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那几个大佬 第34章 管仲篇之会盟

作者:黄河三尺鲤0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17:2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管仲还一本正经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如果你能给我带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百斤黄金;如果能带来二百头,你就可以得到千斤黄金。楚国即使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足够用了。”

因此,楚国上下一片轰动: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男女老少,全都积极参与,几乎有点“全民炒股(或炒房)”的味道。老百姓都放下了手头的农活,纷纷到山野间去捕捉活鹿。

这时,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通过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而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

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回答:“楚国通过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却耽误了农时,而粮食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收割,楚国一定会去收购粮食。

到时候我们封锁边境就行了。”齐桓公明白了,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

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等其他国家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国元气大伤,只好与齐国结盟,由此结束了齐楚南北军事对峙的局面。

在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后,齐桓公协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即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为了表达对齐桓公的感激与表彰,命令宰孔赐予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等珍贵物品。这些物品代表了周王室的最高荣誉,是对于齐桓公卓越功绩的认可。

齐桓公接受这些赏赐后,并未满足于此。他再次召集各诸侯国,在葵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受赐典礼。

齐桓公与各诸侯国的领袖们穿着华丽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各自的使节和队伍,在城外等待着受赐典礼的开始。

当周襄王在宰孔的陪同下出现在会场时,全场立刻安静下来。周襄王庄重地向齐桓公致以谢意,并宣布将文武胙、彤弓矢等物品赐予齐桓公。随着周襄王的宣布,齐桓公走上前去,恭敬地接受了这些赏赐。

随后,齐桓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接受了各诸侯国领袖们的祝贺和敬意。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人们都为齐桓公的功德和地位而感慨不已。

整个受赐典礼持续了数日之久,期间举行了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人们不仅庆祝齐桓公的功德,也庆祝周王室的权威和地位。

这场典礼不仅加强了齐桓公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进一步确认了周王室在诸侯国中的核心地位。

在赐受典礼上,宰孔以齐桓公年迈德高为由,建议免除下拜之礼接受赐赏。

齐桓公欲遵从王命,但管仲在旁劝谏道:“周王虽有此言,然作为臣子,不可不敬。”

齐桓公听后觉得有理,便说道:“天威不可侵犯,小白岂敢贪图王命,忽视臣子之职?”说完,齐桓公下拜叩首,然后才登堂入座。众诸侯见此景,纷纷赞叹齐君有礼。

接着,齐桓公再次申明盟好之意,并订立了新的盟约。此次“葵丘之盟”标志着齐桓公霸业的巅峰,也是管仲事业的巅峰。

在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对管仲说:“我们举办了这场盛大的活动,花费了不少资金,也出了大风头,但是如何才能将这些虚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呢?否则,我想去朝拜天子,但感觉费用不足,仲父你有没有好的办法?”

在回府邸的路上,管仲一边走一边思考,竟然一时没了主意。

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他经过一片乱石岗,车马难行,不易通过。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妙招。管仲急忙回车转去,与齐桓公商议。

他说:“离王宫东侧三里之处有一片乱石岗,请下令招聘一批玉匠,把这些乱石头,按标准雕制成一块块的石壁,一尺长的定价一万钱,八寸的定价八千,七寸的定价七千,石珪定四千,石瑗定五百。”齐桓公听了,将信将疑,但还是照管仲所说的做了。

石壁完成之日,管仲来到洛阳,朝见周襄王。周襄王亲切地会见了他,管仲说:“为了维护大王的尊严,我国君主打算率领诸侯们前来朝拜先王的宗庙,一者可以观摩学习周礼,二者也能为大王助威!乱臣贼子们见到这架势,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襄王说:“好,那就叫诸侯们都来朝拜先王宗庙,这没问题。”管仲接着说:“请大王发令,诸侯们前来朝拜先王宗庙时,都要带上‘石破天惊’壁作为贡礼,否则,将不允许他们入朝朝拜。”

所谓的“石破天惊”壁,就是从那一堆乱石堆里挑选出来的,现在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字,就身价倍增了。襄王说:“可以,这没问题。”于是便向各地发出了号令。

诸侯们为了能够参观朝拜天子先王的宗庙,都争先恐后地带着黄金、珠玉、粮食、绢帛和布料来到齐国,抢着购买“石破天惊”壁。

这样一来,齐国的石壁在天下流通,天下的财物流入齐国。一堆原本被弃置的乱石障碍物,毫无价值可言,但在管仲的巧妙运作下,却变成了宝贝,价值连城。

齐国因此发了大财。于是,齐桓公为他的百姓减负,免除了税收,一直到他去世的八年间,都再没有向百姓们征过税。这就是管仲的“石壁谋”。

新上任的周襄王正为财政困难而烦恼,因为从前面的几代天子开始,税收就变得难以征收,实际上他们的手中已经没有什么资金了。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周襄王请教了这位东方最早的经济学家管仲。管仲建议周襄王利用楚国进贡的青茅草来赚钱。青茅草是长江流域特产的一种三条脊梗直贯到根部的茅草。

管仲安排人放出消息,说周襄王准备去泰山祭天,只有这一次机会特许诸侯们陪同他一起去祭天,想去的诸侯要抓紧时间来。

因为诸侯是没有资格祭天的,所以这次机会就格外的珍贵,大家都愿意去。

周襄王再发令说:“凡随朕去祭天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祀之用的垫席。没有菁茅的,不得入内。”于是,天下的诸侯们纷纷掏出黄金来,争先恐后地抢购。

能够陪同襄王出席这么大的盛会,黄金算什么,再贵也值!菁茅的价格立刻暴涨,上涨了几十倍,一捆可以卖到百金。

因此,天下的黄金就像流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周天子仅仅在这三天时间卖茅草的钱,就已经相当于他七年的收入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