜还是老的辣,看来老姜还是有点用处的。

孙权感激的不行,握住吴国太的手说:“哎呀,多亏母亲提醒。”

吴国太语重心长地安慰孙权说:“仲谋,不管有何等大事,身体要紧哪!儿若有三长两短,我怎么对得起那过世的姐姐。”

“母亲放心,我就派人去鄱阳将公瑾请回就是了。”

唉,搞了半天,还是什么决定都做不了,没有一丁点的实权,还是个任人拿捏的命。孙权失望极了。

孙权在朝堂上跟长辈和文武众臣大发雷霆的事情闹的很大,还没等孙权召见周瑜,周瑜就已经提前通过小道消息听说了孙权召见他的消息,周瑜半夜赶回去看望了他一直惦记的妻子小乔,决定对小乔诉说了思念的衷肠后就去找孙权。

他知道,去找孙权是一件挺冒险的事情,搞不好就会犯了众怒被文武大臣治罪,所以,这等于也是在向小乔做最后的告别。

可是周瑜还没有跟小乔说完,张昭听说了周瑜回来的事情,赶到周瑜的府上来找他了。

这就让正在腻歪的小夫妻非常不满。

小乔虽然非常体谅周瑜工作的辛苦,但是她的内心充满了对周瑜的埋怨:“刚回来,就不能叫我们安静一刻。”

周瑜非常体贴地对小乔说:“那好,叫他们回去,今晚陪夫人,谢客?”

小乔很开心,但是她也知道周瑜的工作比较重要,于是她善解人意地对周瑜说:“去吧,夫君。”

文武大臣们都想拉拢周瑜来孤立孙权,但是周瑜很聪明,做事情商也很高,让他们非常忌惮,所以都不敢出面,互相推诿,最后推出了最有威望的张昭来跟周瑜说。

张昭也很忌惮周瑜,支支吾吾了好久,才硬着头皮说:“都督可知江东之利害否?”

都督,你觉得我们的实力如何?

那自己评价自己的话,貌似不是太客观。

周瑜知道当着长辈的面有些话是不可以乱说的,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违背皇帝的命令那不是犯了僭越之罪吗,于是周瑜不敢随便吱声,只是胡乱地摇了摇头:“未知也。”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屯于大江之上。昨日传檄文至此,约请主公会猎于江夏。虽有吞并之意,尚未露形啊!所以昭等劝主公暂且降之,以免江东之祸,不想鲁子敬从江夏带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他想雪恨报仇,特下说词以激主公,子敬却执迷不悟。望都督速下决心啊!”

这可怎么办?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孙权,文武大臣竟然全都惧怕于曹操的淫威。

人家曹操可能还没有说吞并东吴,就只是诸葛亮吹了吹,说曹操多么多么厉害,是真是假都还不知道,其他的文武大臣就全被吓破了胆,连他们的主公孙权都不要了,还让周瑜也抛弃孙权,站在他们那一边。

当然,说的好听些,叫爱好和平;说的难听点,这明明就是欺软怕硬。

他们都老糊涂了。而周瑜却还非常年轻。

他们糊涂了,可是周瑜并没有糊涂。

“公等皆主降吗?”周瑜没有怒火万丈随意对众人发脾气,反而哂笑着问众人。

众人都支支吾吾的承认,听张昭的。这可是孙策死前留下的遗言啊。主公的遗言就是他们不愿意,又有谁敢违背呢?

“我亦欲降久矣。公等请先回,明晨见了主公,我自有定论。”那还商量什么呢?都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商量的价值呢。

周瑜回到府邸,问他的夫人:主战还是主降?

“我主雄踞江东已历三世,北有大江,南有阔土,上有贤君,下有名将,岂能向汉贼屈膝称臣?”小乔体贴地对周瑜说。

这让周瑜意识到:还是有希望的。

文武大臣虽然全都主降,但是那只是他们从众的想法,这毕竟是孙策的遗言,谁也不敢违背。其实他们都内心到底怎么想,谁也不知道。张昭的意思未必就能代表所有人的意思。

程普和黄盖的趁夜到来打破了两人的甜蜜,也给周瑜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人是有很多想法的。冠冕堂皇的想法和私下里真正意愿的想法,有时候它们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嘴上说的和行动也是不一样的。言行一致的人,在人群中,如凤毛麟角。

黄盖毫不避讳、开门见山地问周瑜:“都督可知江东早晚要属他人否?”

你知不知道你家都快没了,你不赶紧想办法,还有心情跟小乔在这里亲亲我我的秀恩爱!

这无异于又劈头盖脸狠狠地给周瑜泼了一瓢冷水,把周瑜浇了个透心凉,甚至打了个哆嗦。

周瑜向对待张昭那样回答黄盖说:“未知也。”

唉,既然只是来数落他把他当情绪垃圾桶的,还说什么呢?

但同时周瑜也感到了一丝欢欣:文武大臣中不是所有人都主降的,还是有主战的人。

程普见黄盖数落周瑜,也不甘示弱、义正言辞地说:“我等随孙将军开基创业,经历大小数百战,方有今日之江东六郡,如今一班谋士竟劝主公降曹?实在是可耻、可恨!我等宁死不降!望都督劝主公决计兴兵,我等愿效死命!”

创业容易吗?创业容易吗?开个公司容易吗?把公司由地摊做到国际连锁容易吗?啊?说把公司解散就解散啊?不行!不行!死也不行!

这正好说出了周瑜的想法,毕竟无论兴不兴兵实际上结果都差不多,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历史的大趋势毕竟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个人只能影响到历史的趋势,但若说改变历史的话,是很难的。

周瑜对众人表达了敬意,又问了之前的话: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之后,又用之前的“请回,我自有定论”来敷衍众人。

这样一来,在孙权公司的内部,就出现了两拨观念不一样的人:一拨主战,一拨主降。

而周瑜分明就是个墙头草,既没有说主战,也没有说主和,两边谁也不肯得罪。他可不想像孙权那样被文武大臣指着鼻子骂。毕竟孙权这样的董事长都决定不了的事情,他一个小喽啰能决定什么?

但是他曾经跟着孙策一起从小公司打拼的大公司,孙策去世前曾经给了他极高的评价,他不敢随意地决策公司的大事,只能说尽力地去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辜负人家孙策对他的信任。

事实上这些人的状态也是两边谁也不得罪,不然他们为什么要在朝堂上认同张昭主降的观点,私下里却来找周瑜表达主战的观点呢?

络绎不绝的人来找周瑜,连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来了,诸葛瑾说碍于他在孙权和刘备两边都有亲戚同事的身份,他不敢吱声。但实际上,诸葛瑾却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两边都有亲戚,比较好说话。不像别人,对面都是陌生人,不好沟通交流。

那周瑜就问诸葛瑾: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呢?

你可是最有发言权的啊,你都不敢吱声,让别人怎么办呢?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诸葛瑾思索了一会儿回答说:“降者易安,战者难保啊!”

这等于什么都没说。

这一点让黄盖非常不认同,甚至怒极反笑。

周瑜也觉得诸葛瑾的话有点可笑,大老远跑到人家周瑜家里表达观点,却什么也没说,完全就是个墙头草。

那周瑜对诸葛瑾也不置可否,回答了对方一句“我自有主张。”

无论是对谁,周瑜翻来覆去就两句话:未知也。我自有主张。

最多再加上一句:明日到主公府上再议。

其实就是讽刺他们:当着孙权的面你们怎么不说?!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真是恶心。

周瑜气愤地送走了文臣武将们,就去见他的恋人小乔,高兴地对小乔说:不会再有人来打扰我们了。

小乔却温柔地笑着说:“未必。”

而与此同时,下属的奏报恰恰印证了小乔的话:都督,鲁肃大人到。

这足见鲁肃的人缘不是太好,人家别人都是成群结队地来拜访周瑜,而鲁肃却是大半夜单枪匹马地姗姗来迟,还当了周瑜和小乔的电灯泡。

而更可笑的是,鲁肃根本也不会说话,甚至还没有人家黄盖会说话,见到人家两个人恩爱的样子,鲁肃煞有兴致地说:“国事紧急,贤伉俪却如此惬意。”

你半夜来找人家周瑜是因为国事,既然紧急,你只说国事就是了,怎么还有心情去观察人家两个小夫妻相处的状态呢?可见鲁肃是一点都不着急的,甚至心情很不错。

再者,人家小夫妻怎么相处是人家自己两个人的事情,你一个外人瞎掺和什么呢?

人家周瑜面对该发表的意见都是“未知也”,而鲁肃竟然还对着周瑜数落人家两个:“你们怎么不着急呀还在这秀恩爱?”

若非真的是国事,周瑜肯定会鲁肃充满了不满。

“子敬,不必说了。”周瑜是很清楚鲁肃这一点的,他也没有生气,他知道鲁肃是诸葛孔明的朋友,这件事是由诸葛孔明而起的,诸葛孔明也太厉害了,竟然能左右孙权的朝堂和文武大臣,于是他吩咐鲁肃说:“快请孔明先生来见。”

鲁肃又傻乎乎地、啰哩啰嗦尴尬地干涉人家小夫妻的事说:“暂容贤伉俪先相聚一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